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許 蕓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安全,已成為當前車市的新競爭錨點,并逐漸演變成衡量車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尺。這背后,是消費者對“用車安全”的強烈需求推動。隨著安全意識的增強,消費者對汽車主動安全、被動安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多種措施保障自身及家人、好友尤其是孩子的用車安全。
在政策層面,7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GB 27887—2024)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標志著我國兒童乘員約束系統標準邁上新臺階,將更有效地保障兒童生命安全。
大勢之下,與汽車安全相關的品類迎來強勢增長。數據顯示,京東618期間,安全相關汽車用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60%,其中,兒童安全座椅全周期成交額同比增長60%。
然而,DoNews注意到,目前,部分消費者對兒童安全座椅的認知仍然存在不少誤區,而在實際使用中也往往存在家長主觀使用意愿強烈但孩子不愿意乘坐的情況,且市面上兒童安全座椅質量良莠不齊、價格差異巨大,也給消費者的選購決策帶來阻礙。
一、行業卷標準
“如果不是需要給孩子買兒童安全座椅,我都不知道里面藏著這么多學問。品牌多就算了,認證標準也很多,什么國家3C認證、歐盟i-Size標準、ADAC標準,看得我眼花繚亂。”“95后”寶媽華欣(化名)感嘆道。
兒童安全座椅,這一專為不同體重、年齡兒童設計、能夠安裝在汽車的座椅,旨在汽車發生碰撞或急剎車時,通過減緩對兒童的沖擊力并限制兒童身體移動來降低所受傷害,提升兒童乘車安全性。
國家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范立曾在《2023兒童道路安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當機動車發生意外時,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能將嬰兒死亡率降低約70%,1-4歲低齡兒童死亡率降低54%-80%。
對于這種直接關系孩童乘車安全的產品,市場監管部門規定,從2015年9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的兒童安全座椅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系列政策的實施、中國汽車保有量增長、家長安全意識提升等多項因素綜合作用,推動了我國兒童安全座椅市場的發展,整體呈百花齊放之勢。有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兒童安全座椅零售總額達到了54.7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3.2%,預計2027年將達到99.2億元。
DoNews在淘寶平臺搜索關鍵詞“兒童安全座椅”發現,銷量排名靠前的包括DWARFOO、bebebus、初嬰貝、貝倍適、BesBet、貝比途、路途樂、Heekin、虎貝爾、Osann歐頌、惠爾頓、innokids、好孩子、寶貝第一等中外品牌,價格在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
圖源:淘寶
這些兒童安全座椅品牌產品普遍存在“卷標準”的現象:基本都滿足多重認證標準,除了國家3C認證、歐盟i-Size標準、ADAC標準等常見標準,某些產品還通過了中汽研80km/h的高速碰撞試驗等類似的個性化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安全座椅的生產商們也在不斷革新技術,在產品品質上自我加碼。
比如,好孩子集團自主發明的GBES吸能技術,突破傳統吸能方式的局限,成功實現80km/h的撞擊標準,吸能效果是歐美標準的2.56倍。
再如,京東京造聯合中汽零部件正式發布了《i-Safe兒童安全座椅強化安全認證》(以下簡稱“i-Safe安全認證”),涵蓋了極致碰撞防護、嬰兒肌親膚安全、機械耐久強化、電氣安全四大維度,為中國兒童安全座椅市場提供更多參考標準。
具體來看最關乎兒童安全的碰撞防護方面的表現,“i-Safe安全認證”規定正面碰撞速度為75-80km/h,較國家3C及歐盟i-Size標準提高50%-60%,較ADAC標準提升7%-14%;側面碰撞速度達30km/h,顯著高于國家標準,模擬更復雜事故場景下的安全防護能力。此外,“i-Safe安全認證”還規定了包括頭部位移量、胸部加速度、頭部壓強等多個細化標準,確保在更為嚴苛的碰撞場景中,兒童座椅仍能保持與原標準一致的保護性能。
圖源:京東
值得注意的是,“i-Safe安全認證”新增包括極端溫濕度循環(高低溫30次、溫濕交變3次)、過壓保護、靜電防護等6項安全測試,填補國內外標準在智能安全領域的空白。
京東自有品牌業務部母嬰業務部商品總監羅權對DoNews表示,“‘i-Safe安全認證’推出的主要考量點是希望給消費者極致的安全保護,但現有的產品標準只是保障基本的安全,而且隨著智能汽車的普及,安全座椅的智能化趨勢十分明顯,但標準中對于安全座椅的電子電氣安全目前都沒有涉足,我們希望去推動標準的升級來給消費者帶來更安全的保護。”
羅權進一步表示,目前京東京造的兒童安全座椅已經在使用“i-Safe安全認證”進行生產銷售,未來還會號召京東平臺銷售的其它品牌一起來進行i-safe的認證,共同給消費者帶來更加極致安全的安全座椅。
二、理想與現實的博弈
經過精挑細選,華欣最終購買了一款國產品牌的兒童安全座椅,但她的拳拳愛子心很快便遭遇了迎頭冷水。
“孩子根本不愿意坐,我的小孩算是比較乖的那種,長到一歲多平時連大哭都很少,但是一放到安全座椅上就撕心裂肺地嚎、劇烈掙扎。而且因為安全座椅占了一個后座,人多的時候就會出現座椅不夠用的情況,家里人偶爾也有些怨言。”華欣無奈地說道,“所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根本沒有我一開始設想的那么高,有時候短途出行也還是抱著孩子坐車,畢竟有她哭鬧的時間都夠開到目的地了。”
華欣遇到的事情并非孤例。在北京市工作的王曉(化名)孩子兩歲多,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對于孩子不愿意坐安全座椅她也深有感觸,“兒童安全座椅適合一歲以內沒有多少自我意識的,一歲以上開始調皮了他就不愿意被捆著,不愛坐了。兒童安全座椅坐著不舒服需要訓練,要墊很多東西坐著才舒服。”
不過,家住河北省的何恬(化名)告訴DoNews,雖然她的小孩從出生起就開始放在兒童安全座椅上,而且出行頻率很高,但孩子長到快三歲了,長期的訓練也并不妨礙小孩坐在上面哼哼唧唧鬧脾氣,“小孩天性是好動的,就不愿意被固定在一個地方,有時候沒辦法,只能給她玩兒手機轉移注意力。”
王曉的兒童安全座椅,是在閑魚購買的惠爾頓品牌的二手,原價兩千多、二手價只要900多元就到手了。而據她觀察,閑魚上轉賣的二手兒童安全座椅都很新,因為很多家庭買完后,都出現了孩子不愿意坐的問題。
2024年年初,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和中國傳媒大學道路交通安全課題組聯合舉辦兒童安全座椅立法促進專題研討會,并發布《0-6歲兒童照護者及準父母兒童安全座椅使用及立法態度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兒童安全座椅使用報告》”)。
調研選取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廣東省汕頭市,分別作為一、二、三線城市的代表。《兒童安全座椅使用報告》顯示,在兒童安全座椅的配備與使用上,0-6歲兒童家長組有67.53%的受訪者為孩子配備了兒童座椅,但其中僅有33.48%的家長表示孩子在乘車出行時“總是使用”;75.43%的0-6歲兒童家長存在懷抱兒童乘車的高危行為。
針對兒童覺得安全座椅不舒適不愿意坐導致產品被閑置的情況,羅權表示,京東京造計劃通過兩個方面的舉措來改進產品體驗。第一,通過解決安全帶舒適性的問題,讓小朋友不會被緊緊束縛住,目前已經在進行技術性的測試階段;第二是解決小朋友無聊的問題,計劃是通過AI技術跟安全座椅相結合,把安全座椅變身成小朋友的智能座駕,小朋友可以自由對話、聽兒歌、聽故事等,讓小朋友一開始就愿意乘坐安全座椅。
三、認知仍需提高
對于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問題,我國有強制規定。據2020年第二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為未成年人配備兒童安全座椅,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傷害。
從《兒童安全座椅使用報告》來看,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規方面,0-6歲兒童家長組有69.03%的受訪者聽說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關于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規定,46.32%的準父母對此知曉。
然而,在具體執行中,準父母組僅有26.16%的受訪者配備了兒童安全座椅,很多準爸媽并不清楚在新生兒出院回家時就應該使用安全座椅;在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上,0-6歲兒童家長組有44.29%的受訪者選擇了與孩子體重不相符的安全座椅。
在現實中,存在一些家長有安全意識但認知并不多的情況,也易受到商家誤導,比如購買兒童安全坐墊來替代兒童安全座椅。
2024年7月,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消費提示,兒童安全坐墊的安全系帶、卡扣等部件結構強度不足,低于安全標準要求,被曝光的多款安全坐墊樣品承受不了動態試驗產生的巨大慣性力,出現破損和座椅分離等情況。另外,兒童安全坐墊的柔性結構不能給幼童身體尤其是頸椎部位提供足夠的保護。
然而,DoNews在一些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兒童安全座椅”發現,伴隨兒童安全座椅出現的還有兒童安全坐墊產品,與兒童安全座椅動輒數百元到數千元的價格相比,兒童安全坐墊往往只需要幾十元,看上去更為輕便,且商家在宣傳時表示產品有“保護寶寶安全出行”等功能,看起來對兒童也有不錯的約束效果。雖然產品詳情頁有關于“簡易坐墊不屬于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商品,不能代替汽車兒童安全座椅類產品”的消費提醒,但字體狹小所占篇幅并不大,極易被忽略。
圖源:淘寶
家住貴州省的王新(化名)就曾花費79元給孩子購買了兒童安全坐墊,“我挑的是安全坐墊中質量比較好的,價格也比很多同類型的貴。”在他看來,兒童安全座椅不僅笨重,還很占車內空間,且擔心花大價錢買來后孩子不愿意坐。
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關于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規定以及兒童安全座椅需要強制進行3C認證,王新坦言并不知曉。且對于兒童安全坐墊屬于非法制售產品,并不能起到足夠的保護功能,他表示驚詫,“認識的人中一開始只有我給孩子坐車配備了安全保障方面的東西,其他人都是看我用著效果不錯才買的,我以為給孩子束縛在座椅上,不讓他開車窗車門、不往駕駛座爬就好了,萬一撞車了安全帶也能束縛住,現在看來我的安全意識其實很不到位。”
圖源:受訪者供圖
不過,王新表示在了解兒童安全座椅的相關知識后,會去重新購買,“正好現在孩子看了動畫片里關于‘坐車要系安全帶’的內容后,每次坐車都嚷嚷著讓系安全帶,買個兒童安全座椅回來也不用擔心他不坐浪費錢。”
可見,關于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有立法固然是根本,但普法宣傳同樣重要,必要時,采取強制手段也未嘗不可。比如,據媒體報道,雖然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未強制規定兒童乘客必須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但地方層面如深圳就明確規定,12周歲以下兒童不得乘坐在副駕駛位置,4周歲以下兒童必須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違者將處以300元罰款。
DoNews注意到,很多車企長期以來都有關于兒童安全乘車的公益宣講活動,以提高公眾對兒童安全座椅重要性的認知;一些汽車品牌在進行銷售時,會贈送兒童安全座椅給用戶;小米SU7發布時,還曾在后排提前預裝了一臺小米生態鏈品牌的新品——qborn小海豚系列安全座椅……等等行為,對于兒童安全座椅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如今,保障用車安全成為車市競爭焦點,對于這其中兒童安全座椅面臨的機會,羅權表示,“新能源車已經逐步成為消費者首選,安全座椅跟智能電動車結合實現智能車機互聯,這是未來安全座椅的機會點。未來京東京造也會去積極跟車企接洽,去進行車機互聯的智能化對接。”
相信隨著政策層面的推動和公眾對用車安全重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不管在私家車還是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出行場景中,兒童安全座椅都有望成為“標配”,進而提升普及率,激活兒童安全座椅市場的增長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