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持續在燃油車與新能源“博弈”中前行。即便如此,一汽-大眾大眾品牌也交出了一份逆勢上揚的答卷:半年累計銷量43.6萬輛,6月單月同比勁增12.5%,燃油車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一系列數字背后,是銷量的勝利,更是戰略節奏的勝利。
在許多車企押注純電、迷信流量、一味降價的環境下,一汽-大眾沒有盲目追風口,而是選擇錨定真實用戶需求,用看似慢、實則韌的方式推進價值積累。尤其全新探岳(參數丨圖片)L的強勁表現,不僅推動了SUV家族半年銷量突破8.7萬輛,更驗證了“油電混共進、油電混全智”商品策略的精準落地。這是一種“向內生長”的戰略定力,也是對品牌價值的有效提升。
銷量,只是表象。透過銷量成績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一汽-大眾正在構建一種稀缺的品牌價值:在不確定中創造確定性,在混沌中保持清晰判斷。
在市場快速波動的今天,這份“持續性增長”的背后,是產品邏輯、服務理念、營銷組織與渠道生態的四重重構。這也讓我們看到,合資品牌并未老去,只是需要一種新的方式被理解。而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就正在用半年43.6萬輛的堅實腳步,重新塑造“合資”價值的新起點。
手握強牌,有了向上的底氣
根據統計,今年6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已超50%。盡管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電動汽車上,但“沉默”燃油車市場,依然有著巨大的潛力。而這一市場,也正在成為合資品牌實現有效突破的重要陣地。
作為合資品牌的領頭者之一,一汽-大眾上半年的銷量數據是最直觀的證明。從銷量數據來看,6月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單月銷售8.7萬輛,同比增長12.5%,燃油車市場份額達到8.4%,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1-6月累計銷量436,133 輛,同比增長3.5%,燃油車市場份額 7.6%,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
在諸多汽車品牌發展面臨挑戰之時,一汽-大眾逆勢增長成績彰顯了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韌性。而取得這份成績的背后,無疑是一汽-大眾在燃油車領域一直手握強牌,擁有不斷向上的底氣。
具體來看, 在中高級轎車領域,邁騰依然是領航者,6月終端銷售近2萬輛,同比勁增39.6%;1-6月累計銷量超10萬輛,同比增長23.8%,穩居細分市場前三。邁騰家族的成功與其他車型不同,其對商務與家用市場有著深度洞察,且多年積累的良好口碑也讓消費者對其信賴有加。 3 月份上市的全新探岳L,則為探岳家族注入了新的增長動能。6 月終端銷售1.8萬輛,同比猛增56.4%;1-6 月累計銷售8.7萬輛,同比增長 38.8%,重新定義高端中型SUV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全新探岳L不僅可以讓燃油車用戶實現智能化體驗,同時帶領一汽-大眾全面開啟燃油車智能化時代。 這些數字反映出,一汽-大眾在傳統燃油車市場的表現依然穩健,尤其在某些區域和細分市場中,憑借扎實的渠道建設和用戶忠誠度,依然牢牢占據競爭優勢。更為重要的是,今年上海車展大眾品牌推出全球首款CMP平臺概念車ID. AURA,進一步加速“油電混共進”的有效發展。這樣的一汽-大眾,不僅讓用戶在新汽車時代有了更加豐富的選擇,同時也看到了更有底氣、更高價值的一汽-大眾產品。 撬動市場增量,靠產品更靠服務 2025年,中國汽車行業正處在技術加速與市場分化的雙重十字路口。價格戰愈演愈烈,智能化配置眼花繚亂,但真正能打動消費者、撬動市場增量的,已不再是功能堆砌或補貼誘惑,而是對產品核心價值的深度理解和對用戶全周期體驗的系統優化。 上半年,一汽-大眾大眾品牌以超43萬輛的銷量表現持續領跑合資陣營,速騰、邁騰、探岳家族等主力車型依舊保持強勁勢頭。然而在這背后,更是一場遠超“銷量排名”的更深層較量:如何在燃油車陣地守住信任,在服務體系上建立差異化競爭力。 隨著智能技術的普及與消費者認知的成熟,用戶愈加意識到,真正決定一輛車價值的是其在日常使用中是否可靠、耐用、無憂。基于這一用戶心理趨勢,一汽-大眾精準“踩點”,不僅全面升級服務品牌,煥新發布“匠·心服務”及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心喜之旅2.0”,更行業首創性地推出“雙終身質保”政策,覆蓋整車及十大核心原裝備件。這一突破性承諾,不只是一次服務延伸,更是將用戶的安心用車體驗作為產品的一部分。 敢于給出“雙終身”承諾,核心是一汽-大眾對自身德系制造工藝與質量體系的高度自信。這種從源頭降本增效、從結果上提升價值的思路,將傳統燃油車市場的競爭維度從“誰更便宜”轉向“誰更靠譜”。 但服務和產品只是基礎,真正決定市場格局走向的,是能否找到新增量。一汽-大眾對此有著清晰判斷與主動出擊的節奏。2025年上半年,一汽-大眾大眾品牌向75家新經銷商授牌,并與9家全國百強及區域頭部經銷商達成合作意向,年底整體渠道網絡有望邁過“千家”大關。 這并不僅僅是一次規模層面的擴張,更是一次以“高質量增長”為核心的渠道結構重構。渠道策略的變化,也意味著品牌經營邏輯的升級,從“等客上門”到“主動觸達”,從“人等市場”到“渠道找人”。這是一場從產品到服務、從服務到渠道、從渠道到品牌體系的全面再造。而這份系統能力,不只是銷量的支撐,更是其在行業動蕩周期中穿越起伏、穩健增長的根本保障。 為更好的一汽-大眾鋪路 一汽-大眾大眾品牌上半年交出的43萬輛成績已足夠亮眼,然而真正讓人關注的并不是成績單本身,而是它背后所蘊含的戰略節奏:一汽-大眾很清楚,這些成績只是序章,更強大的自己,還在下一階段。 按照規劃,自2026年起,大眾品牌將在中國市場同步推出10款全新車型,包括5款純電車型、2款插電混動、2款增程式混動及1款全新燃油車。這不僅是對中國市場多元需求的精準回應,更是大眾品牌加速向電動智能化轉型的關鍵落子。更重要的是,這10款新車并非簡單的產品上線,而是建立在體系重塑基礎上的一次“組織級驅動”的躍遷。 為此,從今年4月起,一汽-大眾迅速啟動面向未來的體系重構,僅用不到60天就完成了覆蓋市場、客戶、商品、區域四大板塊的組織再造。這不僅刷新了傳統企業改革的速度,更重塑了產品周期背后的邏輯:從“產品先行、體系跟進”到“體系先行、產品共創”,一汽-大眾正在實現由“造車”到“造價值”的躍遷。 此次體系重構的最大不同,在于將商品定義從單一的研發與銷售職能中“解放”出來,引入市場、客戶、傳播、運營等多維參與方,通過前臺?中臺?后臺的三段式架構,打造出以用戶為核心、以數據為驅動的全鏈路閉環。從洞察生成,到傳播節奏,再到線索轉化與交付體驗,每一款車都將在體系內“自驅進化”,真正實現組織與市場同步迭代。 一汽-大眾清楚,未來的競爭不是比誰更快推出新車,而是誰能把“每一款車”真正打入市場、打動用戶。這也是為何,在產品尚未發布之時,他們已經完成了圍繞未來的組織鋪陳。 2025年上半年的成績,不是巔峰,而是一個持續向上的起點。面對中國市場巨大的戰略空間與消費潛能,一汽-大眾已經明確方向:以體系為地基,以產品為橋梁,以用戶為核心,全速前行,奔赴那個更強、更快、更智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