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無錫籍文學巨匠錢鐘書出版長篇小說《圍城》,以犀利筆觸刻畫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盡管小說未直接描寫無錫,但字里行間隱現的江南飲食、家風底蘊,無不折射出錢氏家族“博學慎思”的文化基因。近年來,無錫通過學術研究、文旅融合、故居保護等多維度舉措,將《圍城》影響與錢鐘書文學理念、思想融入到城市肌理,使其成為一張兼具文學深度與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錢繩武堂
家訓傳千年,風范育大家
無錫錢氏的輝煌,根植于千年的家風教化。五代吳越王錢镠留下的《錢氏家訓》強調“子孫雖愚,詩書須讀”。《錢氏家訓》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首個國家級家訓非遺項目。惠山古鎮的錢武肅王祠內,陳列著錢镠“免死鐵券”復刻品(原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錢氏遷徙路線圖。
錢鐘書父親錢基博曾以家訓勸導兒子:“立身正大,待人忠恕”,克制其文風尖刻之弊。這種治學與為人的平衡,也體現在《圍城》中諷刺與溫情的并存。如今,無錫通過錢王祠祭祀大典、家訓研學等活動,將錢氏家訓從家族遺產升華為城市精神資源。
錢鐘書給劉桂秋的回信
無錫文史研究學者、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桂秋向江南時報記者講述了他和錢鐘書的一件往事。1990年下半年,劉桂秋正在研究錢鐘書的《管錐編》,他對書中的一個觀點有了新的想法。1991年1月,他決定給錢鐘書寫信,在信中將自己的上述發現告訴了錢鐘書。信是寄出去了,但劉桂秋并沒有指望錢鐘書會回信。沒想到十幾天后,他就收到了錢鐘書的親筆回信。后來錢鐘書在中華書局新一版的《管錐編》第五冊中,還把劉桂秋的觀點寫了進去。如今,在錢鐘書故居能看到錢鐘書當年給劉桂秋的回信,這封回信見證了一代大家的謙遜風范。
劉桂秋表示,錢鐘書先生的才力學識,世罕其匹。于是在一些人眼中,錢先生的一些言行舉止,便似乎帶了一種狂傲之氣。對此,錢先生自己說:“人謂我狂,不識我之實狷。”狷者,性情耿介之謂也,“狷者有所不為”也。“其實,錢鐘書先生在‘狷’的一面之外,還有他‘謙’的一面。謙的表現之一,是他對讀者來信中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意見,從來都是虛懷若谷,欣然接受,表現出一代大家的真正風范。”劉桂秋說。
書中藏風味,舌尖憶江南
雖未明寫無錫,但《圍城》細節中暗藏江南飲食密碼。在小說中,方鴻漸回國后與家人共享晚餐,菜單上包括“煎鱔魚絲”“醬雞翅”“西瓜煨雞”和“酒煮蝦”。這些菜是無錫人家餐桌上的“常客”,即便在今天,依然具有特別的風味。近年來,無錫著力挖掘《圍城》美食IP,將小說中的“蜜汁醬方”“青魚禿肺”等菜肴復原,并融入惠山古鎮等景區的餐飲體驗。這種“以味覺勾連文學”的方式,讓讀者在品嘗中感知錢鐘書筆下的生活煙火氣。
江南人不僅注重主食,茶館中面點甜品同樣不可或缺。《圍城》中寫道,“方鴻漸”父親的老朋友本縣省立中學呂校長,約方氏父子茶館吃早點,并向暑期學校學生演講“西洋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其檢討”,他們在茶館里吃了四道“照例點心”,第四道則是湯面。無錫的面很為周邊城市食客稱道,“銀絲面”是特色。此外,《圍城》還提及了一種名為“橘子酪”的甜食。江南的茶館文化中隱藏著無數精巧的小吃,這些甜食不僅味道甜美,更體現了本地文化的精致與用心。無錫人對甜食的鐘愛由此可見一斑,無論是小說中的情節,還是現實中的茶館,都展現出無錫飲食文化的迷人之處。
無錫巧妙串聯錢鐘書故居與東林書院、惠山古鎮、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推出“文學名家之旅”線路。游客可沿運河漫步,在錢鐘書故居體悟《圍城》創作背景,去鐘書客廳品茶吃江南小點心,于惠山古鎮品味“蜜汁醬方”,再到東林書院感受“風聲雨聲讀書聲”的士人精神,形成“讀城—讀人—讀史”的立體體驗。
錢鐘書故居
故居煥新彩,錢學啟新章
錢鐘書故居位于無錫市健康路新街巷30號、32號,系錢家祖遺產業——錢繩武堂。錢繩武堂由錢鐘書祖父錢福烔籌建于1923年,其叔父錢孫卿續建于1926年,占地面積為二畝四分八厘八毫(約1600平方米),為七開間三進明清風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點。錢福烔題名“繩武堂”,并集經史語撰聯懸于廳堂之上,勉勵錢氏子孫勤奮讀書,安分守業,和睦相處,繼承家風。錢鐘書在這里度過了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繩武堂敦厚質樸、競志奮進的門風,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2021年,無錫啟動“百宅百院”活化工程,對153處名人故居修繕升級。錢鐘書故居后兩進被改造為“鐘書客廳”,劃分為展陳區、閱讀區、文創區等五大空間。作為融合閱讀、展覽、茶飲與休閑功能的多維度文化體驗空間,“鐘書客廳”通過場景化表現還原了錢鐘書創作的情景,引導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其精神世界與故居的人文肌理。此外,故居附近的“鐘書房”社區閱讀空間,通過智能交互技術讓讀者沉浸式體驗錢氏文學世界,形成“故居—書房”文化聯動。
鐘書客廳
2024年,“鐘書客廳”入選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這里不僅是一個閱讀的空間,也是集文化承載、活化展示與創新傳播于一體的新型文化地標。”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鐘書客廳”文化內涵和服務質量,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劉桂秋介紹,錢鐘書先生被譽為中國20世紀的“文化昆侖”,他的學問海涵地負,莫究涯涘,有“錢學”之專稱。目前,無錫在“錢學”研究與傳播方面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一座故居到整座城市對文脈的傳承,無錫對《圍城》文化IP及錢鐘書思想的發揚光大,超越了簡單的文物保護,通過“活態化”利用,使其成為連接過去與當下的文化紐帶。劉桂秋表示,正如《圍城》所揭示的“進城與出城”的永恒命題,無錫正以開放姿態,讓文學經典走出書本,融入街巷、餐桌與日常,在新時代續寫“錢氏家學”的傳奇。
江南時報記者 鄧雯婷 文
馬曉康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