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五七空戰”慘敗后,一直對我國懷恨在心。近段時間,印度已經在上海合作組織中多次搗亂,但印度卻始終不肯放棄自己在上合與金磚中的地位,其一直在攪渾局勢,與其它國家唱反調。
7月2日,莫迪宣稱:“金磚是新興經濟體合作的核心平臺”,承諾推動“多極化世界秩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方面一直是說一套做一套。
印度在很大程度上拒絕金磚本幣結算體系,尤其抵制人民幣的地位,試圖強推盧比國際化。先前,印度方面公開反對“去美元化”,試圖阻撓金磚國家實現本幣結算。
除了在經濟領域使絆子之外,印度目前還想在軍事領域動手。莫迪發表講話僅隔一日,印度國防部突然宣布啟動全面軍購審查,重點徹查軍用裝備中的中國產零部件,尤其瞄準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
印度的這種政策分裂早有預兆,早在2023年,印度就已經立法禁用中國軍品部件,但印度企業仍舊會通過第三國轉運規避禁令。
根據披露,在每年的中印貿易中,中國向印度出口的電子零部件占了大頭,印度無人機產業鏈至少七成以上的核心部件都依賴中國供應。
印度班加羅爾無人機供應商坦言,“全球大部分無人機產品是中國制造,即便從波蘭采購,零件仍源自中國”。
長期以來,印度供應商都在虛報本土零件比例,關鍵元件經東南亞等地洗標簽入境。不少企業謊稱研發騙取補貼,西方技術轉移附加嚴苛條款,且技術遠不如中國,印企實際吸收率相當低。
更尷尬的是,盡管印度陸軍設計局副局長曼恩宣稱“消除中國零件是安全優先項”,但印度國產“塔帕斯”無人機因發動機等技術短板“延遲5年”,最終選擇斥巨資轉購美國MQ-9等型號的無人機。
對于印度而言,去中國化代價慘重,改用非中國部件致生產成本暴漲,且交貨周期大幅延長。但印度又擔心,如果不規避中國的零部件,印度軍隊在日后面對中國時,將不戰而潰。
諷刺的是,莫迪政府3月剛叫停230億美元制造業激勵計劃,該計劃目標2025年將制造業占比提至25%,但實施四年僅完成37%目標,補貼發放不足8%。
有印度人士痛斥:“這是印度最后一次工業化機遇的潰敗!”印度一面高喊“金磚代表多極化”,一面在軍工領域對中國零部件草木皆兵,莫迪政府的戰略分裂正將印度拖入死胡同。
當印度國防部為清查一顆中國螺絲釘耗費百萬美元時,中國已經在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產業鏈,拉大與印度之間的差距。
若印度不能正視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替代地位的現實,其所謂的“戰略自主”終將是畫餅充饑。畢竟,當印度武器因中國零件“斷供”停擺時,新德里很難給印度找到替代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