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凌晨,烏克蘭上空響起了此輪戰爭爆發以來最為密集的防空警報。
俄羅斯突然發動了創紀錄規模的全境空襲,動用了多達537件空襲武器,包括477架無人機和60枚各類導彈,目標覆蓋烏克蘭東、中、西三大區域,甚至延伸至過去相對安全的西部腹地。
在俄空襲時,波蘭立即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首次西部
俄此次空襲的規模和復雜程度遠超以往,采用了分層飽和打擊方式。
大量沙赫德-136無人機在空襲初期被投放,目的并非單純摧毀目標,而是消耗烏克蘭有限的防空資源。
這些無人機中,許多被烏軍擊落,另一些則因電子干擾而自行墜毀。
但更具殺傷力的攻擊隨后展開——巡航導彈從空中和海上發射,鎖定烏克蘭多個軍工設施、能源節點和鐵路樞紐。
末段的致命一擊則由“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完成,直指關鍵軍事指揮節點與戰略儲備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空襲的打擊范圍首次大規模覆蓋烏克蘭西部城市,包括利沃夫、捷爾諾波爾、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等傳統意義上的“后方安全區”。
利沃夫州的煉油廠和飛機維修廠成為集火目標,烏克蘭國土的能源命脈遭遇沉重打擊。靠近波蘭邊境僅幾十公里的德羅霍貝奇油庫遭到高超音速導彈直接命中,引發持續爆炸和大規模火災。
烏克蘭西部社會一向對戰爭“情緒距離”較遠,如今隨著炸點蔓延至門前,戰事的殘酷性才真正落在這些人頭上。
在空襲中,烏克蘭再次損失一架F-16戰斗機。
該機在成功攔截多架無人機后被另一架無人機擊中,墜毀在民區附近,飛行員馬克西姆·烏斯季緬科陣亡。
這已是烏軍在沖突中損失的第三架F-16,烏克蘭引以為傲的空軍力量正面臨消耗性打擊。
盡管烏克蘭方面宣稱共擊落249架無人機和38枚導彈,但考慮到俄羅斯精心設下的“誘餌+突防”戰術,烏軍的整體防御效果遠不及對方的實際打擊效能。
此次襲擊并非毫無征兆。
就在兩天前,烏克蘭軍方對克里米亞和伏爾加格勒州的俄軍機場發動襲擊,造成多架蘇-34戰斗轟炸機損毀。
俄方對此次空襲的回應堪稱“戰場懲戒”,意圖通過直接展示火力和打擊縱深來恢復威懾力,遏制烏方越過“紅線”的動向。
俄羅斯國防部明確表態,這是一場“必要的報復”,但其目標遠不止于戰術回擊,更是在戰略層面上掀起新一輪轉折。
而沖突的溢出效應很快蔓延至鄰國。
北約戒備
波蘭方面迅速進入高度警戒狀態,不僅啟動戰備程序,還調動F-16戰機巡航邊境,并加固“愛國者”防空系統部署。
雖然沒有明確跡象表明俄方無人機越界,但烏克蘭西部的空襲距離波蘭僅數十公里,邊境地區居民夜不成眠,戰機低空掠過,防空警報一再響起,整個國家仿佛隨時可能被卷入戰火。
北約方面也被迫提升警戒級別。盡管軍事行動尚未越界,但俄羅斯此舉顯然是在對北約極限施壓。
更復雜的是,當前正值中東緊張局勢升溫,美國及歐洲的戰略重心被牽制,援助烏克蘭的節奏出現遲滯。
美國方面推遲交付“愛國者”防空系統,特朗普則公開表態“美國也很需要導彈”,波蘭暫停對烏西部的支援,匈牙利更是轉而與俄羅斯重談天然氣合作。
種種跡象表明,烏克蘭所依賴的西方后盾正顯現出疲態。
而俄羅斯恰恰在此刻選擇出擊,無疑是在把握“援助空窗期”的戰略時機。其國內軍事產能持續攀升,導彈月產量接近120枚,無人機超過2萬架。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烏克蘭彈藥庫存日益緊張、防空能力難以覆蓋全國,甚至計劃禁止18至27歲女性出境以確保兵源。
戰爭已不再是一場邊境沖突,而是全面的國家意志與工業能力的對抗。俄羅斯顯然做好了長期戰的準備,并且逐漸掌握了戰術主動權。
而烏克蘭,則越來越依賴于西方的援助續命。一旦援助中斷或轉向,中烏力量對比將進一步失衡。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空襲之后再次呼吁國際社會加大援助,但回應寥寥,西方國內關于“戰爭疲勞”的情緒日益濃厚。
波蘭的安全焦慮只是一個縮影,整個歐洲東翼都在感受到這場戰爭的重壓。
而這一輪由537枚武器發動的空襲,不只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一種信號:俄羅斯不再僅僅打東部,而是要用火力塑造新的戰場版圖,甚至重新定義歐洲的戰略邊界。
烏克蘭是否能頂住壓力,西方是否還有意愿與能力繼續支撐,俄羅斯是否已經找準了轉折時機,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將主導未來數月甚至數年的地緣棋局。
在戰火之下,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哪怕只是離爆炸點稍遠幾公里的鄰國。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