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近日推出“奇遇東城 非遺印記”促消費打卡計劃,以一場為期一個月的“非遺+文旅消費”盛宴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作為東城區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的重要版塊,該計劃自6月12日啟動以來,通過串聯20余處非遺打卡點構建消費矩陣,不僅成為市民熱議的“國潮現象”,更探索了非遺保護與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模式。
非遺煥新,構建文化消費新場景
東城區以“非遺煥新”戰略為引領,推出“經典非遺探秘”“非遺美味傳承”“非遺時尚煥新”三類非遺點位,串聯天壇公園、景泰藍藝術博物館、稻香村零號尋寶館等非遺地標,打造“技藝展示+體驗消費+文旅融合”的沉浸式文化消費新場景。
在稻香村零號尋寶館,游客憑線上“領取口令”兌換打卡折頁,近距離觀看京式糕點制作技藝,品嘗二八醬冰淇淋、中軸線主題糕點等非遺創新美食;在同仁堂知嘛健康打卡點,在集章互動之余,還能體驗桃花水、熬夜水及國潮養生咖啡,感受傳統藥食同源理念的時尚表達。通過打卡集章、互動體驗等方式,在趣味參與中感受非遺的無限魅力。
非遺印記,從“打卡”到“入心”
“帶著孩子集章時,他指著面人宇航員說‘這個兔兒爺戴頭盔好酷’”——這句樸實的留言,生動展現了非遺從“打卡”到“入心”的轉變過程。活動啟動半月來,400余份打卡折頁在20余處非遺點位間流轉,游客手持折頁漫步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駐足盛錫福、紅都、東來順等老字號,選購特色非遺商品,最終在王府井工美大廈予尋京喜空間領取“非遺101粉絲見面禮”,完成了一場從“指尖觸碰”到“心靈共鳴”的文化之旅。
這種“互動即傳承”的精心設計,正是東城區“以消費促活態傳承”理念的生動實踐。在予尋京喜空間,百余條游客留言中,“非遺原來可以這么潮”“想帶家人再來”等真摯反饋,印證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碰撞出的情感火花。正如一位東城居民所言:“當非遺變成握在手里的文創貼紙,傳承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刻在心里的文化印記。”
非遺無界,探索長效傳承新模式
“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持續辦下去”——留言中的樸素期待,正是東城區非遺保護工作的努力方向。通過“資源點位化、體驗場景化、傳播IP化”,探索非遺與現代生活融合的長效機制。20余處打卡點構成的非遺消費地圖,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觸達非遺的便捷路徑,跨業態與非遺技藝的結合,讓文化消費融入日常生活。
正如東城區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非遺煥新 無界共生”的主題所示,當政策引導、傳承人創新與參與者形成合力,東城非遺正以“可感知、可參與、可消費”的方式,為全國非遺保護與文商旅融合提供鮮活的實踐經驗。
活動持續至7月12日,還可通過“非遺101”公眾號獲取活動資訊,解鎖更多非遺奇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