我認識個老張,今年五十八,在小區門口開了個小賣部。那天我去買煙,看見他對著手機抹眼淚。一問才知道,他兒子在國外定居三年沒回來了,連個電話都很少打。老張說:"年輕時我對我爹也這樣,現在報應來了。"這話讓我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自己也好久沒給老家打電話了。
小時候總覺得父母嘮叨,管得寬。我媽讓我穿秋褲,我偏要露腳踝;我爸說少玩游戲,我半夜偷偷爬起來通關。那時候覺得他們什么都不懂,整天就知道掃興?,F在自己腰疼了才知道,秋褲真是個好東西;眼睛花了才明白,當年我爸不是舍不得那點電費,是真心疼我。
有個調查說,人這一輩子,真正能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日子,加起來不超過三年。你算算,從七歲上學開始,到上大學、工作、結婚,一年能回家幾天?我老家鄰居王嬸,兒子在深圳,一年回來兩次,一次三天。王嬸老兩口天天盼著,提前半個月就開始曬被子、買好吃的。兒子回來了,忙著見同學、聚會,在家吃飯的次數一只手數得過來。
記得我上大學那會兒,一個月不給家里打電話是常事。我媽打過來,我還嫌煩:"正忙著呢,有事快說。"現在想起來,她能有什么事?不過是想聽聽兒子聲音。后來我當了爹,女兒去外地上學,我才懂那種牽腸掛肚的滋味。她要是三天沒消息,我心里就跟貓抓似的,又不敢老打電話,怕她嫌我煩。
人就是這樣,很多道理非得自己撞了南墻才明白。年輕時覺得父母保守、落伍,等自己到了那個歲數才發現,他們說的句句在理。我表弟年輕時嫌他爸摳門,買個新手機都要嘮叨半天?,F在他自己供房養車,才知道每一分錢來得都不容易。上個月他爸住院,他請了半個月假陪床,把老爺子感動得直掉眼淚。
有個詞叫"隔代親",說的是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特別親。其實哪是什么隔代親,不過是老人把當年沒來得及給兒女的愛,加倍給了孫輩。我岳母對我女兒那叫一個百依百順,要星星不給月亮。有次我說她太慣孩子了,老太太嘆口氣:"當年對你媳婦管得太嚴,現在想起來后悔。"
人到中年才懂得,父母的愛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赡苁窃缟系囊煌霟嶂啵赡苁怯晏焖偷綄W校門口的傘,可能是深夜等你回家的那盞燈。我上高中那會兒,每天晚自習回家都快十一點,我爸永遠在客廳看電視等我。我當時還想,這老頭怎么這么愛看電視。后來我媽告訴我,我爸根本不愛看那些節目,就是為了等我。
現在通訊發達了,聯系反而少了。以前寫信的年代,一封家書能反復讀好幾遍。現在微信視頻這么方便,卻常常想不起來打個電話。我認識個做外貿的老板,天天在朋友圈曬和外國客戶吃飯,可他媽住院半個月,他都不知道。后來老太太走了,他在靈堂前哭得像個孩子,可有什么用呢?
有個現象挺有意思:人越老越戀家,越年輕越想往外跑。我兒子十八歲那年,非要去西藏騎行,說要去尋找自我。我和他媽提心吊膽一個月,天天看新聞怕出什么事。這小子回來黑了瘦了,張嘴就是"你們不懂"。現在他三十多了,上周末突然說要回家吃飯,把我樂得趕緊去買菜。
孝順這事兒,不能等。我同事老李,總說等掙夠錢帶爸媽去旅游。結果錢還沒掙夠,他爸就走了。現在老李開上了奔馳,副駕駛卻永遠少個人。每次路過老爺子愛吃的那家包子鋪,他都要停下來買兩個,放在車里聞味兒。
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子女對父母的愛,從來不對等。這話聽著扎心,卻是事實。你生病了,父母能整夜不睡守著;他們病了呢?你能請幾天假?我姨媽去年做手術,表姐從國外飛回來照顧了兩周,臨走時姨媽還一直說:"別耽誤工作,我沒事。"其實她巴不得女兒多留幾天。
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我理解。房貸車貸孩子上學,哪樣不要錢?可時間這東西,過去了就回不來。我認識個白領,天天加班到半夜,說要多掙錢讓父母過好日子。結果他爸突發心梗,臨走前想見兒子最后一面,他還在開會。趕到醫院時,人已經涼了。
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話越琢磨越心酸。我老家有個習俗,除夕夜要留一盞燈亮著,等祖先回家?,F在想想,活著的時候多陪陪,比走了以后點多少燈都強。
人這一輩子,最悲哀的莫過于:年輕時不懂父母心,懂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我大伯是個老教師,一輩子教書育人,兒子卻跟他形同陌路。去年查出癌癥晚期,兒子從國外趕回來,爺倆抱頭痛哭。街坊都說,要是早點這樣多好。可惜人生沒有后悔藥。
現在很多年輕人把寵物當孩子養,卻把父母當陌生人處。給貓買進口罐頭不心疼,給爸媽買件毛衣嫌貴。我閨女養了只布偶貓,一個月花兩千多。上個月她媽過生日,就發了200塊錢紅包。我說她兩句,她還委屈:"現在年輕人都這樣。"
其實父母要的真不多??赡芫褪且粋€電話,一句問候,一次回家吃飯。我丈母娘八十多了,記性越來越差,經常把我認成她兒子。每次我都將錯就錯,陪她聊半天。老伴兒說我傻,我說:"能讓老太太高興一會兒是一會兒。"
有個公益廣告拍得特別好:一個老人給兒子打電話,兒子總是"忙忙忙"。后來老人學會了用智能手機,天天給兒子發養生文章。兒子嫌煩,直接屏蔽了。最后畫面是老人對著手機發呆,看著"消息已發出,但被對方拒收"的提示。每次看到這我都鼻子發酸,因為我干過同樣的事。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廉價又最昂貴的東西。廉價是因為他們從不計較回報,昂貴是因為我們永遠償還不起。我爹走的那年冬天特別冷,整理遺物時,我發現他錢包里還夾著我小學的獎狀。那么多年,他一直隨身帶著。
現在每次看到年輕人對父母不耐煩,我都想上去說兩句??稍挼阶爝呌盅驶厝?,因為知道說了也沒用。有些道理,非得自己經歷過才懂。就像我女兒現在教育她孩子:"別老玩手機!"那語氣,跟她媽當年一模一樣。
人生就是個輪回。你怎樣對父母,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怎樣對你。這不是報應,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家樓下住著一對老夫妻,兒女都在國外,一年到頭見不著人。老太太有次摔倒了,還是我這個鄰居送去的醫院。她兒子后來寄回來兩萬塊錢,可老太太說,寧愿要兒子回來陪她坐一會兒。
有時候我在想,要是人能活兩次該多好。第一次犯的錯,第二次就能避免??上松菃涡械?,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我現在每周雷打不動給老媽打三次電話,周末一定回家吃飯。不是因為我多孝順,是怕將來后悔。
老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人人都聽過,可真正放在心上的沒幾個。我媳婦總嫌我老往老家跑,說來回油錢都夠給老太太買多少東西了。可她不明白,有些東西錢買不來。我媽今年八十六了,我多回去一次,就少一次遺憾。
人這一輩子,最怕的就是活明白了,可機會已經沒了。我認識個老板,身家上億,可每次喝多了就哭,說最想再吃一次他娘做的打鹵面。可惜老太太走了十幾年了,那碗面的味道,他永遠也嘗不到了。
所以啊,趁還來得及,?;丶铱纯?。別等到沒家了,才想起回家的路。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家就變成老家了。這話不是我說的,是那個在小區門口抹眼淚的老張告訴我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