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零一讀書會
來源 | 零一讀書會
她是最賢惠的妻子,是最有才氣的女人,也是最后一位民國才女。
她在近50歲時自學西班牙語,歷時20余年完成《堂吉訶德》的翻譯工作。
西班牙國王親自為她頒獎,并高度評價:
“楊絳讓漢語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
對楊絳先生的傳奇故事和文學成就贊嘆不已時,你是否會思考:
楊絳到底有什么樣的精神魅力?
是什么支撐她在動蕩不安的歲月,哪怕置生死于不顧,也要守護書卷?
為什么她能在被批被斗中屹立不倒,仍靜心翻譯巨著?
她怎么能做到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后,堅持為錢鐘書整理手稿,直至生命終點?
楊絳把坎坷人生鑄成歲月的勛章,她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她的百年人生告訴我們:
不是花容月貌,不是珠光寶氣,而是不介入別人的因果,不抱怨生活的苦難,接納變故和無常。
夫妻相處中,楊絳是個十分清醒的人,她總會準確把握分寸,從來不插手對方的大事。
錢鐘書在清華工作期間回上海探親。
父親說,希望他去藍田國立師范學院工作,他想讓錢鐘書幫忙分擔工作壓力,同時可以多陪伴他。
錢鐘書陷入了糾結:
他喜歡清華的工作,但又認為父命難違,他一時拿不定主意,于是向楊絳征求意見。
楊絳認為,職業(yè)選擇是終身大事,應由錢鐘書自己定奪。
作為妻子,她沒有權利替對方做任何決定。
她鼓勵錢鐘書聽從內(nèi)心,坦誠地向家人表達他的想法和立場,并做出抉擇。
后來,錢鐘書迫于家庭壓力,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暫時放下清華,去藍田。
雖然這個結果不符合楊絳的心理期待,但卻是錢鐘書權衡利弊后做出的慎重選擇。
蘇格拉底曾說,
“別人的路,不能拿你的標尺去丈量。”
一個人不能決定別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哪怕是他最親近的丈夫或妻子,父母或子女,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小竹20歲時,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家境不錯的福子,之后他們戀愛,訂婚。
后來小竹發(fā)現(xiàn),福子很自我,做什么事都很少考慮她的感受。
于是她跟父母講,想退婚。
父親固執(zhí)地認為,有錢,日子就能過,其它的不重要。
他執(zhí)意讓女兒嫁給福子。
年輕的小竹,終究沒能勸服父親,無奈之下,她只好和福子結婚。
婚后,福子仗著家里有錢,大到事業(yè)投資,小到穿衣吃飯,全是他說了算。
小竹無法忍受沒有自主權的生活,離婚了。
父親對當初的錯誤決定后悔不已,但又無法彌補。
《偷影子的人》書中寫道:
“你不能參與或干涉別人的人生。”
強行參與別人的因果,不是給對方造成傷害,就是給自己徒增煩惱。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路,哪怕撞南墻,哪怕走錯路,都需要親身去經(jīng)歷。
對別人的命運保持敬畏之心,遠離他人的因果,尊重他人的選擇,是最大的人間清醒。
1966年恰逢特殊時期,很多知識分子遭遇不公,楊絳和錢鐘書也不例外。
先是錢鐘書被剃成“十字頭”,他頭頂明晃晃的橫豎兩道十分難看。
楊絳機智地把錢鐘書剃成光頭,戴上帽子,就沒人嘲笑了。
8月的某天上午,《堂吉訶德》全部譯稿被沒收,這意味著楊絳5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因為這是手工謄寫的,沒有底稿。
同天夜晚,衛(wèi)兵突然闖入宿舍,剪碎楊絳的旗袍,剃掉她半邊頭發(fā)。
苦難接二連三,楊絳沒有抱怨,沒有泄氣,而是包容接納。
為了緩解“陰陽頭”的尷尬,楊絳想到一個妙招:
用錢瑗幼年剪下的長辮子做假發(fā)。
她把一小股一小股頭發(fā)編起來,然后拿針線縫到錢鐘書的帽子上。
忙了一整夜,終于做成一頂假發(fā),第二天她戴上假發(fā)出了門。
生活從不缺少苦難,只有包容并與之和解,才能擺脫困境,走出低谷。
楊絳在動蕩混亂中用妙計化解羞辱。
而南非前首領曼德拉在絕境中用寬恕與苦難和解。
當年,曼德拉因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被捕,他在羅本島監(jiān)獄度過難熬的27年。
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他被迫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還常常遭受獄警的羞辱折磨。
曼德拉沒有怨天尤人,他不間斷地學習法律和歷史知識,多次與獄警溝通,試圖化解矛盾。
出獄后,他推動種族之間達成和解,成為首位黑人首領。
他還寬恕了坑害他的人。
智者不是沒有苦難,而是用包容去化解苦難。
有句話說得好: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生活不會因抱怨而改變,抱怨只會消耗自己,而包容卻讓人在苦難中尋得新的生機。
真正的強者,敢于直面一切磨難。
他們用包容的心對待生活的給予,不管風霜還是雨雪,都能安然度過。
楊絳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無常變故。
她不對抗,不逃避,而是用堅韌的心坦然面對。
60年代末,楊絳被安排打掃兩間女廁所,面對這份“侮辱性”工作,她表現(xiàn)出超常的淡定。
她自制了專用小拖把,拿上小鏟子和小刀,帶上去污粉和肥皂。
天不亮就早早來到廁所,一點點認真打掃。
連續(xù)幾天后,污穢不堪的廁所變得明亮潔凈,門窗一塵不染。
玻璃可以照見人影,斑駁的陶瓷也露出了白底。
后來,楊絳干脆把廁所當作書房,躲在里邊看書學習,享受難得的清凈。
生活隨時會給楊絳意外打擊,她不僅接納外界對自己的不公,而且接納生命中的失去。
在近90歲時,楊絳先后失去至愛的女兒和丈夫,這或許是她晚年經(jīng)歷的最大變故。
失去至親,生命黯然失色,楊絳想逃,但又不能逃。
她要好好活下去,做錢鐘書未做完的事。
楊絳開始整理錢鐘書生前的大量手稿和筆記時,很多文稿已模糊不清。
她憑借對錢鐘書的了解去揣測文字,竭盡全力將筆記一點點復原。
最終出版《錢鐘書手稿集》,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生路上,意外挫折是常態(tài),抗拒只會加深痛苦。
唯有放下對抗,接納無常,才能逆風翻盤,獲得新生。
接納不是被動順從,而是用豁達心態(tài)面對無常變故。
在靜默中積聚力量,等待轉機。
正如尼采所說:
“讓你更強大的,是那些殺不死你的東西。”
時常用一顆坦然的心,去迎接風雨坎坷,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穿越黑暗,走向光明。
楊絳曾說: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人能學習并自我完善。人本身是人的最可貴之處。”
人生是一場修行,在修行中磨煉心態(tài),讓自己成為一個強大的人。
普通人想要擁有頂級魅力,要修煉的不過三件事:
清醒時守住邊界,包容中敞開心胸,淡然中笑納無常。
人生沒有單純的快樂,遇到磨難時,請你微笑面對。
心若明亮,黑夜也是白晝。
愿你內(nèi)心清醒,淡定從容,用時間和耐心去雕琢自己,活成理想的樣子。
作者 | 零一讀書會,來源:零一讀書會
主播 | 楚翹,治愈系主播。喜馬FM:楚翹_詩歌之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