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因為養老金調整通知遲遲不發,已經有些焦慮了,但是跟身邊的朋友聊過后,大家都表現的很平靜。一位退休職工說了一番話緩解了小編的焦慮,她是這么說的:養老金調整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尤其對于他們這些退休職工來說,可以說是直接影響到生活保障的,但是這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法定責任,所以調整方案一定是雖遲必到的。
雖然這么說,但是今年的調整通知已經比24年遲了半個月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養老金調整涉及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這一點從近期網友們給小編的留言中就可看出一二,有的網友堅持認為“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是公平的,有的網友認為向中低收入傾斜是不公平的,足以見得想要做好平衡有多難。
我們再來看一下2025年為什么比較特殊。
首先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年,又是抗日戰爭勝利的80周年,還可能遇上人口普查數據更新。
其次最近各位大V們在政策圈討論的幾個關鍵點,小編幫大家整理出來了:1.去年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數據比預期的要緊張很多;2.我們一直再說的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很可能在年底正式出臺,這些都是養老金調整方案要考慮的因素。
另外,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編也提到了,養老金調整除了要考慮物價的增長以及人均工資的增長以外,地區間的平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們舉個例子,2025年我們已知的東部地區財政壓力比較大,尤其東三省人口凈流出,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遼寧老齡化占比預計將超過30%,年輕人少繳納社保的人數就少,養老金支出又如此巨大,養老保險基金壓力很大。中國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23-2050》中預測2024年企業職工養老基金缺口(不含財政補貼)將達到8200億,同時參保人數增長率降至1.8%(2023年為2.3%)。這非常影響養老金調整空間。
我們再來看看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2024年末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22.1%,領取養老金人數新增超過800萬。而延遲退休政策的出臺也將影響數據的精準計算。這一系列復雜的因素都影響著養老金調整方案的計算。最終導致了方案的延遲出臺。
當然我們從各省的吹風會中也能看到此次調整趨勢的一些端倪。比如我們預測今年的一些結構性調整方案:包括高齡傾斜門檻有望從75歲降至70歲,中低收入人群調整比例有望提高等。
雖然養老金調整方案公布時間延遲了,但這并不代表不調,最近有很多自媒體在炒作“養老金”耗盡的謠言,大家千萬不要相信。我們的養老保險基金依然在總體平穩的運行中。
在這里小編要提醒廣大網友的是:近期一定要提醒家中老人,警惕以“養老金補發”為名的詐騙,看到留言中已經有網友因此上當,小編非常的著急。小編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以要求提供社保卡密碼和銀行驗證碼為名的行為均為詐騙。
大家如果想要查詢相關政策一定要去官方渠道查詢,官方渠道包括:
人社部官網“養老保險司”專欄(每周三更新);地方12333熱線;省級社保公眾號等。千萬不要點開微信上轉發的不知名鏈接。希望大家相互提醒,尤其是家里對于電子產品使用不熟練的老人,謹防上當受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