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周,‘周到’的周?!?br/>
“做群眾工作,就是要換位思考,想得周到!”
“在法理和情理之間尋求的公正,
才更能讓群眾滿意?!?/strong>
——“卷尺警官”周昊
感謝信
6月28日,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送到了市公安局搬經中心派出所民警周昊的手中。信中,轄區居民蘇先生用真摯的語言,對民警耗時兩個多小時,成功化解長達四年的界址糾紛致以深切謝意。這是“卷尺警官”周昊收到的又一枚暖心“勛章”。
一根界樁,“心墻”難解
糾紛的核心,源于蘇先生與鄰居屋后一塊田地的歸屬權。6月15日18時許,搬經中心派出所接到一起界址糾紛警情。民警周昊和同事火速抵達現場,發現蘇先生與鄰居在菜地里發生了拉扯。
經了解,這場沖突已持續四年。由于蘇先生一家常年在外,屋后的土地逐漸被鄰居用來種植了農作物。一方堅稱土地被侵占,一方咬定寸土未取。小菜地成了“大雷區”,兩家人從言語爭執逐漸升級為肢體沖突,冰冷堅硬的“心墻”在鄰里間悄然筑起。
一把卷尺,兩戶釋懷
“根在界址,癥結不解,沖突難息?!泵鎸┚?,周昊細致勘驗現場,了解雙方訴求,然而情緒對峙下的初步調解,收效甚微。周昊隨即轉換思路,邀請村干部至現場共同開展工作。調解的兩個多小時里,他反復釋法說理,耐心傾聽每一方的委屈。
最終,在雙方均認可的基點上,他提出了明確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兩戶巷子的中心線為基礎,向北延伸至地頭,重新勘定物理界線。這份清晰公正的解決方案,讓四年的互不相讓逐漸破冰。晚上8點多,周昊與村干部一同操持卷尺,當場精準丈量,打下鮮明樁點,兩家心悅誠服,握手言和?!爸芫偎碱櫜簧虾纫豢?,就回所里了……”薄薄的信紙,承載著沉甸甸的謝意。
△感謝信中,蘇先生附上了自己拍攝的周昊處警畫面
這看似尋常的界址之爭,濃縮著情、理、法的深度交織,周昊用一把卷尺、幾處見證樁點,巧妙地為這場“拉鋸戰”作了終結。
“楓橋經驗”,落地有聲
“周昊去年12月剛來所里,還在見習期,已經有幾波群眾特地上門來感謝他!”同事這樣評價周昊,不到半年,“00后”新警周昊用一次次扎實的實踐,交出了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高分答卷——“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
這份帶著溫度的信與鮮紅的錦旗,是鞭策,更是指引,搬經中心派出所將以高度的責任感,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在守護平安、服務群眾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來源:搬經中心派出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