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近海附近,3天發生超160次有感地震,日本福岡管區氣象臺發出警告,這一地區有發生強震的可能,與此同時,很多人對日本爆發特大地震再度產生擔憂,此前中國駐日大使館就曾緊急提醒,日本30年內大地震概率已經提升至80%,那么,日本一旦爆發特大地震,后果究竟有多嚴重?會波及800公里外的中國嗎?
日本發生特大地震風險激增
吐噶喇列島位于日本九州西南方向,地處琉球群島北部,與大隅群島隔吐噶喇海峽相望,屬于菲律賓海板塊、亞歐板塊、以及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區域,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關鍵節點處,劇烈的板塊碰撞擠壓,導致地殼應力在局部高度集中,地震活動頻繁,據統計,2021年2月吐噶喇列島近海一帶,就曾五天內連發超300次有感地震,在當時的2月9日,惡石島還觀測到了震度5強的里氏6.1級地震。并且吐噶喇列島本身是火山島群,據日本《南日本新聞社》報道,今年1月,位于吐噶喇群島中間地帶的諏訪之瀨島,御岳火山噴發,滾滾濃煙形成的煙柱最高達到了500米,此外,距離吐噶喇列島約 200 公里的櫻島火山也在今年以來噴發了多達24次,如今該海域附近再度頻繁發生有感地震,一旦爆發強震,很可能引發火山爆發,造成更加難以挽回的損失。
更嚴峻的是,在菲律賓海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邊界處的南海海槽,發生特大地震的概率也在迅速上升,南海海槽從靜岡縣駿河灣延伸至九州東南海域,全長近800公里,面積700平方公里,深度高達4000米,屬于兩個板塊俯沖形成的“V”形深海槽,這一地區歷史上曾多次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最近的一次是1944年的昭和東海地震和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震級分別在7.9級和8級,導致日本數萬棟房屋全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人員傷亡,據一系列數據驗證,這一地區每隔100年左右便會發生一次大地震,目前距離上一次強震已經過去了80年,很多人擔憂日本的下一次特大地震也即將在不久的將來來臨。
去年8月,日本氣象廳就曾發出可能發生“巨大地震”的臨時預警,今年3月,日本公布了最新的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報告,將未來30年日本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從70%提升到了80%,并稱這場特大地震很有可能波及到沖繩至福島之間包括鹿兒島、宮崎、高知、靜岡、橫濱、東京等廣大區域,導致29.8萬人死亡,并造成1.8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其破壞規模將遠超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對此,中國駐日大使館還在今年4月提醒旅日同胞注意防范地震災害。
隨著日本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風險激增,很多人也開始擔憂,與日本僅一海之隔的中國,會不會也受其波及。
日本強震是否會影響我國?
日本是我國近海主要鄰國之一,我國上海距離日本長崎大約850公里,看似距離不遠,但實際上兩者的地震活動主導板塊機制完全不同,日本地震主要由太平洋板塊與鄂霍茨克板塊俯沖作用引發,而我國更多的則與印度洋板塊擠壓亞歐板塊有關,并且我國主要地震帶位于西部內陸,日本地震很難直接觸發我國境內地震活動,因此,即便日本發生特大地震,對我國造成的直接影響也十分有限。
另外,日本作為四面環海的島國,一旦發生特大地震,其核心威脅是可能引起發大規模海嘯,據此前日本預測,如果地震震級達到9.1級,海嘯波高將達到30米,因此,很多人擔心特大海嘯可能會沖擊我國長三角一帶沿岸地區。但實際上,中日之間有東海和南海作為天然阻隔,又有琉球群島、臺灣島等島鏈起到緩沖作用,加上我國大陸架寬廣,可極大削弱海嘯的能量。
更何況,我國也高度重視對自然災害的預防、預警以及處理災害的能力。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海嘯、地震等災害預警系統,能夠短短幾分鐘內發出預警,并做出最快的反應,同時還能為周邊國家提供服務。并且我國還在學校、企業、社會上,不斷通過各種形式的應急演練,加強公民的防災能力和科學避險能力,培育全民“防患于未然” 的風險意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