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版圖上,荷蘭這個國家放在中國也就是個二線城市的規模,卻創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經濟奇跡。
這個國土面積只有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不過1700萬,卻能在全球經濟版圖上占據重要位置。
在2024年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荷蘭以12家上榜企業的成績,在歐洲國家中名列前茅。
這個數字不僅超過了人口是其八倍的俄羅斯,也碾壓了許多傳統印象中的經濟大國,要知道,就連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其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也不過9家。
而這個數字干意味著每140萬荷蘭人就擁有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這樣的人均企業密度在全球范圍內都極為罕見。
但荷蘭的經濟成就絕非偶然,從地理位置來看,這個"低地之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它位于歐洲西北部,西面和北面瀕臨北海,東南與德國接壤,南與比利時交界,這個位置讓荷蘭自古以來就是歐洲貿易的十字路口。
17世紀時荷蘭就憑借海上貿易成為世界霸主,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現代金融體系,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個常設的證券交易所。
而如今,荷蘭的鹿特丹港作為歐洲第一大港,年吞吐量超過4.7億噸,是全球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節點,同時也是歐洲貨物進出口的重要門戶。
這里的貨物可以在三天內抵達德國南部,五天內運達匈牙利,正是這種高效的物流網絡為荷蘭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但這種物流優勢不僅體現在港口,荷蘭的鐵路電氣化率接近百分之百,形成了連接德國、法國、波蘭等周邊國家的快速運輸網絡。
不僅如此,在產業布局方面,荷蘭展也現出了驚人的多元化特征,在他們上榜的12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涵蓋了汽車制造、零售、金融、化工、醫療設備等多個領域。
能源巨頭殼牌排名全球第五,是歐洲最大的石油公司、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世界領先的電子公司飛利浦、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全球頂級保險集團荷蘭全球保險、國際知名銀行荷蘭國際集團和荷蘭銀行、世界最大的啤酒生產商之一喜力、農業與食品巨頭路易達孚、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阿斯麥、跨國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以及全球最大的物流服務提供商之一TNT。
其中既有Stellantis這樣的汽車巨頭,旗下擁有標致、雪鐵龍、Jeep等知名品牌;也有Ahold Delhaize這樣的零售業巨擘,其業務遍布歐美市場。
正是這種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使得荷蘭經濟具有極強的抗風險能力。
而科技創新則是荷蘭經濟騰飛的關鍵引擎,全球光刻機巨頭阿斯麥就是最好的例證,這家企業掌握著芯片制造最核心的EUV光刻技術,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以聯合利華為例,這家跨國消費品公司在190個國家開展業務,擁有超過15萬名員工,旗下擁有400多個品牌,包括立頓、多芬、奧妙等家喻戶曉的產品。
殼牌在全球7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擁有約8萬名員工,飛利浦的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其醫療設備在全球醫院中占有重要地位。
這種高度的國際化使荷蘭企業能夠突破本土市場規模限制,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
而這些科技企業的成功,離不開荷蘭在研發上的投入,他們的研發支出占GDP比例長期保持在2%以上,高于歐盟平均水平。
并且荷蘭還擁有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瓦赫寧根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為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但你或許沒想到,他們的農業領域的發展同樣令人矚目,雖然國土面積有限,但荷蘭通過發展高科技農業,成為了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僅次于美國。
在溫室種植、良種培育、乳制品加工等領域,荷蘭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其農業生產的自動化程度之高、標準化水平之完善,讓很多國土面積更大的農業大國都望塵莫及。
一頭奶牛在荷蘭可以做到實時監控體溫和飼料攝入量,這種精細化管理水平正是荷蘭農業競爭力的縮影。
而除此之外,荷蘭政府營造的營商環境也是吸引跨國企業的重要因素,穩定的政策環境、透明的法律制度、靈活的稅收政策,以及針對外資企業的一站式服務,使得荷蘭成為眾多跨國企業設立歐洲總部的首選之地。
據統計,2023年荷蘭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超過400億美元,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三,這種開放包容的經濟政策,讓荷蘭在全球經濟網絡中扮演著"超級連接器"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荷蘭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很強的可持續性,政府將大部分預算投入基礎民生領域,同時大力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
近年來推出的"創新加速計劃"專門用于扶持本土科技型初創企業,為未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種既重視現有大型企業又培育新興企業的雙軌發展策略,確保了荷蘭經濟的長期競爭力。
荷蘭經濟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歷史積淀、地理優勢、制度創新、科技投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2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背后,是這個國家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開放的國際視野和務實的發展理念。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今天,荷蘭的發展經驗尤其值得關注,這個國家證明,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并不是決定經濟實力的唯一因素。
而對于中國而言,借鑒荷蘭經驗的同時,更應發揮自身優勢,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中荷兩國在經濟結構上互補性強,未來合作空間廣闊,這種互利共贏的經貿關系將繼續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或許這也告訴我們,通過精準的產業定位、持續的科技創新、完善的制度設計和開放的國際合作,即便是小國也同樣可以在全球經濟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