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要測”設為“星標?”,第一時間收獲最新推送
近日,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審結全市首例機動車檢測廠使用作弊器提供虛假檢測報告刑事案件。此案件如同一記重錘,敲響了機動車檢測行業的警鐘。這一案件揭開了檢測領域造假行為的冰山一角,也讓人們意識到機動車造假并非個例。在機動車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造假行為如同隱匿的暗流,持續沖擊著市場秩序,對公共安全與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為全方位揭示此類惡劣行徑,我要測網梳理了近年來幾起典型的機動車造假案例,供大家參考。
北京市順義區某機動車檢測廠使用作弊器提供虛假檢測報告刑事案件
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8 月期間,某檢測公司及其經營管理人員何某、周某和代辦驗車人員趙某為提高公司效益,商議使用 OBD 作弊器或尾氣作弊器,幫助可能不合格的車輛通過檢測。他們以此作弊手段出具虛假檢測報告 2400 多份,檢測公司違法所得 45 萬余元。此外,2021 年 8 月至 2024 年 6 月,趙某伙同其他單位以相同方式出具虛假檢測報告 300 余份。案涉某檢測公司以及相關人員的行為具備了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的主客觀要件,也達到了入刑標準。2025 年 3 月 24 日,法院判處檢測公司罰金 10 萬元,退繳違法所得 45 萬余元,何某等人獲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退繳非法所得,沒收作弊器。
這一案件具有標志性意義,讓公眾清晰看到檢測機構為了利益,不惜使用作弊器來提供虛假檢測報告,嚴重違背了檢測的公正性和嚴肅性,也讓公眾對機動車檢測的可信度產生了極大的質疑。
淄博某機動車檢測公司違規出具報告案
2025 年 5 月 22 日,淄博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在某檢測公司現場檢查時發現異常。其 2 條機動車尾氣檢測線正常運行,但調取監控顯示,4 月 15 日,車牌號為魯 C1S587 的白色江鈴全順柴油車在汽柴油一體檢測線檢測時,尾氣排放存在明顯可見煙度,按標準應判定不合格,然而該公司卻出具了合格報告并收費 260 元。調查證實,該公司此舉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中關于檢測數據真實性的規定。盡管該公司具備檢測資質且環保手續齊全,但因其兩年內首次違法、屬于小微企業,生態環境部門依據《山東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綜合裁量,對其處以 10 萬元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 260 元。
該案例凸顯部分檢測公司為逐利公然踐踏檢測規范,置環境污染與公眾安全于不顧。這種明知車輛尾氣排放超標卻仍出具合格報告的行為,使得不符合環保標準的車輛繼續上路,加劇了大氣污染,也給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德州某汽車檢測公司 OBD 作弊器篡改檢測信息案
督察組隨機抽查淄博、德州市10家機動車檢驗機構,多數存在違規操作、人為干擾檢測數據行為。淄博某檢測公司2025年4月以來共出具16份虛假檢驗報告,其中6份為督察進駐期間出具。德州某汽車檢測公司使用車載自動診斷系統作弊器篡改檢測信息,現場抽查發現7份虛假檢驗報告。
這種行為不僅是對檢測技術規范的公然挑戰,也嚴重誤導了監管部門對車輛尾氣排放狀況的判斷,增加了城市空氣污染治理的難度。在機動車檢測市場中,此類借助高科技作弊工具造假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市場的公平性與規范性,讓合規經營的檢測機構蒙受損失。
浙江寧波某車輛檢測有限公司出具虛假報告案
寧波市生態環境局在一次現場檢查中,通過仔細調閱和對比車輛檢驗報告與檢驗過程的監控錄像,發現一家車輛檢測有限公司存在嚴重問題。一輛重型柴油車在進行檢驗時,排放出明顯可見的煙度(黑煙),但卻拿到了該公司出具的排放合格的檢驗(測)報告。根據《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 (自由加速法及加載減速法)》(GB3847-2018)第 8.2.2 條的規定,如果車輛排放有明顯可見煙度或煙度值超過林格曼 1 級,則判定排放檢驗不合格。顯然,該公司違反了這一規定。最終,寧波市生態環境局對該公司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處以罰款人民幣 15.2 萬元,同時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 180 元。
此案例直觀展現了檢測公司無視車輛尾氣排放超標事實,違規出具報告的惡劣行徑。重型柴油車排放的黑煙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極大,檢測公司的這種行為無疑是為高污染車輛 “開綠燈”,嚴重違背了環境保護的初衷。
天津首例某機動車檢測機構使用作弊器弄虛作假刑事案件
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在日常監測中發現,當地某車檢機構對多種車型的不同車輛進行車檢時,出具了多份包含相同發動機控制單元軟件標定識別碼(CALID)和車輛識別代碼(VIN)的檢驗報告,涉嫌偽造檢測數據。執法人員迅速調取該公司的全部檢驗報告進行大數據比對分析,發現其存在系統性造假嫌疑。經調查,該檢測機構使用 OBD 作弊器偽造檢測數據。OBD 可通過汽車發動機、催化轉化器等關鍵部件,實時監測車輛狀態,要是檢測到尾氣超標便會觸發警示,而 OBD 作弊器通過接入車輛 OBD 接口,篡改數據,讓傳輸至官方平臺的數據 “達標”,使尾氣排放超標的車輛蒙混過關。執法人員對該機構突擊檢查,現場查獲在用車載診斷(OBD)系統檢驗作弊器 1 套,鎖定犯罪嫌疑人 4 名,目前公安部門已對此刑事立案,后續這家車檢機構的檢驗資質將被依法注銷。
這起案件反映出隨著檢測技術升級,造假手段也在不斷翻新,給監管帶來極大挑戰。系統性的造假行為使得大量不合格車輛流入市場,不僅破壞了機動車檢測的公信力,也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凸顯了加強檢測機構監管和技術防范的迫切性。
這些機動車造假案例,樁樁件件都觸目驚心。檢測作為機動車進入市場和上路行駛的重要關口,其公正性和嚴格性直接關系到每一位交通參與者的生命安全,容不得絲毫懈怠。一旦檢測環節出現漏洞,讓不合格車輛 “帶病上路”,就可能引發一系列交通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而監管則是保障檢測環節規范運行的關鍵,只有通過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嚴厲打擊造假行為,才能讓檢測機構不敢造假、不能造假。安全問題重于泰山,任何為了利益而忽視安全的行為都應受到嚴厲懲處。相關部門必須持續強化檢測管理,加大監管力度,織密安全防護網,守護好公眾的出行安全和生命健康。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 轉載:須本號授權,有需要可后臺聯系小編
| 投稿: zhangshb@woyaoce.cn
| 來源:我要測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責編 :不晚
| 關注我要測公眾號,添加我要測小助手“測老哥”(celaoge1019)
| 備注“學習”進入檢測員知識共享群
| 備注“行業”進入檢驗檢測行業新聞分享群
| 備注“食品”進入食品領域行業分享群
| 備注“認證”進入認證領域行業分享群
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和優秀同仁們近距離交流,快來關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