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和以色列達成停火協(xié)議的時候,有種傳言是這樣的“烏克蘭才是伊以沖突最大的輸家”。
那么,這種說法合理嗎?伊以沖突停火之后,伊朗和以色列都宣稱自己才是獲勝的一方,他們倆可以說是各有勝負,但烏克蘭卻因為美西方將原本支援他們的物資轉(zhuǎn)而送到中東,導致它在俄烏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對美國來說,支援烏克蘭能獲得的價值已經(jīng)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美國又盯上了新的棋子。
也就是說,看似俄羅斯因為伊以沖突能加快推進解決俄烏沖突的進程,但美西方又進一步將北約組織迫近俄羅斯。
據(jù)吉爾吉斯斯坦外交部新聞處透露,亞美尼亞外交部長再一次缺席于6月30日舉行的集安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
對此,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亞美尼亞這是準備放棄自己的盟友、自己最親近的伙伴、自己重要的鄰國,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會對亞美尼亞的人民有好處”。
集安組織可以說是俄羅斯所在的國際性組織中最為重要且特殊的那一個,因為這是蘇聯(lián)解體之后,幾個還愿意接近俄羅斯的國家組成的軍事同盟組織,而且這個組織是俄羅斯促成的,所以俄羅斯便是集安組織中名副其實的老大。
但亞美尼亞已經(jīng)不止一次缺席集安組織的會議,甚至他們連會費都不交,或許在亞美尼亞看來,自己已經(jīng)算是脫離集安組織了,不交會費、不參加會議當然也能說的通。
其實,單純的缺席會議、不交會費對俄羅斯來說都沒什么,但如果北約組織、美西方國家趁著這個機會接觸亞美尼亞,那對俄羅斯的意義可就不一樣了。
果不其然,美西方還是接觸過亞美尼亞,因為就在2024年的7月份,亞美尼亞出席了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而且亞美尼亞還在推進加入歐盟的進程。
顯然,如今愈發(fā)靠近美西方的亞美尼亞對俄羅斯來說就是非常“危險”的存在,因為亞美尼亞的周圍就是南高加索地區(qū)的格魯吉亞和土耳其。
要知道,格魯尼亞和俄羅斯本身就有矛盾,而南高加索地區(qū)還有像車臣共和國這樣的俄羅斯勢力,一旦他們聯(lián)合起來,或者是亞美尼亞加入到歐盟或者是北約,那俄羅斯的后院就會直接起火。
那么,問題來了,明明在蘇聯(lián)剛剛解體之后,俄羅斯與亞美尼亞的關(guān)系不錯,為什么如今亞美尼亞卻有可能成為“第二個烏克蘭”?
原因則是2020年亞美尼亞跟阿塞拜疆打仗那會兒,俄羅斯沒摻和,選擇中立,結(jié)果亞美尼亞吃了敗仗,心里頭對俄羅斯那叫一個不滿。
而當俄烏沖突爆發(fā)以后,阿塞拜疆趁俄羅斯虛弱之際切斷拉欽走廊地區(qū),強行收回了納卡。
從那以后,在亞美尼亞的眼里,俄羅斯已經(jīng)失去了作為領(lǐng)導集安組織的作用,正是在這個時候美西方趁虛而入,甚至在2024年的直接和北約簽署協(xié)議,得到法國等國家的“武器支持承諾”。
其實,對于亞美尼亞的行為,俄羅斯也試圖挽回過,即喊話他們是“兄弟國家”,并希望他們不要像烏克蘭一樣重蹈覆轍。
另外,在這次集安組織防長會議召開之前,俄軍多支部隊在烏東地區(qū)發(fā)起大規(guī)模攻勢,俄方一夜間派遣500多架無人機和幾十枚導彈襲擊烏克蘭。
很明顯,俄羅斯的目的就是在為國際社會和集安組織成員國秀一波實力,以此讓集安組織中同樣蠢蠢欲動的國家能平靜下來。
對此,我國國防部發(fā)言人也是作出了表態(tài),堅決反對北約拿中國當借口“東進亞太”,要求北約反躬自省、改弦易轍,多為世界安全穩(wěn)定做點好事。
雖然,我國的發(fā)言并不是直接針對亞美尼亞的行為,但對北約東擴的行為也是一次嚴重的警告,也希望亞美尼亞能清醒且謹慎,因為北約更多的是想讓烏克蘭、亞美尼亞當成沖突的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