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有家服裝廠最近火了,不是靠設計出爆款,而是因為裁員時給老員工賠了16個月工資!受外貿訂單暴跌沖擊,這家廠子撐不下去要關門,結果沒拖欠工資、沒玩“自愿離職”套路、沒調崗降薪逼人走,直接按勞動法甩出N+1補償。
有干了十幾年的老員工,一次性拿了十幾萬賠償金。網友直接炸鍋:“這待遇打敗90%企業!”“服裝廠都比互聯網大廠有良心!”
16個月工資補償,憑啥讓打工人集體破防?
先說說這操作有多猛。按勞動法,裁員補償是N(工作年限×月工資),這家廠直接給到N+1,相當于多賠一個月工資當“分手費”。更絕的是,連干了十幾年的老員工都沒被克扣。有位大姐在廠里縫了12年紐扣,這次拿了14萬補償,比她兩年工資還多。
有網友算賬:“在北上廣,很多公司裁員連N都舍不得給,這家服裝廠直接給到16個月,簡直是大手筆!”
對比下其他公司的“裁員藝術”:某大廠去年裁員,先給員工打“績效不合格”標簽,再調去邊緣崗位天天坐冷板凳,逼人主動離職;某車企更絕,要求被裁員工簽“自愿放棄賠償聲明”,否則就不給離職證明;還有公司直接玩消失,工資拖欠三個月,員工連老板面都見不著。兩相對比,鹽城這家服裝廠的補償,簡直是“業界良心”天花板。
“小廠”的體面,撕開了多少“大廠”的遮羞布?
有人酸:“服裝廠能賠這么多,肯定是因為訂單多賺了錢!”可現實是,這家廠被外貿寒冬逼到絕路。歐美訂單砍了60%,倉庫里堆著賣不出去的庫存,連電費都快交不起。老板在員工大會上紅著眼說:“咱們一起拼了十年,現在實在撐不住了,但絕不能讓大家寒心。”這話聽著像作秀?可人家真金白銀砸出去了。
反觀某些“世界500強”,去年利潤漲了30%,裁員時卻連N都舍不得給。某互聯網公司員工吐槽:“HR找我談裁員,先說‘公司困難需要共克時艱’,再問‘你能不能接受降薪留職’,最后才說‘實在不行就按N賠’。我反問‘不是應該先談賠償嗎?’HR直接翻白眼:‘現在行情不好,你還想挑?’”
更諷刺的是,有些公司一邊克扣員工補償,一邊給高管發天價年終獎。某金融公司去年裁員1000人,省下的補償金剛好夠給CEO發800萬年終獎。這種“劫貧濟富”的操作,讓打工人怎么能不心寒?
打工人要的不是“感恩”,是“被當人看”
有人說:“老板能賠錢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可打工人要的從來不是“施舍”,是“該得的尊重”。勞動法白紙黑字寫著N+1,可多少公司把它當“可選項”?某制造業老員工說:“我在廠里干了20年,裁員時只賠了8個月工資,HR還威脅‘不簽就按曠工開除,一分錢都拿不到’。我兒子上學、老人看病都指著這筆錢,只能咬牙簽了。”
鹽城服裝廠的老板算過一筆賬:給100個員工賠N+1,要多花200萬。可這200萬換來的是什么?是老員工臨走時那句“老板,以后有活還叫我”;是同行聽說后豎起的大拇指;是網友集體點贊的“中國好企業”。反觀那些克扣補償的公司,省了錢卻丟了口碑。某車企裁員后,員工在招聘平臺集體刷差評,直接導致校招無人問津。
結尾:體面離場,才是職場最后的溫柔
這家服裝廠的故事,像面鏡子照出了職場的殘酷與溫情。當大環境不好時,企業選擇裁員無可厚非,但怎么裁,考驗的是底線。是像鹽城這家廠一樣,哪怕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給員工體面;還是像某些公司那樣,把員工當耗材,用完就扔?
最后想問問大家:你經歷過最離譜的裁員手段是什么?是被調崗去打掃廁所,還是被要求“自愿放棄賠償”?或者你遇到過像鹽城服裝廠這樣的“神仙企業”?評論區聊聊。你的故事,可能正在改變另一個打工人的命運。畢竟,今天我們為別人的體面鼓掌,明天才可能輪到自己被溫柔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