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被迫“退休”后的赫魯曉夫在莫斯科郊外一所別墅內過起了閑云野鶴的生活,他每個月有500盧布作為撫恤金,有時家里人還會來看他,他非常高興,享受著天倫之樂。
1953年,赫魯曉夫和其他四個人一起走進了蘇聯核心領導層的地位,但斗爭還沒有結束。
五個人各有各的心思,權力和地位也旗鼓相當,但這時候的爭奪和較量注定是沖著對方的性命去的,最終是赫魯曉夫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他的對手要么是被解除職務,要么是被處死。
爭奪權利的道路就是這么殘酷,也不能說赫魯曉夫的行為是錯誤的,只能說其他幾個人的運氣和實力差了一點點。
赫魯曉夫把控著蘇聯的政治時,他的親信大量進入核心地帶工作,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蘇聯內部幾乎成了赫魯曉夫的大家族,很多人都對他唯命是從。
那些曾反對過他的,針對過他的,全部都被調到不重要的崗位上去,如果遇到反抗激烈的,被解除職務也是常見的事情。
不過赫魯曉夫還沒有達到權傾天下的地步,蘇聯內部還是有和他競爭的人,不過這些人就算反抗的聲音再高也沒辦法給赫魯曉夫帶來影響。
赫魯曉夫不是仁慈的人,有人公開反對他,他肯定會反擊回去,于是在他的一聲令下之下,那個反對他的人瞬間成了眾矢之的。
最后這場小打小鬧的對抗以那個反對的人道歉而告終,赫魯曉夫當然是大度的原諒了他,不過這個仇還是記下了。
赫魯曉夫真正掌權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重申案件上面,數以千計的政治犯從勞改營中被釋放回家,在重申的道路上,赫魯曉夫起到了帶頭作用。
身為蘇聯高層人員的赫魯曉夫在一件事情上格外執拗,不管這件事情會對自己的地位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他還是堅持這么做。
斯大林生前是赫魯曉夫的領導,兩個人的感情也曾“甜蜜過”一段時間,但之后因為權利和一些私事,最終導致赫魯曉夫記恨上了斯大林。
斯大林去世后,赫魯曉夫就一直想推翻他生前的決策和名聲,他知道斯大林在國際上飽受好評,在蘇聯也有很多粉絲,他沒辦法直接否定斯大林的政績。
于是赫魯曉夫就開始頒布一些暗戳戳的政策,比如不讓蘇聯的人們太過崇拜斯大林,光是這個報告,他就說了很多遍。
每次提到斯大林的時候他的情緒都很是激動,言語中不見半分尊敬,只有數不清的抨擊,不過赫魯曉夫也知道自己的話被傳出去之后會引起多大的風浪,所以他會叮囑其他人不要傳出去。
但會議中的人并不都是他的親信,于是赫魯曉夫在會議上說的話,包括他的態度全部都被宣傳出去,甚至還裝訂成了小冊子廣泛流行。
赫魯曉夫不僅在蘇聯國內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在國際上也掀起了抗議的高潮,他只能盡力彌補這件事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但他的政敵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赫魯曉夫想掌控蘇聯的心情太過急迫,他清除異己的行為也很魯莽,為了防止個人崇拜情緒死灰復燃,他還把斯大林的遺體移出了列寧墓。
蘇聯國內有很多人都對赫魯曉夫十分不滿,于是在1964年,赫魯曉夫被撤換,但后續的開展還需要他“自愿”提交退休證明。
事情走到這種地步赫魯曉夫也不再反抗,于是他以身體和年齡的原因寫下了退休證明,他身邊的警衛和侍者全部被調換,他也變成了普通的老人。
赫魯曉夫覺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很無趣,他的行動很受限制,而且社會上好像沒人記得他,他時常感到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會被遺忘呢?
赫魯曉夫家中到處都是竊聽器,蘇聯不允許他寫回憶錄,但赫魯曉夫卻不愿意如他們所愿,最終他的回憶錄在西方國家出版了。
赫魯曉夫的行為引起了蘇聯高層的不滿,于是在他去世的時候蘇聯也沒有興師動眾,只是在報紙上簡單的發布了一條赫魯曉夫去世的消息,之后關于他的事跡便徹底沉入大海,再也沒有人提起。
信息來源:張躍銘.不堪回首 血灑政壇[M]·心肌梗塞與黑白墓碑.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