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2025年的高考成績出來,雖然說官方不制造教育焦慮,在淡化所謂的“狀元”宣傳。可是坊間依舊熱衷于這樣的歸總。
今年的廣西高考“狀元”在柳州,也讓柳州著實風光了一把。而除了看“狀元”,很多人還喜歡根據高考的升學率,一本率之類的來給學校進行一個民間排名。威記就刷到一個“廣西20強高中排行榜”,這個榜單先不說權威不權威,可是在榜單中卻也能對地方教育有一個相對的認識。
在榜單中赫然發現,這20個席位,桂林范圍內的學校,竟然占據5席:
第一的廣西師大附外,一本率為98.80%;
第三的桂電中學,一本率為92.08%;
第六的桂林十八中,一本率為88.38%;
第十一的廣西師大附中,一本率為72.50%;
第十七名的桂林中學,一本率為60.00%。
這足以證明桂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教育強市!所以,別以為桂林的優勢只有“山水甲天下”!
這份民間榜單的流傳,無疑讓桂林這座山水名城的教育實力再次成為焦點。五所名校的強勢上榜,也不僅印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人文底蘊更流芳"的深層內涵,更折射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獨特路徑。
其實,桂林的教育底蘊歷史由來已久!
比如在古代在古代,桂林城在廣西有著特殊的地位,是廣西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加上受中原文化熏陶和浸潤深厚,對于讀書一直都重視。自然的,這里的科舉學子“近水樓臺”,能接觸到最好的教育資源,也形成最好的教育氛圍,加上當時的政策傾斜,所以,這周邊的科舉成績才可以說是“全省之最”,是全省科舉學子最多的地方。
最為熟知的就是科舉時代廣西十位狀元(有不同說法),有八個就是和桂林地界有著緊密的關系,就連現在能查到的在科舉時代的廣西籍榜眼,有三人,都是臨桂人(今桂林人)。一唐代的裴偕,二明代呂調陽,三清代于建章。
一直到民國時期,新桂系的“李白”推行的新式教育,桂林也是重要的布局之地。這些都說明了桂林的教育文化和歷史底蘊之厚重。
而如今細看榜單背后的故事會發現,桂林教育的成功絕非偶然。廣西師大附外以近乎百分百的一本率蟬聯榜首,其"書院式教育"模式正引發廣泛關注——清晨的漓江誦讀會、月牙山下的跨學科課堂,將山水靈氣與學術精神完美融合。桂電中學則憑借"院士導師制"異軍突起,邀請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頂尖學者參與高中生課題指導,讓前沿科技浸潤基礎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學校在追求升學率的同時,正悄然推動著教育理念的革新。這種將地域文化優勢轉化為教育特色的實踐,或許比單純的排名更值得深思。
不僅于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桂林也是廣西高校最多的城市!并且有的還是有前沿科技和經濟發展相關專業的高校!
所以,當下桂林教育面臨的挑戰同樣清晰可見:如何平衡旅游城市特質與學術氛圍營造?怎樣讓更多縣區中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怎么把教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何讓這些人才留下來或者學成歸來為桂林的發展添磚加瓦?這種扎根地方的教育探索,正在為"教育強市"注入更豐富的時代內涵。
因為教育再強,如果不能為地方服務,最終也只能是為外地輸送人才,成為“人才流出型城市”而已!
所以,教育強市既是桂林的優勢,也是桂林發展的希望所在。
就看如何轉化了!
桂林加油!
這里是廣西,發現廣西之美,感受廣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講述廣西人文!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