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泱泱,滋養著周原沃土;秦嶺巍巍,守護著陳倉大地。一種力量正穿越時空,蓬勃生長——它不是金戈鐵馬的轟鳴,不是商賈云集的喧囂,而是無數普通人心中善意的涓涓細流,正匯聚成這座城市中最溫暖、最磅礴的道德江河。
你看——
驚濤駭浪中,張子琛英勇救人的縱身一躍,將青春瞬間熔鑄為照亮他人的永恒燈塔;
趙來發以十多年的艱辛步履,替亡子踏出踐行“信義”的誠信之路;
尋常巷陌,董彩霞用幾十載無悔付出,為身有殘疾的丈夫三兄弟撐起一片沒有陰霾的天空;
蟠龍大橋上,飛舞的鈔票吸引著路人疑惑的目光,公交司機劉李龍果斷將車剎住,下車幫忙撿拾散落橋面的鈔票,筑起城市良心的堤壩;
這些身影,平凡如河岸的沙礫,卻執拗地閃爍著星辰般的光芒,他們一同在寶雞——這座全國文明城市中矗立起令人仰望的道德群峰。
全市101位“中國好人”、299位“陜西好人”、2位“全國道德模范”……當“好人好事”從新聞變成鄰里的尋常風景,當“寶雞好人”從個體肖像匯聚成城市畫卷,一個叩問油然浮現人們心間:在生活節奏快、價值觀多元的今日,為何這座古老的城,依然如此豐沃地滋養著善的種子,讓它們如此密集地萌發、抽枝,直到蔥蘢成林?
讓我們順著善意的溪流回溯,探尋這道德江河的源頭,解讀這座“好人之城”的溫暖密碼。
2023年10月,“周禮寶雞德潤渭濱”寶雞市2023年第三季度“寶雞好
從“尋常百姓”到“平凡英雄”
農機手看到老人用鐮割小麥時揮汗如雨,一句“我幫你割,不要錢”脫口而出;游樂場里小朋友受傷了,路過的三年級小學生毫不猶豫幫忙尋找家長;街頭私家車突然躥出火苗,退役消防戰士本能地沖上前去……近日,一段題為“比天氣更熱的,是寶雞人的心”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無數網友被畫面里流淌的暖意深深觸動。一句“好人令人肅然起敬”的留言,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好人,這個溫暖的詞語,承載著最動人的力量。他們是你我身邊的普通人,卻在某個抉擇的瞬間,閃耀出超越平凡的光彩。他們是平凡的鄰居、普通的同事,更是這片土地上令人心暖、敬佩的精神坐標。
寶雞的好人故事數不勝數,如同渭水不分晝夜地流淌。他們的善行義舉,無聲地托舉起城市道德的豐碑。
回望2003年,千陽縣南寨鎮三合村54歲的村民趙來發為給兒子看病,花光積蓄后還欠下親朋好友50多萬元。此后幾年間,家庭不幸一個接著一個到來,趙來發因車禍雙腿殘疾,兒子病故。當初借錢給趙來發的親友都讓他照顧好自己,借款不用還了。趙來發卻說:“人家不上門催賬是人家的好心,我自己不能昧著良心欠債不還!”10多年里,他省吃儉用,拖著殘疾之軀一筆一筆還清了債務,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信義”傳奇。趙來發心中,還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重于泰山的承諾。
2024年5月,“童心永向黨逐夢新時代”2024年寶雞市“新時代好少年
渭濱區的年輕小伙張子琛,用一次奮不顧身的躍入深海,將自己的名字永遠鐫刻在大地山海間。那是2021年國慶假期,和父親一起在海南休假的張子琛,聽到游客楊某溺水呼救,他沒有絲毫猶豫便沖向海浪。26歲的張子琛,帶著他對生活的無限熱愛與向往,將最寶貴的生命留在了那片碧海藍天。青春的光芒如此短暫,誰能不珍惜生命的美好?但在他人命懸一線的危急關頭,張子琛本能的選擇,讓年輕的靈魂定格于最崇高的瞬間。這份勇氣與無私,亦是寶雞年輕人精神風貌的閃光注腳。
在寶雞好人的星河里,公交車和出租車司機群體是一道格外閃亮的風景:
市公交公司80路駕駛員張偉,在等待紅燈的片刻間隙,果斷下車幫助撲滅路邊小車火情;游19路司機曹得雨與調度員合力,使突發急病的老人轉危為安……近4年來,市公交司機的好人好事記錄已達16932件次,平均每天都有十多件暖心的故事在車廂內外發生。全市的“的哥”“的姐”同樣是一道流動的亮麗風景。出租車司機譚云,碰到一名看似精神失常的少女流落街頭,趕快為其拿來衣服和食物,并經多方聯系找到了女孩遠在西安的父母;出租車司機羅寶虎,驅車幾十公里,只為將鳳翔區乘客遺落在車上價值五萬多元的金首飾送還失主手中……他們每天都“綻放”著這樣的文明之花,其數量可觀,傳遞著一種無處不在的溫暖。
這份溫暖不僅留存在城市內,也延伸至遠方。甘肅靈臺縣獨店鎮的李崖林,年輕時與同鄉多次到寶雞做“麥客”。提起鳳翔、岐山、扶風等地方,他仍充滿感情:“寶雞人好??!那時干活累、條件差,主人家在吃上從不虧待我們,活干完了拿了工錢,還塞送我們白饃饃、鍋盔,送舊衣裳……都是好人!”樸素的話語里,滿是對寶雞人敦厚品格的認可。
正是這些普通人的尋常堅守和堅定抉擇,匯聚成了寶雞“好人現象”最動人的洪流。道德不再是書本上的詞句,善良化作可觸可感的具體行動。他們,就是這座城市最鮮活、最可親可近的精神豐碑。
2024年1月15日,我市舉辦2023年第四季度“寶雞好人”暨《好人之城
從“崇德”傳統到“向善”自覺
寶雞這片古老的土地,擁有8000年文明史和2700多年建城史。這里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文化血脈里流淌著明禮誠信、崇德向善的基因。
自周公制禮作樂之后,禮樂文明之風在膴膴周原吹拂,并歷經滄海桑田,徐徐吹進每位華夏兒女的血脈基因里。“禮”把不同的人納入各自的秩序,更化作后世人們的行為準則與向善自覺、與人為善的樸素理念,早已融入寶雞人的骨血,潛移默化地引導著人們的一言一行。
漫步寶雞的塬上崖邊、鄉村院落,時常能看到門楣上鐫刻著“耕讀傳家”“業精于勤”“詩書執禮”等匾額。這些無聲的箴言,猶如穿越千年的低語,浸潤著一代又一代寶雞人尊師重道、知恩圖報的品格。
位于千陽縣城關鎮西大街的望魯臺,訴說著孔子弟子燕伋感人的尊師情。他三次跋涉千里赴魯國求學,晚年歸鄉辦學傳道。思師情切,他便日復一日用衣襟撩土墊足,朝著老師的方向凝望,最終壘砌起寄托無限思念之情的“望魯臺”。望魯,這一深情的姿態,超越了千山萬水的物理距離,成了尊師重道、飲水思源的千古象征。如今,當地不僅修復遺跡,還將這段故事搬上秦腔舞臺,使得“知恩圖報”的美德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引起共鳴。
陳倉區拓石鎮通洞村的村口,矗立著一塊特殊的石碑——“正庸風碑”。清咸豐年間,面對村里日漸滋生的高價彩禮、偷盜等不良風氣,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們聯合起來,痛斥陋習,擬定規約:嚴厲禁止偷盜破壞財物,違者嚴懲;嚴禁拐騙奸淫,一旦發現必遭嚴懲并報官究辦。他們將規約刻石立碑,教化村民棄惡從善。2023年,通洞村不僅修繕石碑,更結合實際制定新村規民約,修建“正風園”,讓崇德向善的鄉風在新時代煥發活力。
家風,是更貼近人心的規約。岐山縣周公廟里的噴繪墻展示著中國最早的家訓——《誡伯禽書》,字字珠璣,傳授著持家處世之道。金臺區金河鎮興隆村的“姚公家訓”則樸實無華:“孝敬父母,兄友弟恭,上敬下和,誠信守正,慎言敏行,與人為善,淡泊明志,勤儉持家?!睂氹u的千家萬戶傳承著各自的家訓,在敬畏與恪守中傳遞著文明的溫度。
從古老的傳說、樸實的家訓、珍貴的史料遺跡,到《鎖麟囊》《賣妙郎》等傳統戲劇,都傳遞著“崇德向善”的理念,千百年的文化涓滴匯流,早已為寶雞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這種氛圍,滋養著每個寶雞人,使得做好人、行好事,不僅是一種理念的認同,更升華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自覺行為,成為深植于西府兒女心底的道德根基。
社區工作人員街頭宣傳榜樣故事
讓好人“有得”與“可學”
如何讓道德模范的星光更加璀璨?如何在寶雞構建一個向善的強大引力場,讓好人不吃虧、做好事有尊嚴?如何讓更多市民看見榜樣、學習榜樣?這不僅是人心所向,也是寶雞這座文明城市建設的實踐課題。
近年來,寶雞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禮遇好人,讓德者有其得。
社會層面,寶雞的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平臺共同發力,從各個角度、各種層次,立體化地講述好人事跡,讓一個個平凡英雄的故事走進市井街巷,全社會“爭做好人”的氛圍日漸濃厚。
你看,市委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公布的2025年度“寶雞好人”名單上,又增添了14個閃亮的名字。新上榜者之一,寶雞阿記餐飲公司董事長高繼軍,自2014年起便堅持資助學生、向福利院捐贈物資,還義購滯銷蔬菜,為環衛工人送去溫暖。談及初衷,他說:“做好事哪需要理由?這本就是做人的本分??吹胶萌嗣麊喂?,這份榮譽感讓我們覺得付出被看見,心里暖暖的,也更想把好事做得更好?!?/p>
“寶雞好人”評選活動,涵蓋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五大類別,經基層推薦、層層把關,將各行各業的道德榜樣推到臺前。截至今年5月,這項評選已累計涌現出504位寶雞好人。各縣區也同步開展本級好人評選。寶雞還將歷屆楷模事跡精心挑選編纂成《好人之城 德潤寶雞——寶雞市各級道德模范事跡匯編》,將這些精神財富送到機關、社區、校園和鄉村,讓楷模的故事激勵更多人學習效仿,讓好人“可學”。
對好人的敬意,寶雞不是僅停留在口頭褒獎和精神鼓勵上。2022年出臺的《寶雞市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禮遇幫扶實施辦法(試行)》,以制度化的溫情擁抱這些既善良又可愛的人。關愛有慰問、幫扶等多種形式,著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好人“有得”。
“自從評上‘好人’,每年市里舉辦大型活動、春晚,我都會收到邀請,還會被特意安排在前排就座。這份禮遇,真讓人感動!”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成亮,2015年加入“寶貝回家”尋親組織,利用休息時間義務參與全國5000多起尋親案件研判,成功幫助1000多個家庭團圓,因此獲得了“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基層民警提名獎”“陜西省第五屆道德模范”等榮譽。他坦言,社會對好人的尊重,讓他踐行善舉的信念更堅定。
對于因見義勇為犧牲的英雄張子琛,相關部門積極行動,按照規定為他申報烈士,他還被評選為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這些崇高的榮譽,是這座城市向英雄致敬的最響亮方式,也用行動宣告:寶雞絕不會讓好人“流血又流淚”。
據市委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全市已累計發放慰問金78.41萬元,送出慰問品1800余件,為244位道德典型發放激勵獎勵金20.35萬元。寶雞還特別制作發放了600多張道德典型禮遇卡,持卡人可在全市3A級景區免門票游覽;在全市各級公立醫院免掛號費、優先安排床位;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還可被聘為道德講堂宣講員等。這些舉措,切實傳遞著全社會對好人的呵護與關愛。
文明風尚的培育離不開鄉土根基。鳳翔區糜桿橋鎮太相寺村自2021年起,常態化開展“孝老愛親模范”“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建立村組評議機制,已累計評出8位孝老模范和15戶文明家庭。這只是寶雞眾多鄉村培育文明鄉風、傳承優良家風的縮影。
面對居住分散的農村人口,寶雞將“好人”種子播撒到基層末梢。各村、社區自發開展的“好婆婆、好媳婦”“好公公、好丈夫”“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如春風化雨,讓“賢孝”與榮譽相連,讓榜樣就在眼前。許多村子呈現出妻賢子孝、鄰里和睦的新風尚。
營造學好人、做好人的社會氛圍,還需要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平臺載體。
寶雞建起好人主題公園,打造“網上好人館”,讓好人事跡浸潤城市空間;在教育領域,秉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讓榜樣故事成為滋養青少年心靈的教材;“文明上網”“文明交通”“文明餐桌”“崇德向善 周禮寶雞”“我為文明寶雞代言”……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大街小巷的“善行義舉榜”,市級媒體開設的“文明城市咱的家”“詩經故里 周禮寶雞”“凡人善舉”“好人之城 德潤寶雞”等專題專欄,共同編織了一張全方位、立體化的文明培育網絡,讓“學有榜樣、做有方向、崇德向善”的理念深入人心,催動著更多好人好事在這片土地上涌現。
志愿者為村民義診
從“被感動”到“我行動”
最深沉的力量,往往來源于那些真實的感動。這些感動如同星火,持續點燃著人們內心向善的燈盞。
人心向往著陽光。當涓涓善意不斷匯入道德的江河,當棵棵善行的大樹相連成林,整個社會便沐浴在溫暖的氛圍中,民眾的素養便如春雨后的草木,悄然拔節生長。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崇高行為,如同燈塔照進每個人的心房,引發深切的欽佩與向往,那份渴望也由“真了不起”逐漸化為“我也可以”——這便是溫暖的良性循環,是城市文明前行的內生動力。
“我所在的21路公交班組,還有整個公司,好人好事多得數不清。經常聽到同事們的事跡被通報表揚,真心覺得他們特別了不起,讓人打心底佩服?!睂氹u市公交公司年輕的21路駕駛員劉李龍說。今年5月13日,劉李龍駕駛公交車行至市區蟠龍大橋時,目睹一名騎摩托車男子衣兜里的現金被風吹散飛出。鳴笛提醒無果后,他果斷靠邊安全停車,向乘客解釋后迅速下車幫忙撿拾,并將錢交給趕來的民警。劉李龍的事跡被我市媒體報道后,又經全國媒體廣泛傳播,感動了無數人。劉李龍坦言,正是身邊同事平凡而偉大的榜樣力量,讓自己也想做好事,傳遞正能量。
“公交車和出租車,是城市流動的道德窗口。”市交通運輸局的一位工作人員感慨地說,那些面對突發急病乘客沉著施救的身影,那些遇到迷路老人小孩細心守護直至回家的堅持,那些拾金不昧第一時間交還失主的誠實……公交、出租車駕駛員穿梭于城市各個角落,他們的善行高頻次、高可見度,如同一盞盞移動的文明之燈,極易引發社會的關注與效仿。在寶雞,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平凡的善舉,形成了溫暖傳遞的“滾雪球效應”。
“做好事 當好人 養好德”“用愛心播灑陽光 用高尚踐行平凡”——這是寶雞44.96萬名注冊志愿者的共同心聲。寶雞擁有2800多個志愿服務組織,他們活躍在扶危濟困、環境保護、社區服務等各個領域。他們用實際行動,生動注解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每一張志愿證書背后,都詮釋著無數個“我要做個好人”的自覺行動。
行走在寶雞的街頭巷尾,志愿者的紅馬甲、一面面講述著好人故事的展板,就如同春風拂面,總能在不經意間讓人心頭一暖。這里,已經形成了一座將感動不斷催化為行動的溫暖熔爐。
愛心義剪進社區
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院長馬多秀教授,對寶雞的實踐有著深刻思考。她認為,寶雞模式的價值在于找到了“德”與“福”在現實中的連接點。持續地表彰與禮遇好人,使利他行為獲得社會認同和精神上的富足感,為“好人有好報”這一倫理理想找到了堅實的現實依托。
馬多秀分析說,寶雞構建了一個多主體協同的“道德生態”:政府的頂層倡導、媒體的立體傳播、社區的深入動員,共同編織成一張無形的網,將點滴善行收入城市的集體記憶,升華為寶貴的文化符號。這種氛圍,催生了“善行引發更多善行”的良性循環。同時,將身邊真切的“好人故事”融入校園德育課堂,用故事的溫度取代抽象的說教,使得道德教育更加貼近生活、富有情感,大大增強了感召力和持久力。
寶雞模式的精髓,恰在于讓崇高回歸平凡,讓感動真正轉化為行動——當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樸素善意如同涓涓細流匯入城市的血脈,便激蕩起道德文明奔涌向前的磅礴偉力。
當然,面對現代化、城鎮化的深刻變遷,寶雞的“好人現象”也需與時俱進:社會結構的重組、人際關系的疏離、多元價值的碰撞等問題,都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寶雞可以深入打造“好人之城”品牌,創新思路,例如將豐厚的道德文化資源與文旅相結合,策劃如“好人主題文化體驗線路”等項目,讓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成為吸引人們了解寶雞、感知寶雞美好的人文磁石。
善的河流奔涌不息。一座城市的高度,從來不只是林立的高樓,更在于它心靈的溫熱與道德的標高。寶雞好人層出不窮的圖景,是偶然中的必然。它是周禮遺風千年綿延的必然饋贈,是家風民俗代代浸潤的沉淀,更是社會對善行者溫情呵護與正向激勵的碩果。寶雞,正以實踐證明:當崇德向善成為城市發展的精神底色,每個人都能為時代點亮一盞善意之燈。
來源:寶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