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吖,我是慕姑娘!
一個熱愛旗袍、熱愛乒乓球、熱愛寫作閱讀、熱愛文學,努力發光發亮的單親媽媽!
作者丨耶雅億
編輯丨慕霂
微博上有一組數據:
日本一季度2萬余人孤獨死。
據預測,日本全年65歲以上的“孤獨死”人數或達6.8萬人。孤獨死,就是一個人悄悄死去,死后才被外人發現。
老年人死前,很多人還要一直工作,因為家里有啃老擺爛的成年孩子要貼補。
活著,早出晚歸給子女做牛馬。
死時,無聲無息不給人添麻煩。
1
為什么雅億很關注日本?
日本老人現在的情況
可能就是上海市民幾十年后所面臨的
2023年,日本《出生動向基本調查》顯示:日本18-34歲女性中,沒有過性經歷的比例達到38.7%,男性“童子身”的概率則有36.2%。
適齡婚戀的中青年里,近四成的人從來沒有過性行為。
這個比例是相當夸張的。
長期保持“童子身”的人,很可能是未來孤獨終老的人。
在日本,母胎單身到五、六十歲的人,看到自己的阿姨、叔叔、親戚、領導“孤獨死”后,他們開始醒悟,找人結婚——因為他們發現繼續單身下去,結局是一樣的。
2022年日本出生人口還不到80萬,接近我們一個縣城的人口。
與此同時,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比,高達29.1%。
65~69歲的老人中,一半以上的人還在工作。
2002年,日本開始推行寬松教育。
課業難度大降,學生大幅減負,一代年輕人變成了“平成廢柴”:
沒能力、沒理想、沒斗志、沒欲望。
成人影音、動漫游戲、快餐娛樂。它們通過虛擬、模擬等方式,給年輕人帶來情感慰藉。一些現實生活受挫的年輕人,甚至對虛擬人物產生了真感情。
年輕人為什么會累?會不想生育?
當人把自己的感覺放在真理之上的時候,我們就沒辦法活出那個生養眾多的使命。順服,是要讓我們更自由,但人與人的分野,也是從這里開始。
有些人不愿意順服,自暴自棄,認為再也無法上升,固化于此。他們會說,“是命運”,“是不公”。
有些人能看見趨勢,保持思考,繼續懷有熱忱和堅定的信念,生養眾多,不怕吃苦吃虧。
前一類人,看見的事實是真的?還是被我們的恐懼感所扭曲的“高大如巨人的困難”?
后一類人,也看見事實,但他不覺著自己是蚱蜢,而是有信心去克服困難。
想成為什么樣狀態的人,決定了你晚年過什么樣的生活,也取決于看見并接受怎樣的事實。
2
在真正的變化面前
給子女積財
顯得那么不堪一擊
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人一生從事的工作會越來越多,換工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大致可以用2的指數函數描述這種變化。
60年代的人,是2的零次方,在一個單位干一輩子。
70年代的人,是2的1次方,會在兩個地方工作。
80年代的人,是2的2次方,平均會在4家公司工作。
90年代的人,是2的3次方,可能要服務8家企業。
00年代的小朋友,是2的4次方,竟然要換16份工作。
這里面有一個需要被看見的常識:
父母沒辦法給孩子一個避風港。
只有不停學習,不停變化,才有穩定。
停留在原地,只會被顛覆。
遭遇失業、失敗、創傷、被裁員、被優化,幾乎是我們每個孩子在未來職場中都無法逃脫的宿命。
是一次次破繭而生,還是在打擊中轟然倒下,除了創傷大小的不同,最根本的區別是我們內心的信。
強大的信,相信“我可以站起來、我一定可以”的信,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信,往往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一次次灌輸進去的。
源自親密的關系。
源自真實的經歷。
是職場這盞油燈燃燒的燈芯與火苗。
也是幫助年輕人能夠勇于戀愛成家的精神動力。
3
外在的成功無法填滿靈魂的荒蕪
生命是一場無常疊加的虛無
孟子說過,做思想工作,要像抓走丟的小豬一樣,先誘使它進入豬圈,最后再抓住它的小爪子。一上來就猛撲猛追,那小豬就越跑越遠了。
作家連岳說,
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能用力過猛,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尖銳斗爭最后一定是父母的妥協,孩子反而喜歡斗爭尖銳化,放狠話,走極端。只有一個孩子,教育的難度會變大,某種程度上說,只能順著孩子,慢慢引導,做好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
脾氣暴躁,父母還是得先平靜下來,只有慢慢引,順毛捋,多花幾年,才能抓回來。
雅億最近深深感悟到——看起來掌控一切的我們,其實隨時隨地都會被無常摁倒在地上,失去一切的。包括我們的父母、愛人、孩子,我們拼盡全力追逐的功名利祿,我們用盡心思呵護的車子房子錢財。
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生命。
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并非恒久的。
面對“隨時可能失去一切”的詛咒,我們拿什么安頓我們的靈魂?
親情和血脈?
愛情與伴侶?
友情與幫襯?
事業與榮耀?
財富與享受?
活著,就是點燃一個又一個具體的火把,驅走虛無和黑暗。愿我們用信、望、愛來對抗時代的焦慮,給更多人點燃那個燈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