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6月30日,美聯社報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小布什罕見發聲,批評特朗普政府,白宮局勢突變。
美國國際開發署于當地時間6月30日結束了作為獨立機構的使命,從7月1日起并入國務院。這一有著60年歷史、負責美國對外非軍事援助的機構,在特朗普的決策下走向了“轉型”。特朗普認為該機構存在濫用聯邦資金的問題,內部被“極端分子”把控,管理上也十分混亂,對美國利益有潛在威脅,因此決定裁撤其幾乎所有剩余職位并關閉機構 。
特朗普和奧巴馬(資料圖)
奧巴馬稱,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是“大錯特錯”,“這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進行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小布什則特別提到被削減的“總統防治艾滋病緊急救援計劃”,該計劃由其執政時發起,據信已在全球挽救了2500萬人的生命 。兩位前總統通過視頻向國際開發署工作人員表達了對他們工作的認可,也對數千名失去工作的員工表示感謝。
奧巴馬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大多時候保持低調,這次公開批評顯示出事件的敏感性。這背后也有深層政治考量,保留國際開發署對維持美國對外影響力、推行價值觀輸出至關重要。小布什的發聲還可能影響國會選舉,特朗普的決策正面臨來自黨內及前任的雙重壓力。
特朗普主推的“大而美”法案在國會經歷著激烈的立法過程。該法案文本長達940頁,涵蓋諸多敏感內容,包括延長2017年減稅措施、增加軍事和邊境安全支出、削減新能源補貼、提高貧困群體福利資格門檻等 。5月,法案在眾議院以一票優勢艱難通過,6月28日,在參議院以51∶49的微弱優勢通過程序性動議 。
共和黨內部在該法案上分歧明顯。保守派希望更大幅削減開支來平衡減稅影響;溫和派擔憂削減醫療補助和食品券等社會安全網項目規模過大;部分來自可再生能源產業發達州的參議員,不滿取消拜登時期“綠色補貼”的速度 。為推動法案,共和黨領導層公布的新版法案做出妥協,比如在醫療補助削減問題上安撫溫和派,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上對保守派讓步 。即便如此,仍有至少2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或棄權,凸顯特朗普對國會控制力下滑。
美國會大廈(資料圖)
商界巨頭馬斯克也成為法案的激烈反對者。他多次在社交媒體抨擊該法案,稱其“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給夕陽產業提供施舍,卻嚴重損害未來產業”,如新能源產業。他還引用民調稱法案對共和黨是“政治自殺”,甚至威脅組建新政黨。面對馬斯克批評,白宮回應稱其是因法案終止電動汽車補貼而不滿 。不僅如此,法案還新增對太陽能和風能項目征稅條款,大幅削減相關稅收抵免,將對美國增長最快的電力生產來源造成打擊,影響能源行業發展,也可能導致電價上漲,影響普通消費者 。
伊朗在核問題上的立場一直是美國關注焦點。近期,美國通過中間人向伊朗表達恢復談判意愿,伊朗外交部6月1日回應稱,美國若想恢復談判,必須保證伊朗不再遭受襲擊,且伊朗不會放棄用于和平目的的核活動 。
伊朗方面強調不會停止濃縮鈾活動,這是其反制美國的重要手段。此前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特朗普宣稱“完全摧毀”,伊朗則表示只需數月就能恢復核活動 。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美軍打擊雖對伊朗三大核設施造成嚴重破壞,但未完全摧毀,伊朗恢復生產濃縮鈾能力較強 。當下伊朗正重建被炸的福爾多核設施,這對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無疑是打擊 。
伊朗最高領袖(資料圖)
若美國拒絕伊朗談判前提,繼續施壓或發動轟炸,可能促使伊朗采取進一步行動,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美伊談判長期陷入僵局,美國擔憂更多,畢竟此前軍事行動未達預期,如今伊朗態度強硬,白宮在伊朗問題上面臨兩難困境。
如今,奧巴馬、小布什的批評,“大而美”法案的爭議,以及伊朗的強硬態度,這三大噩耗給特朗普政府帶來不小挑戰。美國國內政治分歧加深,國際影響力受沖擊,未來特朗普政府如何應對,美國局勢又將如何發展,都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