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甲狀腺疾病防治白皮書》數據觸目驚心:我國20-45歲中青年群體中,甲狀腺異常檢出率高達47.6%,超聲檢出結節率超20%,相當于每5位年輕人里就有1人存在甲狀腺問題。面對體檢報告中日益增多的甲狀腺結節診斷,我們該如何科學應對這場“甲狀腺危機”?北京北苑中醫醫院甲狀腺專家武春青為您詳細解讀。
武春青教授指出,當代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暗藏健康隱患。熬夜、飲食不規律、長期精神高壓等不良習慣,雖不會直接引發甲狀腺結節,但會擾亂激素分泌,降低機體免疫力,加劇氧化應激反應,成為甲狀腺疾病惡化的“助推器”。尤其是已患有慢性甲狀腺炎或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的人群,更應及時調整作息,做到規律飲食、充足睡眠,這才是對自己健康負責的第一步。
理性認知甲狀腺結節:結節≠癌
當體檢報告顯示“甲狀腺結節異常”時,很多人難免陷入恐慌。武春青教授提醒,其實超過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僅有5% - 15%存在惡變可能。關鍵在于科學識別,目前通過超聲檢查對甲狀腺結節進行TI-RADS分級,并給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甲狀腺結節出現聲音嘶啞、吞咽梗阻或頸部快速腫大等癥狀,必須立即就醫,切不可掉以輕心。
治療決策:手術并非唯一選擇
“并非所有甲狀腺結節都需要手術切除。”武春青教授強調,治療方案需綜合結節性質、大小等因素決定。對于多數體積小且長期穩定的良性結節,不會危害健康,可密切觀察;若良性結節緩慢增大或給患者帶來嚴重心理負擔,可考慮多模態AI智能消融術。這種微創治療手段體表幾乎不留疤痕,創傷小,還能有效保留甲狀腺功能,特別適合在意外觀的患者。
武春青教授著重強調,當甲狀腺結節出現癌變、壓迫氣管或引發甲亢等緊急狀況時,及時治療刻不容緩。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多模態AI智能消融術為患者提供了更精準、微創的新選擇。該技術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對結節進行精準定位和分析,能在幾乎不損傷正常甲狀腺組織的前提下,高效消融病灶,體表無痕且恢復快。但武春青教授提醒,任何治療手段都需因人而異,面對甲狀腺結節,患者務必保持理性,在專業醫生的科學評估與指導下,結合自身病情特點,選擇最適宜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科學預防甲狀腺結節指南
飲食方面
? 碘攝入平衡:碘與甲狀腺健康密切相關,缺碘或碘攝入過量都可能增加甲狀腺結節的發生風險。生活在缺碘地區的人群,可通過食用加碘鹽來補充碘元素;而沿海地區居民,因日常飲食中海產品較多,碘攝入相對充足,要注意避免過度食用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
? 營養均衡:保持飲食多樣化,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西蘭花、胡蘿卜、蘋果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有助于維持甲狀腺的正常功能。同時,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等。
生活習慣方面
? 規律作息:建議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保證7 - 8小時的充足睡眠,有助于維持身體內分泌系統的穩定。
? 適度運動: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對甲狀腺健康有益。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 戒煙限酒:戒煙和限制酒精攝入可以減少對甲狀腺的刺激,保護甲狀腺健康。
情緒管理方面
? 釋放壓力:學會通過適當的方式釋放壓力,如聽音樂、旅游、與朋友傾訴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狀態下,會導致身體內分泌失調,影響甲狀腺的正常功能。
? 心理調適:可以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進行心理調適,減輕心理壓力,維持甲狀腺的穩定。
其他方面
? 定期體檢:定期進行甲狀腺檢查是早期發現甲狀腺結節的重要手段。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甲狀腺超聲檢查和甲狀腺功能檢測,尤其是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頸部曾接受過放射治療等高危人群,更應增加檢查的頻率。
? 避免輻射:盡量減少接觸放射性物質,如在進行醫療檢查時,非必要情況下避免頸部的放射性檢查。如果因工作原因需要接觸放射性物質,應做好防護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