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孫啟燁在制作琉璃作品。
琉璃鳳冠。
以上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沒想到,我們做的琉璃,進了國家博物館,展出時還如此火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藝術展”開展第一天,展廳里熙熙攘攘的觀眾圍著琉璃鳳冠“打卡”拍照,我自己也只能擠在人群外遠遠觀望。
這件作品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靈感,耗時兩個月完成。鳳冠冠身,龍、鳳及冠上的珍珠、寶石等均以琉璃燒制,既保留了傳統鳳冠的莊嚴規制,又借琉璃的幻彩質感消解了禮器的厚重感。
說起國博的熱門藏品,九龍九鳳冠幾乎無人不知,就連同款冰箱貼都成了搶手的文創產品。今年3月接到參展通知時,我們還有些意外。畢竟我們只是琉璃行業的新人,我今年23歲,從業僅一年半,同伴鄒宇曦和陳嶼強也都是95后的年輕人。
整個作品由近5000個零部件組成,涉及七八種工藝。單是鳳冠上的琉璃珠子就用了4800顆,每一顆都要在火焰中反復塑形,既要保證圓潤度,又要兼顧透光度。幾千顆珠子需逐一捏制打孔,最小的直徑僅2.5毫米,操作起來困難重重。我們三人光做珠子就用了15天,最后再通過電鍍工藝鑲嵌到琉璃冠上。
希望通過這件作品和這次國博的琉璃藝術展,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琉璃。
(作者為山東省淄博市彭青艾琉璃藝術館主理人,大眾日報記者劉磊、于魁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3日 10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