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醉醺醺的許世友,突然接到北京打來的電話,許世友有些不太高興的說道:“我是大將許世友,你是誰?"很快,電話那邊傳來一個熟悉又親切的聲音:“小兵恩來!"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后許世友立馬精神起來,而周總理說話的時候則是夾雜著笑意,這么多年過去了,還能聽到他意氣風發的聲音真好。
許世友和周總理是老搭檔了,兩個人在革命的時候就是將軍和軍師一樣的存在,也只有周總理能看到他充滿少年意氣的模樣。
許世友年少家貧,八歲的時候進入少林寺習武,那時候外面的生活十分困難,雖然少林寺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但至少還能有口飯吃。
除去誦經祈福的時間許世友主要就想練就一身功夫,他想成為一個功夫高手,等到下山之后他也可以參軍入伍。
在少林寺長大十六歲之后,許世友已經成了身手極好的武僧,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飛檐走壁的功夫他也懂得一點。
他已經習慣了寺廟中的生活,于是他就打算繼續留在這里,但是日后他回鄉探親的時候,卻遇到了改變一生的變故。
許世友背著包袱走了很遠的山路終于走到了那個熟悉的村莊,村子里邊的父老鄉親看到他之后都笑瞇瞇的和他打招呼。
一個老農準備挑水的時候腳下沒站穩差點摔倒,許世友看到后急忙上前扶住了老農,并且還把水桶穩穩當當的放了下來。
老農夸他出去這幾年真的長了本事,這樣的好身手以后都能當大俠了,許世友被他夸的有點不好意思,于是便匆匆和他道別繼續往家的方向走。
他在家中停留了兩天之后,就準備回少林寺去了,但就在他離家的時候卻發生了變故,他走到村頭發現有個年輕人對這個一個老漢指指點點,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走上前查看。
那個年輕人氣焰囂張,聽著其中的緣由好像是老漢不小心碰到了他,年輕人就不依不饒的教訓起人來。
老漢一把年紀了被一個能當孫子的少年指著鼻子罵,這中情況著實讓人難堪的緊,許世友從身邊人的交談中得知,這是一個地主家的兒子,平常經常仗著身份橫行鄉里,今日他還算客氣的,沒有對老漢動手。
許世友性格直,他看不得老漢卑微的模樣,于是他就想上前勸架,誰知他的舉動竟然惹怒了那個少爺,他就要讓人教訓許世友。
許世友忍了兩個回合之后實在是忍不了了,于是他就反擊,沒想到竟惹出大事,惡少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其他鄉親則是推著許世友讓他趕緊離開。
許世友被迫離開村子,他不想把禍事帶回寺廟,于是他就決定當兵,起初他是在吳佩孚手底下當兵,后來才加入了共產黨。
許世友在戰場上十分勇猛,反圍剿作戰中他其次參加敢死隊,兩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只要是交到他肩上的任務,他就算是死也要完成。
正式因為這股敢拼敢干的盡頭,所以許世友的職位才會不斷上升,毛主席都夸他是一名戰將,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全國解放后許世友也在等待授軍銜,在一次喝醉酒的時候,他接到了周總理的電話,這時候的他說話都有點含糊,周總理聽到后也忍不住發笑。
許世友被授為上將,和他同一級的還有陳錫聯,劉亞樓等等,他心中有點失落,他以為能是大將呢。
許世友性格大方直率,他有不明白的事情就直接找到周總理詢問,軍銜的評定都有一套標準,不是個人能左右的。
心結解開后許世友也沒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所以他很快就投入到對國家建設的工作中去了。
打仗的時候許世友就把周總理當成知己,解放后更是如此,他有任何不明白的事情都要找周總理解答,兩個人的情誼可比金石,人生能得這樣一個知己再也沒有遺憾了。
信息來源:大將許世友與小兵恩來——黨建文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