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臺兒莊外圍的破廟里,132名日軍俘虜被剝去軍裝跪在寒月下。桂系將領莫德宏揮刀斬落最后一顆頭顱時,刀刃已卷。
當士兵拖著麻袋將首級拋向野狗群時,遠處舉著望遠鏡的日軍聯隊長渾身顫抖:“這不是戰爭,是修羅場!”
這場震驚侵華日軍的“喂狗事件”,竟始于一個曾被鄉童欺辱的貧寒少年。
一、私塾少年的逆襲:從挨餓受欺到桂系虎將
莫德宏的軍刀上刻著深重屈辱。1893年生于廣西蒼梧貧戶,幼年喪父,寡母挖野菜養大的孩子常因瘦小遭頑童圍毆。某日他被推入泥塘,攥著滿手污泥發誓:“終有一日,教人不敢欺我!”在族人資助下入私塾苦讀,先生見他夜夜習武強身,慨嘆:“此子眼中含刃,當為將才。”
1921年投身桂軍黃紹竑部,剿匪戰中初露鋒芒。北伐時率連隊強攻汀泗橋,子彈穿透左肩仍奪敵旗,李宗仁親授“鐵骨營”稱號。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這位昔日的受欺少年已任174師少將副師長,率部鎮守蘇北海州。當部下抱怨日軍裝備精良時,他拍著捷克式機槍冷笑:“當年我只有竹竿,照樣捅翻惡霸!”
二、臺兒莊血月:破廟中的復仇審判
1938年3月,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猛攻淮河防線。莫德宏的138師陣地遭重炮轟擊,戰壕里滿是殘肢。眼見前鋒營潰退,他抄起大刀片躍出指揮部:“桂軍字典里沒有退字!”親自率隊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矮壯的廣西兵專挑日軍下盤突刺,硬生生將號稱“鋼軍”的板垣師團逼退三里。
當夜慶功宴上,炊事班剛端出米酒,偵察兵急報:日軍夜襲隊正撲向師部!原來白天潰敗的磯谷師團殘部欲雪前恥。莫德宏摔碎酒碗大笑:“等的就是這群鬼!”早在陣地外圍布下交叉火力網,機槍噴出的火舌將三百日軍撕成碎片。殘敵逃入古寺固守,被圍困至黎明豎白旗投降。
押解俘虜途中,慘景令全軍震怒:路邊水溝浮著被奸殺的女尸,樹上吊著開膛的農人。莫德宏踹開廟門時,俘虜中竟有人嬉笑比劃猥褻手勢。他盯著佛像前染血的供桌,突然抽刀劈斷旗桿:“此廟菩薩也度不了爾等!”
三、喂狗事件:132顆頭顱與侵華日軍的戰栗
日軍戰史記載了毛骨悚然的一幕:莫德宏令俘虜剝光軍服列隊,掄刀連斬十二人后,將卷刃大刀遞給衛兵:“每人砍三個,練膽!”當首級裝滿六麻袋時,他突然喝止行刑,指著寺外野狗群:“這些臟東西,喂狗!”
三日后,日軍收尸隊在野狗爭食處撿到七顆殘缺頭顱,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上,鋼盔里凝固著驚駭表情。東京《朝日新聞》痛罵莫德宏“違背國際法”,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卻密令各部:“遭遇桂軍莫部,可放棄俘虜政策。”
板垣征四郎在日記中寫道:“中國軍官莫德宏的殘忍,源于他們對皇軍的深刻仇恨——這種仇恨比槍炮更可怕。”
諷刺的是,正是日軍自己點燃了仇恨之火。臺兒莊戰役期間,第10師團作戰日志記載“處決戰俘190名”,陸軍省《支-那事變戰跡叢書》承認在徐州周邊“懲戒性掃蕩”造成數千平民死亡。當莫德宏看到被刺刀挑死的嬰兒時,那柄復仇之刀早已出鞘。
四、虎將末路:皖東青山埋忠骨
喂狗事件后,莫德宏調任皖東游擊司令。這位讓日軍膽寒的將領,卻始終記著私塾先生的教誨。1940年在大別山招兵,他見新兵衣衫破爛,當場脫下將官呢大衣披在少年身上:“我幼時比你還窮,記住!當兵是為讓百姓穿暖!”
1944年秋,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莫德宏率部死守立煌縣(今金寨),身中三彈仍持機槍射擊。重傷被俘后,日軍特意派少佐審訊:“還記得臺兒莊殺俘之事嗎?”他仰天大笑:“只恨沒砍夠!”當夜在六安郊外被刺刀捅死,遺體拋入淠河。
當地漁民冒險打撈時,發現他懷里竟藏著半塊私塾先生贈的硯臺——上面刻著“男兒血,祭軒轅”。
莫德宏的復仇背后,藏著舊中國軍人的復雜面相:臺兒莊戰役中他嚴令士兵保護逃難百姓,自己每餐僅食紅薯;但面對殘害同胞的日軍時,卻化作復仇修羅。他的佩刀現存臺北軍史館,刀格處132道刻痕已模糊難辨。而在六安烈士陵園的無名碑林里,當地老人仍會在清明擺上一碗紅薯飯——那是給“喂狗將軍”的祭品。
【參考資料】
《桂系軍史》第二卷(廣西人民出版社)《臺兒莊戰役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三卷《立煌縣抗戰史料匯編》(金寨縣檔案館)莫德宏族譜(蒼梧縣地方志辦公室藏)《李宗仁回憶錄》下冊《陸軍第十師團徐州會戰作戰日志》亞洲歷史資料中心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