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多虧有了她啊,真是比親閨女還好!”提起兒媳婦魏愛玲,婆婆魏秀梅帶著欣慰的笑容,豎起了大拇指。今年58歲的魏愛玲,已默默守護了癱瘓在床的小叔子榮慶華十七年。她用日復一日的行動,無聲地詮釋著“長嫂如母”的擔當,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入生活的點滴,成為街坊四鄰口口相傳的榜樣。榮家每個人的心里,都沉甸甸地裝著對魏愛玲的感激。
魏愛玲和丈夫榮慶良原本有著平靜的小日子,然而,2008年的一場晴天霹靂,徹底擊碎了這份寧靜。年僅32歲的小叔子榮慶華突遭嚴重車禍,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在醫院聽到醫生說他不行了的時候,天都塌了,整個人懵了,不知道該怎么辦?!蔽簮哿峄貞?。在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焦急地守了一夜后,家人火速將榮慶華轉至廣饒縣醫院。醫生的一句“幸虧送來得早,再晚點命就沒了”,才讓瀕臨絕望的魏愛玲一家抓住了一絲微弱的希望之光。
殘酷的是,車禍嚴重損傷了榮慶華的腦干組織,他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生活的重壓之下,他的妻子最終選擇離開,帶走了年僅3歲的兒子。雪上加霜的是,婆婆魏秀梅本就患有高血壓,經受不住這沉重的打擊,聽力和記憶力每況愈下,本就虛弱的身體更難以支撐家務。丈夫榮慶良受腦血栓困擾,勞動能力極其有限,一雙兒女正值求學關鍵期。生活的重擔,猝不及防地、幾乎完全壓在了魏愛玲并不寬厚的肩膀上。
面對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魏愛玲沒有猶豫,更沒有退縮?!斑€能怎么辦?都是一家人,骨頭連著筋,能丟下他不管嗎?再苦再難,這日子也得咬牙過下去!”樸實的話語里,是千斤重的責任。她咬緊牙關,毅然決然地接過了照料小叔子的重擔。這一扛,就是十七年。
在醫院時,榮慶華只能靠插管進食。魏愛玲便每天變著花樣準備流食。小小的嚼碎機一次只能處理少量食物,她就守在旁邊,打一點,裝一點,再打一點……耐心細致,直到做完一頓飯的量。然后用針管,屏著呼吸,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推進他的胃管里。后來病情稍穩回家,喂飯成了更日常也更考驗耐心的事?!八菚r年紀輕,胃口不差,喂少了怕他餓著,喂多了他又消化不了,會弄臟床鋪,還得收拾?!蔽簮哿崦髦?,從一盤餃子或一個饅頭加些菜開始,細心觀察他的反應,慢慢調整,終于形成了定時定量的習慣,讓弟弟既能吃飽,又盡量少遭罪。
歲月的刻刀,無聲地在魏愛玲的臉上刻下深深的痕跡。十幾年來,她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陀螺,一面操持著一大家子的柴米油鹽、洗洗涮涮,一面無微不至地擔當著小叔子的“貼身護工”。令人動容的是,魏愛玲和丈夫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的艱辛刻在臉上,卻很少聽到抱怨,他們用堅韌和笑容,默默消化著所有的苦累與壓力。
“有她照顧這一家子,我這心里啊,踏實得很!”談及未來,婆婆魏秀梅眼中含淚,聲音哽咽,“愛玲是我們全家的恩人,這份情,我們得記一輩子。”(大眾新聞記者 孫樂佳)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