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原為滿清皇家的龍脈,長期封禁,直到清光緒年間,才有許多關內的流民到這里定居,形成了這里的原住民。現在,境內聚居著17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同胞親同手足,相幫相扶,籠罩在真誠、和諧、關愛的氛圍之中。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朝鮮族的農樂舞、長鼓舞,靈動飄逸,濃郁的邊關情調,令觀者驚艷不已。
眼前的這條江叫鴨綠江,古稱浿水、馬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發源于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南麓海拔2300米處的長白山天池,然后一路奔騰向西、向西,直到流進大海。這條在上游還洶涌異常的江水,到了集安境內,竟然一下變得溫婉起來,一如這里繁衍生息了千百年的人民。古都與大江的相互輝映,成為承載這方水土的不朽靈魂。
還是這條江,見證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一場戰爭使年輕的共和國一戰成名,挺直了一個民族屈辱了百年的脊梁。也使集安成為聞名遐邇的英雄城市。
眼前的這座中朝鐵路橋,本是日本侵略者為掠奪我國東北資源修建的“抽血”通道。見證了一個民族的羸弱,也見證了這個民族的崛起。志愿軍的第一支參戰部隊,就是在鐵橋的見證下走出了國門。抗美援朝期間,有42萬大軍從集安渡江。
從1950年10月志愿軍入朝,到1953年7月板門店停戰協議簽定,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時間里,集安人民對于那場保家衛國的戰爭全力以赴,集安的土地上發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人們可以想象的到,那時集安的大地上是一幅多么波瀾壯闊的畫卷!
時光荏苒,蜿蜒曲折的鴨綠江在集安境內已建成多個梯級電站,攔江大壩橫貫兩岸,氣勢恢宏,宛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之上。登臨游艇,近距離飽覽異國風情,憑欄眺望遠山近水。這里是各種珍禽和水鳥的樂園。不時飛起一群驚鴻,自由翱翔在藍色的天空。
每值日暮時分,彩霞紛飛,落日熔金,天地間一片輝煌,小船蕩漾在余暉的光影里,好一曲東北風情的《漁舟唱晚》。
來到集安,一定要品嘗獨具特色的風味飲食,還有朝族的打糕、各色菜肴。這里的綠色食品種類繁多,山珍美味,不勝枚舉,附之獨特的烹飪方法,鮮美無比。應季山野菜,數十種淡水魚。明火燒烤,會讓每個客人大快朵頤,拍案稱妙。
獨特小氣候區,優良的土壤、充沛的降水,造就了這一方神奇的沃土。這里出產百草之王林下山參。還有林蛙油、鹿茸、蜂蜜、板栗、山楂、軟棗、芋頭、五味子、野生山葡萄堪稱營養佳品,成為人類健康的新寵。
已經過去的漫長歲月里,這里的人們過著富庶安逸的生活,城市顯得靜謐而優雅,浪漫而和諧。
集安的城市建筑,于樸素典雅中標新立異。政務廣場上,鮮花盛開,水波蕩漾、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各式風格的建筑鱗次櫛比,疏密有致,恰到好處地將古高句麗遺風承襲下來,天衣無縫的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北疆名城,粗獷中包含著娟秀,舒緩中不乏激越,處處洋溢著現代人文氣息,形成城市的精神和魂魄。
集安這座文化名城,神秘因古都而生,光彩因山水而成,傳奇由滄桑而來,是北方地區標志性的“山水文化旅游城、休閑養生宜居地”。這個祥和的邊陲城市,就像世外桃源。人們過著恬淡的田園式生活。尊老愛幼,禮讓謙和,上古遺風與現代時尚水乳交融。在集安,悠久的古跡是凝固的美,蜿蜒的江水是流動的美;連綿的群山是秀麗的美;寧靜的城鄉是淡雅的美,人們的盛情是熱烈的美。美好的城市正綻放出最美麗的笑容。
作者簡介:姜玉勝,集安市人,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全國多家報刊。擅長歌詞創作,作品多次在《詞刊》《歌曲》《青年歌聲》等雜志發表。歌詞《九州萬里迎朝暉》入選《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歌曲征集作品集》。
作 者:集安作協姜玉勝
編 輯:劉奕辰
初 審:王 瑩
復 審:劉翔宇
終 審:劉柏良
監 制:丁 偉
微集安,為集安代言
微信號 : weijian0435
抖音賬號:JASRMTZ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