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少就是體虛?”“豎紋多預示大病?”——這些在親友群瘋傳的“指甲健康學”,讓多少人對著自己的指甲疑神疑鬼?
指甲常被視為 “健康晴雨表”。有人認為指甲紋路深淺與臟腑功能相關,月牙大小能反映元氣盛衰,這種觀念深入人心,衍生出諸多 “健康診斷” 說法。但實際上,這些說法大多缺乏科學依據,屬于 “民間玄學”。
事實上,指甲上常見的月牙大小、細微豎紋、偶然白點等,多數是正常生理現象或良性改變,與 “體虛”“大病” 并無直接聯系。這些未經證實的傳言不僅無法準確判斷健康,還可能引發焦慮。因此,我們需以科學視角看待指甲,區分正常變化與異常信號,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健康焦慮。
指甲上的月牙是什么
指甲上的月牙,學名“甲半月”。本質上是新生的、尚未完全角質化和變透明的指甲細胞,是位于指甲基的甲母質細胞不斷分裂生長的前沿區域。
其呈現白色或淺粉色,是因為此處的甲板較厚且緊貼下方富含血管的甲床,光線散射后形成視覺差異,并非某種特殊結構。月牙的大小和可見度主要取決于個體生理差異、營養狀況、年齡等多種因素。
豎紋的成因
指甲長豎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甲縱嵴”,其的成因多樣,多數是生理性衰老或輕微損傷的表現:
生理性老化:年齡增長導致指甲鎖水能力下降、角質代謝減緩,形成均勻細密的豎紋,如同皮膚皺紋,30歲以上人群超80%存在此現象,屬正常退化。
營養缺乏:長期缺乏蛋白質、維生素A(維持甲母質細胞分化)、B族維生素、鐵或鋅等物質時,指甲生長板分化異常,導致豎紋加深、伴隨脆甲或凹陷,常見于偏食、消化吸收障礙者。
指甲出現這些情況需警惕
1.指甲顏色異常:正常指甲呈粉白色,若指甲顏色變黃發黑,排除外力因素(如壓傷)后,須注意,可能為真菌感染(如灰指甲),需立刻用藥。指甲呈灰白色或白色渾濁,需排查是否患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或存在貧血問題。
2.黑色寬紋:若指甲出現黑色縱紋,寬度>3毫米、短期內增寬、邊緣模糊呈尖三角狀,或伴甲板破壞、甲周皮膚黑斑,可能為甲母痣惡變為黑色素瘤(惡性程度高,轉移快),需立即就醫。
3.杵狀指:手指末端膨大,指甲從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可能提示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或消化系統疾病。
4.黃甲增厚:排除真菌感染后,可能提示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或淋巴水腫。
5.匙狀甲:指甲中部凹陷如湯匙,邊緣外翻。常見于缺鐵性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
6.點狀凹陷:甲面小坑狀凹陷,可能是銀屑病或斑禿早期表現。
如何科學護甲
健康的指甲不僅美觀,更是身體狀態的直觀體現。日常做好科學護甲,能有效維持指甲健康。
清潔方面,應使用溫和的洗手液洗手,避免頻繁使用強堿性肥皂或清潔劑,以免破壞指甲表面的油脂層。清潔后及時擦干水分,防止甲床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滋生細菌、真菌。
保濕是護甲的關鍵步驟。指甲和周圍皮膚易干燥,可每日涂抹護手霜或專用護甲油,尤其在洗手、做家務后,為指甲和甲周皮膚補充水分和營養,保持其柔韌性,減少脆裂分層風險。
修剪指甲時,注意使用鋒利、清潔的指甲刀,沿指甲前緣自然弧度修剪,長度適中,避免過短損傷甲床,或過長導致折斷。
此外,在做家務、接觸化學物品時,務必佩戴手套,防止指甲受到物理損傷和化學腐蝕;避免用指甲直接摳硬物、撕拉倒刺,防止指甲開裂、剝離。
同時,保持均衡飲食,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如維生素 A、B 族、C、E)和礦物質(如鈣、鐵、鋅)的食物,為指甲生長提供充足營養,從內而外呵護指甲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