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的父母總是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好像變得越來越“不正常”了,不談戀愛也不結婚,好不容易結婚了也不生孩子,好像什么都不想要,也什么都不想管,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面對年輕人的“擺爛”,70后和80后的父母真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不停的催自家的孩子結婚生子,但是這兩年父母的觀念似乎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不僅開始逐漸認同現在年輕人的觀念,甚至自己也變得和年輕人一樣“佛系生活”。
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嘗到了自由的甜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安靜”了不少,曾經每天打你好幾個電話,微信里連轉十篇養生文章,飯桌上催婚催到你快炸毛的爸媽,這兩年都變得異常冷靜,有時候和爸媽打電話,本以為又要被一頓盤問,結果對方正忙著跳廣場舞,或者在外面旅游,草草的聊兩句就結束通話。
這可真的是很反常的情況,放在以前,他們把你的一切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哪怕你早就成年,他們還是像小時候那樣擔心你有沒有按時吃飯,睡得好不好,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有網友分享:我媽現在每天和我說話不超過五句,而且他們比我還會玩,到處旅游拍照,比我還滋潤。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是累了,父母是真的累了,70后一代因為受到傳統的觀念影響,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生活幾乎全圍著孩子轉,希望孩子長大以后也按照自己曾經的方式度過一生,之前他們從來沒有自己的時間這回事,工作累了沒法抱怨,家里事多了也只能忍著。
你讀書時,他們拼命賺錢供你學費,你上班后,他們又想著幫你湊房子,準備婚禮,很多人從沒過過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但問題是等孩子真長大了,眼看著還沒結婚,沒孩子,工作也不算穩定,甚至連房子都還沒影。
這些父母猛然發現:自己搭上了半輩子的青春,孩子也沒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催孩子吧也根本沒用,甚至還會惡化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于是他們也是非常的心累,于是干脆不想也不管了。
這一松手,反倒是讓父母自己嘗到了甜頭,他們去跳舞、旅游、學畫、拍視頻,不再盯著孩子,而是開始照顧自己的感受,也逐漸理解了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被催,因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確實很舒服。
孩子自由了,卻開始感到迷茫
但是這樣的放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的,很多年輕人從小被父母管得緊,小時候做什么興趣班,上什么學校,都是爸媽決定的,連長大后交個對象,都要看父母的意見,曾經你可能希望他們少管一點,別老打電話催婚,別總說:我這是為你好。
可等真的有一天,他們突然什么都不問了,突然不管你生活里的一點一滴了,有很多人反倒有點不適應,當父母不再為你安排好所有的事情,你才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走接下來的路。
父母那點嘮叨雖然煩人,但其實也是他們關心的方式,但是當父母真的退出你的生活,開始自己的生活以后,很多人才明白,原來長大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要去扛起自己的生活,而沒有父母幫助自己的生活,確實是非常的艱難。
當然不是說父母不再愛你了,而是他們終于明白,愛也有方式,不是死死抓住你,而是讓你自己決定走哪條路。
找到平衡才能破局
很多家庭之間的矛盾,說到底就是控制和逃離之間的矛盾,一邊是父母怕你吃虧,走錯路,所以拼命插手,一邊是你怕被束縛,怕活不成自己,所以拼命逃開,可一旦父母真不插手了,很多人反而覺得空落落的。
其實中國家庭的親密關系一直都特別“粘”,小時候睡一張床,長大了一起住,工作了,爸媽幫著買房,帶孩子和做飯,大家都覺得這才是“家”的樣子,但這種生活方式也有副作用:很多人長大了也不會獨立,一旦獨立生活,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而現在這樣的轉變其實也挺好,父母開始有自己的興趣和朋友圈子,子女也在慢慢學著自立,過去那種傳統的觀念正在慢慢改變,結婚生子不是人生的必選項,活出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大家開始接受一個新的關系:你有你的生活,我也有我的方向,咱們不互相耽誤,但永遠掛念。
真正成熟的親情,是找到一個平衡,爸媽不再逼你照他們設定的路線走下去,但是父母永遠是我們的后盾,我們也要學會獨立生活,不是所有的愛都要靠控制來體現,也不是所有的自由都意味著疏離。
孩子和父母都互相給對方一定的距離,這樣其實會過得更好,只要彼此心里有彼此,聯系就不會斷,感情也不會淡。
各位是怎么看待這種轉變的?歡迎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