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大幕在悠揚的手風琴與樂隊伴奏中緩緩升起,大樹被推上舞臺。伴著伊琳娜的鋼琴聲,環形幕布上投映出充滿俄羅斯風情的湖邊風景油畫。作為全劇重要道具的皮箱堆滿舞臺——一個新的契訶夫戲劇空間,就這樣在觀眾眼前構建起來。7月2日,這出充滿詩意的《海鷗》登上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的舞臺,再度向觀眾展示契訶夫筆下流動的藝術世界。
《海鷗》是契訶夫創作于19世紀末的作品。1898年,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欽科聯合執導的《海鷗》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并大獲成功。自此,這部俄國經典四幕劇便在世界舞臺上長演不衰。
《海鷗》劇照。李春光/攝
2023年,由濮存昕導演,李越、李小萌、孫翌琳、李勁峰等全青春陣容共同演出的《海鷗》在曹禺劇場首演。在濮存昕看來,《海鷗》的經典性,在于劇本中蘊含著多元的解讀空間和豐富的隱喻密碼。
“劇中的每一個生命都像海鷗,他們渴望飛翔,卻大多未能真正翱翔,甚至折斷了翅膀。科斯佳最終選擇的極端方式,更像是一種深刻的警示。”導演濮存昕表示。因此,這版舞臺呈現著力刻畫了這種“毀滅感”:劇終隨著一聲槍響,兩棵大樹轟然倒下,環形幕布連同如畫的風景瞬間垮塌墜落,人物在崩塌中定格,隱約的槍炮聲里,唯有一只白色的海鷗在光束中奮力振翅,直向天際飛去——它,就是新的希望。
時隔兩年,面對第二輪演出,導演與演員們都希望能像海鷗一樣重新振翅出發。“我由衷地希望能繼續攀登這座藝術高峰。也希望演員們能和我一樣,從最初的接近角色,在尋覓中初識,到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夠主動地去塑造。讓思想引領語言和身體動作,并成為彼此交流的基石,最終以從容地表演意識,把握自己與觀眾的關系。”導演濮存昕說。
本輪演出共9場,將持續至7月11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