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黃成 通訊員 高嘉穆 史玉戈 李馨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基層需求深度融合,2025年6月26日,鄭州財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筑夢青年”紅色宣講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開展了一場為期一周的跨越時空的紅色文化宣講與鄉村振興調研活動。這不僅是一場青春的行走,更是一場思想的洗禮和精神的升華。
在馬道村和杏園村,實踐團成員們走進基層,感受鄉村治理的細微脈動,見證產業興旺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通過與村干部和村民的深入交流,他們體悟到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增長,更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是對“人民至上”理念的具體踐行。
圖為村干部為團隊成員們講解
在紅色文化傳承方面,實踐團以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為載體,向鄉村青少年講述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及封丘革命歷史,激勵他們繼承和發揚紅色基因。退伍軍人孫煜同學示范軍姿,唱響愛國歌曲,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實則深刻詮釋了“信仰的力量”如何塑造人格,如何成為青年成長的精神支柱。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學生們講解抗日精神
拜訪抗美援朝老兵魏憲斌,更讓團隊成員感受到革命先輩“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穿越歷史煙云,激勵新時代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勇擔時代重任。
圖為抗美援朝老兵介紹勛章來源
此次實踐活動深刻揭示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內涵:不僅是物質層面的富裕,更是文化自信與精神力量的復興。青年一代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更需將其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實際行動,真正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以思想的深度引領實踐的廣度。
圖為實踐團與抗美援朝老兵合影
“筑夢青春·薪火相傳”,信息工程學院“筑夢青年”紅色宣講暑期社會實踐團用腳步丈量鄉村,用心靈感悟歷史,用行動詮釋責任。他們的實踐不僅是對鄉村振興的助力,更是對新時代青年使命的深刻思考與踐行,彰顯了青年力量在民族復興大業中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坐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