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房地產(chǎn),一定會舉老外的例子,城鎮(zhèn)化率中國還差多少,城市平均住房面積還差多少,還有多少農(nóng)民等待著進城。
但是,有兩點是不去比較的。
第一點是居民收入與房價比;第二點是土地財政的特殊性。土地財政決定了中國樓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供應端是計劃經(jīng)濟,需求端是市場經(jīng)濟。所以中國樓市不能與國外做類比。
居民收入房價比美國是三點一倍,韓國與中國有一點相似,首都圈地區(qū)也高達九點三倍,首爾高達十五倍,而中國更勝一籌,一線城市2024年上半年房價收入比為二十六點三。
為什么中國的居民收入與房價比會偏高?
因為中國居民太有錢把房價推上去的嗎?當然不是,主要是地價推高了房價,地價在房價中的占比高達60%,如果把地價拿掉,房價就立即回歸真實市場了。而大多數(shù)國家的地價占比在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中國能把地價大幅降下來嗎?
不能。因為收取地價的是各地方財政,價格是各地政府計劃決定的,它占了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如果地價下來了,各地方財政就會集體入不敷出,這就是為什么去年底會加發(fā)十二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樓市量價齊跌,決定了土拍大比例流拍,財政少了一棵巨大的搖錢樹。
中國是土地全民所有制,地方財政是唯一的土地資源供應者,對土地出讓金高度依賴,這決定了土地供應及土地價格不是市場自化的結(jié)果,財政對土地出讓金的追求,超出了剛需的購買力,從而打破了供求平衡。
所以,中國房地產(chǎn)供求失衡,與其說是市場失靈,還不如說是政策失靈,市場的有效需求不支持計劃出來的供應端。
中國現(xiàn)在會讓供應端剎車,讓需求端奔跑嗎?
兩頭為難。
要讓供應端剎車,就要繼續(xù)加發(fā)超長期特別國債,去補失去土地出讓金的缺口,地方會加大債務;同樣,要讓需求端奔跑,就要全面提升居民的社會保障水平,讓房價降下來,這還是要背債砸錢。
因為全國各地方財政早已經(jīng)入不敷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