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 增動能——高質量發展一線報道】
5月29日,搭載天問二號探測器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刺破蒼穹,開啟我國首次小行星采樣返回及彗星伴飛任務。在這場跨越10年、穿越數億公里的深空探測征程中,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研發的四類特種玻璃產品隨探測器升空,其中一項全新產品首次航天應用,為探測器應對宇宙射線、±200℃極端溫差等深空挑戰鑄就“透明鎧甲”。
星箭公司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有25年,從“神舟”“天宮”“嫦娥”,到飛船、空間站、月球車、北斗衛星……星箭公司已為國家航天領域提供特種玻璃產品近2000萬片,始終保持“零瑕疵、零質量差錯”的航天紀錄。
此次天問二號任務需經歷發射段、小行星轉移段等13個高風險飛行階段,對材料可靠性提出極致要求。“我們首次應用的新產品,將在探測器漫長的飛行過程中,在保障能源供應、維持設備穩定運行等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助力天問二號按計劃完成各項探測任務。”星箭公司總經理盧奕霖向記者介紹,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定走國產化道路,以確保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通過無數次深入各地光學加工制造企業和科研院所學習交流、觀摩請教,歷經反復鉆研與試驗攻堅,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了堅實的自主創新之路。
回想當初,技術受制于人,如同命脈懸于他人指尖,誰能甘心呢?公司創始人盧勇深知航天特種玻璃依賴進口的痛點:“20多年前,用于航天器溫控的OSR玻璃基片被國外壟斷,進口價高達每片300多元,耗費巨資,質量受制于人。”對此,他立下決心帶領團隊要實現自主研發,打破壟斷。
“必須拿出自己的產品!”企業生產技術部部長陸梅回憶說,創業團隊多是門外漢,注冊資金僅30萬元,全靠自籌,現金流幾次瀕臨斷裂。面對困境,星箭人眾志成城,盧勇賣掉車和房,多方籌資支撐企業。信念只有一個:為中國航天,這點困難不算什么。
這是企業最樸素的信條,也是最有力的擔當。2002年,公司產品成功配套了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四號”。25年來,這家扎根渤海之濱秦皇島的“隱形冠軍”,其研發生產的抗輻射玻璃產品填補了我國航天玻璃技術領域的多項空白。
隨著火箭尾焰融入星河,渤海灣畔的實驗室燈火通明。星箭公司科研團隊已啟動下一代深空玻璃研發,從護航“嫦娥”探月到助力“天問”探火,秦皇島的航天新材料產業正以毫米之薄,撐起中國航天萬里之遙的硬核征程。
來源:秦皇島日報
責任編輯:高小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