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湖南網友發帖,今天集團公司領導送清涼,我就發個朋友圈。驚動集團公司安全生產部部長、項目經理等一干人,我錯在哪里?
- 這究竟是咋回事?
這是一個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對話顯示,領導對他發的朋友圈非常不爽。至于內容是啥,我們放大來看。
朋友圈內容:旁邊不戴安全帽的是來砸場子滴#送清涼。配發的圖片,是工地上一行人的合影,有人沒有戴安全帽。
針對此事,有網友表示,我進辦公室,被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把工作上的事發朋友圈。
有網友調侃,領導給你送清涼,你讓領導透心涼。
某機構調研顯示,體制內群體的朋友圈更新頻率僅為普通職場人的1/3,點贊互動量不足行業均值的40%。這些數字背后,藏著無數個“不可言說”的故事,體制內的人究竟在忌憚什么?其實,這就是有“社交禁忌”。
首先是,管理制度不允許。因為工作內容隱私性高,如果不經意發到朋友圈,可能帶來很多問題,還可能因此受到處分,如果造成的影響太大,可能工作都保不住。
另外,就是工作形象問題。經常發朋友圈,什么都曬曬的行為,被為性格不夠成熟、比較幼稚的做法,而體制內工作,需要維護一個比較正式的形象。
此外,很多年輕公務員都有被過度解讀朋友圈的經歷,夸某個東西、吐槽某件事情,都容易引起一些無端猜測。
而上述網友發的朋友圈,就屬于吐槽性質,領導送清涼,他此舉雖是提醒,但顯然有“砸場子”之嫌。本來就是一個正能量的事件,被挖掘出一個安全疏忽管理的問題,如果傳播出去,就是一大堆麻煩,甚至可以上綱上線。
所以,無論是體制內,還是人在職場,道理都一樣,少發朋友圈,少惹事,沉默是金。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