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豐富,可收藏后細細品讀!
商務君按:今天,2025年全國少兒圖書交易會在蘇州舉行,恰逢少兒出版“半年考”的關鍵節點——新生人口紅利消退、教輔市場格局變化、盜版屢禁不止、爆款缺席……我們的新機遇在哪里?原創IP強勁爆發、研學持續升溫、AI技術助力轉型,行業“先行者”正在探索新的航向,少兒出版能在重壓之下突出重圍嗎?
商務君拍攝于2025年全國少兒圖書交易會
“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了嗎?”在全國少兒圖書交易會上,一位少兒出版社社長向同行們拋出了這一問題。“扎心”的事實是,2025上半年能實現既定經營目標的少兒出版機構并不多,大部分都面臨收入下滑,增長艱難的發展困境。
在會議現場,商務君隨機采訪了多位少兒出版人,包含社長、分管營銷發行的副社長、發行部主任以及一線發行人員,請他們談談2025年童書市場的那些“扎心真相”。
“單個客戶銷售幾千冊,收入一二十萬元,將成為新常態”
某出版社社長:“一方面,教輔新政之后對出版尤其是少兒出版產生了很大影響。從長遠來看,出版依靠政策支持肯定是不夠的,必須深入參與市場化競爭,做孩子真正喜歡和需要的產品。但目前的事實是,對于長期依賴教材教輔經營的出版機構來說,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業務轉型是非常困難的。以近兩年異軍突起的一些市場化教輔品牌為例,他們每款暢銷品的研發團隊可能就有幾百人,這是任何一家單體出版社甚至出版集團都難以企及的。另一方面,讀者消費習慣和購買方式的顛覆式改變,家長基本上都是通過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下單,渠道議價權都掌握在流量平臺手中,不投流就不會有銷售,就算推出一款爆品,最終算下來根本沒利潤。”
“我認為當前傳統出版社一大重要的發展方向是深度閱讀服務,利用出版社現有的內容資源,根據不同學校的個性化閱讀課程需求開發定制化產品,這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學生的閱讀需求,將策略細化到‘一縣一策’甚至‘一校一策’。”
“當然,可能一個學校的需求也就幾千冊,產量和利潤都沒那么大。隨著新生人口的下滑,未來童書閱讀市場肯定是收縮的,一次上百萬或幾百萬的大項目可能不會再有。這將成為一種新常態,是當下少兒出版人在心態上需要適應和習慣的。同時,純個性化的定制產品開發,要求編輯要及時了解市場需求,根據需求調整產品和服務,對編輯的生產效率和要求都更高,從業人員的壓力也更大。”
“銷售通路全面失靈,無解。”
某分管營銷發行的副社長:“上半年的童書市場,相信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肯定是在持續走下坡路的。用一個詞形容,那只能是——慘淡。”
“我認為,當前最關鍵的問題是童書沒有通路了。在10年前,通常一本書印出來以后,無論如何都是有通路的——全國新華書店,每年寒暑假的讀書活動、日常進校園的推廣以及當時的一些新媒體(比如大V店,社群)。如果遇到某個產品的渠道沖突或者不適應,我們可以進行改版,或者根據渠道要求來重新打造。”
“再看看現在主要的新媒體渠道——抖音和小紅書等,關鍵問題是,讀者閱讀和買書的環境已經完全改變,要么是看手機或電子產品,要么是家長直接在手機上給孩子買書——這跟原來家長帶著孩子去實體書店看書,能夠看到圖書的開本、用紙、配圖的顏色甚至聞到紙張的氣味完全是兩回事。當下新媒體渠道流行的都是販賣焦慮或者抓住某個教育痛點的童書,很多真正適合孩子的書根本沒機會到達他們手中。那么就造成一種情況,家長給孩子買的書,他們不喜歡,一次兩次之后可能就徹底失去閱讀興趣。而家長覺得沒有好書,也就不再愿意給孩子買,這就導致很多孩子根本沒有閱讀習慣。現在經常遇到一種尷尬的情況,就是把一些好書送給親戚或朋友的小孩,但白送別人都不要,理由是‘讀書浪費時間’。如果孩子都不看書,我們的書賣給誰?”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下移動電商業務的發達,讓大家享受便利的物流服務的同時,真正給各個產業帶來了多少好處是值得仔細思考的。就拿圖書行業來說,我們平均每年幾十萬個圖書品種,但創收和利潤主要集中在幾個頭部主播手中,這絕對是本末倒置的。保守估計,目前每年圖書銷售所得,主播和平臺的占比要到40%以上,出版社和所有供應商能得到的利潤都是有限的,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圖書出版發行產業出現了系統性衰退,甚至產業鏈上下游的印廠、紙廠的風險都在無限提高,渠道商跑路的案例比比皆是。”
“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比如今天的少兒圖書交易會,很多民營經銷商根本就不再出現,因為涉及出版社的回款壓力。最近這兩年,我們不僅沒有渠道發貨,還面臨‘有渠道也不敢發貨’的慘狀。舉個例子,某些原本經營得很好的經銷商,可能幾個月后公司就不再運營,一家出版社可能因此欠下幾百萬的回款。因為他們通常是伴隨新媒體渠道的爆發式增長成長起來的,一套書賣幾十元,一個月銷售幾萬套,銷售額就能達幾百萬元;可能靠幾個爆品,就能實現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規模,表面上看就是一家小有實力的經銷商。但因為他們是靠投流實現的增長,最終一核算根本沒盈利,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只能關門大吉,而這樣的經銷商并不在少數。”
“綜合當下我們和各位同行交流的情況來看,整個童書市場絕不像某些產業數據所顯示的那樣,還呈現略有增長的態勢,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誤導,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出版社都在虧損。”
“銷售狀況不容樂觀,新媒體渠道推書的隨機性增大”
某出版社發行部主任:“整體來說,上半年童書市場仍然低迷,銷售狀況不容樂觀。因為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目前我們對民營經銷商的要求是必須現款支付。”
“在新媒體渠道方面,我們也要充分考慮它的投入產出比,可能更多轉向和中小型達人合作。上半年,我們有一本2013年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在抖音平臺3個月銷售了六七千冊,先后被一個萬粉達人和幾個千粉達人推薦,沒有投流,完全靠自然流量。但這種情況畢竟可遇不可求,不具有可復制性。整體來說,一本書能否在新媒體渠道推起來具有極大的偶然性,我們還在不斷尋找新的推廣方法。”
“同時我認為,圖書出版這件事是需要逐漸積累和沉淀的,有的好書可能在幾年后才能被大家看到和認可,一定要靜下心來做。但當下無論是市場和人心都非常浮躁,這是很可怕的。”
“上半年童書銷售情況沒有一點利好,完全不知道怎么辦”
某一線發行人員:“今年上半年,童書銷售無論從哪個渠道來說,都沒有一點利好的情況,根本無解。”
“首先是實體渠道,在教輔新政的大環境下,我們各市縣新華書店在童書采購上整體都收緊了很多,估計后續情況還會更差。”
“其次,線上渠道,雖然今年一些達人的傭金沒往年那么高了,但整體流量到了天花板,不收傭金也賣不起來。有的能起量的新媒體渠道,折扣低不說,平臺主推的都是搜索量高的那些產品,而這些產品往往出自一些民營公司,他們采取自研生產或以公版書為主,成本壓縮到極低,所以有大把的資金可以投流,但產品質量一言難盡。出版機構為了和它們搶市場,也不得不做所謂的‘快銷品’。最終的結果就是,出版機構和經銷商沒利潤,讀者也買不到好書,陷入‘幾敗俱傷’的惡性循環。”
“最后,針對一些具有書單推薦性質的特殊渠道,一本書通常能有8萬—10萬冊的銷量,但他們要求的折扣非常低,基本在2.0折—2.5折之間,只能實現微利甚至不賺錢,但為了完成年度回款任務,出版社也不得不和他們合作。”
“但比起上述問題,更要命的還是整個童書市場選品邏輯的徹底失靈。像原來的當當童書榜,榜單上的產品可能需要沉淀5—10年,有較強的長尾效應,但現在新媒體渠道的書可能就是‘一錘子買賣’。”
在全國少兒圖書交易會“共建少兒出版新生態主題交流會”上,中信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煒在發言中用“當‘發貨即回款 ’ 變成‘發貨即虧損’”這句話,來描述當下出版業面臨的困境。為什么“發貨即虧損 ” ?“渠道壓貨周期延長,實銷率大幅下降。折扣‘內卷 ’ ,成本上升。新媒體投流成本高,回報下降。”
中信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煒
作為曾經最火熱和朝氣蓬勃的少兒出版,這兩年迎來了轉型調整關鍵期。新生人口基數的持續下滑和外部經濟環境的下行,上游產品的產能過剩和下游價格體系的崩潰,讓少兒出版陷入更加“內卷”的狀態中,有出版人表示,雖然“卷”了也不一定能看到明朗的前景,但是不“卷”就可能面臨隨時出局的危險。
從2025年上半年各少兒出版機構的經營情況來看,絕大多數處于收入下滑狀態,甚至“同比下滑10%以內”的情況已經算是幸事,有極少數上半年收入持平的出版機構,就能在少兒市場市場占有率排名上上升不少位次。
不少少兒出版社社領導談到今年的市場情況,大家似乎已經不愿意多談,甚至一個眼神或一個微表情就說明了所有——難,還是難。“多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去年江西省深入整治中小學教輔材料征訂亂象以來,今年全國又有多個省份跟進,出版社教輔板塊收入遭重創,營收更是雪上加霜。
對于很多傳統出版社而言,能夠在降本增效的前提下,不裁員降薪就算是最大的勝利了。但大家心照不宣的是,對于很多中小型少兒出版社而言,人員無疑是最大的經營成本,已經有少兒出版社以2/3的高比例對社內及其子公司裁員,預計未來這一情況或將不是孤例。
故事的另一面,隨著這兩年教輔市場格局的變化和內容電商渠道的帶動,峰閱萬卷、斗半匠、時光學等教輔出版新勢力,青葫蘆、呦呦童等依靠強大自營渠道的童書品牌(),正在快速拓展市場版圖。
那么,在上半年低迷情緒充斥的少兒圖書市場,有哪些市場先行者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對于已經扎根行業幾十年的傳統少兒出版機構來說,有可能通過新一波AI技術浪潮實現彎道超車嗎?
市場增長艱難,幾大品類熱銷
相對于上一年度,愿意披露2025年1—5月經營數據的少兒出版機構數量更少,其中有兩家出版社的業績實現了逆勢增長。作為近幾年童書市場來勢洶洶的“闖入者”,三環出版社(簡稱“三環社”)1—5月發貨碼洋逾2億元;營收近2000萬元,同比增長100%。在資深出版人、三環社總編輯張秋林的帶領下,該社不斷加大對優質出版資源的整合力度,在主題出版、IP圖書、青春文學等多個板塊構筑起資深的內容“護城河”。今年上半年更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開花”——該社出版的《小平小道》入選2024年度“中國好書”;除了頭部IP圖書“墨多多”持續霸占各大暢銷圖書榜單,今年4月出版的青春文學《驚封3》目前已累計銷售近40萬套,碼洋近4400萬元,與前作《驚封2》累計印制碼洋超1億元。
另一家老牌少兒出版社——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閩少社”)面對行業整體承壓態勢,堅持“提質增效”策略,在產品和渠道建設上實施一系列“組合拳”——主動控制新書品種數量、優化產品結構,將資源聚焦于更具潛力的項目;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強化對重點新品、核心產品及長銷品的精準營銷推廣;積極策劃開展各類閱讀促銷活動,深耕地方閱讀市場;此外,著力提升重印效率,保障優質內容的持續供應和市場響應速度。基于此,該社預計2025年上半年出版營收將實現逆勢增長,同比增長約5%。
而像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簡稱“二十一世紀社”)和接力出版社(簡稱“接力社”)這樣的少兒出版“領頭羊”,在今年上半年也依然承受著巨大的市場壓力。1—5月,二十一世紀社依然位列開卷童書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位,且占有率突破5%;但該社整體營收數據距離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接力社黨總支書記、常務副社長雷鳴表示,受整體消費能力下降、低價傾銷常態化、童書產品同質化嚴重、新書推廣難度增加等影響,1—5月該社總發貨碼洋較去年同期下降11.01%。值得一提的是,同期內,接力社的重印書品種占比88.2%,重印書發貨碼洋占比95.1%,表明通過長期踐行精品出版戰略,該社形成了良好的產品結構,優質的長銷品成為增長動能。
在產品層面,2025年上半年也是爆款童書較少的一年,某專業少兒社編輯表示,過去幾年幾乎每年都有一本銷量超10萬冊的兒童文學“雙效”書,但今年這樣的產品卻“遲遲未來”。另一方面,“剛需性”“功利性”少兒讀物卻持續升溫。
開卷數據顯示,1—5月少兒圖書細分市場中,少兒科普百科依然是占比最大的細分品類,其碼洋占比繼續增長。在開卷1—5月少兒新書榜Top500中,少兒科普百科類產品也最多。而在少兒科普百科類讀物中,“知識+漫畫”形式的產品持續熱銷。比如,由粉絲量超6000萬的國民級少兒科普賬號“這不科學啊”原班團隊打造的“米吳科學漫畫”系列相關產品,由不同少兒出版機構推出,均實現了不俗的銷量,成為各機構的頭部暢銷品。其中,樂樂趣今年3月推出的《米吳科學漫畫·奇妙萬象篇(第六輯)》,上市兩個月累計銷量便達72萬冊。
樂樂趣“米吳科學漫畫”系列
從2024年2月戰略承接“米吳趣味百科·生物卷”系列的出版發行至今,新世紀出版社已經將其從單一產品拓展到涵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等的12大動物門類。據悉,該社今年下半年還將推出圍繞原創動漫IP“哈小浪”為主角打造的首套少兒科普漫畫——“哈小浪百問百答”系列。
新世紀出版社《米吳趣味百科·生物卷·第一輯》
而1—5月碼洋占比增長最明顯的細分品類是青少年心理自助類,這得益于興趣電商渠道的帶動,這類讀物最近幾年的發展勢頭迅猛。在專業少兒出版社推出的這類讀物中,表現最亮眼的當屬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浙少社”)出版的“你好,蛤蟆先生”系列,其上半年累計銷售141萬冊,碼洋5600萬元。
浙少社 “你好,蛤蟆先生”系列(圖片來自當當網)
此外,受教輔政策調整,近年來市場化教輔圖書持續擴容,具有天然優勢的少兒出版機構自然不會錯過這波市場機遇,助學類讀物成為上半年少兒市場的新增量。某少兒社結合AI技術推出的作文工具書,上個兩個月熱銷10萬冊。二十一世紀社緊扣語文教材,推出了精準匹配大語文學習需求的“原來你是這樣的大作家”系列,其中一冊《老舍來了!》與2025年高考作文題緊密相關,深度闡述了相關故事背景和創作背景。
二十一世紀社“原來你是這樣的大作家”系列
原創IP實現強勁爆發
在爆款新書難尋的上半年,有一本童書卻打破了市場沉寂——二十一世紀社的《寧夏尋寶記》,在年初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便宣布“首印100萬冊”;5月正式上市后,半個月加印50萬冊;上市一個月發貨碼洋突破1個億,連續多周位列開卷少兒榜、當當新書榜榜首,成為2025年少兒出版市場的現象級產品。
事實上,從2022年開始,“大中華尋寶記”IP就逐步顯示出了其強勁的市場爆發力——2022年的《內蒙古尋寶記》,2023年的《山西尋寶記》,2024年的《吉林古尋寶記》,新書起印量從50萬冊增長至百萬冊。這背后,得益于二十一世紀社和版權方京鼎動漫對于“大中華尋寶記”IP的長線布局,自13年前“大中華尋寶系列”出版以來,就以融合出版、IP運營、立體開發作為發展方向。圖書方面,該系列逐步發展為擁有地理漫畫、“神獸”系列、恐龍漫畫、歷史漫畫等10多條產品線、80多個品種,總銷量突破1億冊。優質的內容和豐富的產品為IP開發提供了核心前提。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二十一世紀社攜手京鼎動漫展開圖書IP衍生業務,先后上線了“大中華尋寶記”文創品牌“神獸頂呱呱”和研學品牌“頂呱呱游學”。在圖書IP的打造過程中,二十一世紀社跟隨市場不斷調整運營模式,根據最近市場需求推出文創和研學相關產品,比如面對當下火熱的“谷子”經濟,《寧夏尋寶記》策劃之初,就考慮將最主流的“谷子”品類——“吧唧”植入新書,并配合“曬書曬吧唧”有獎活動在“書迷”圈中掀起“曬谷”熱潮,為進一步挖掘“二次元”市場潛力做了積極嘗試。
在日前閉幕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老牌少兒品牌出版社接力社和近三年快速崛起的三環社,針對同一作家——著名奇幻文學作家雷歐幻像的作品舉辦了IP打造和運營主題活動,從側面說明原創IP運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少兒出版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中,針對總發行量超2500萬冊的“怪物大師”系列,接力社除了即將推出“怪物大師”漫畫,還宣布與廣州玩事不工動漫文化有限公司、南京娃島聯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杰森娛樂發展有限公司等進行戰略合作,共同對“怪物大師”原創IP進行立體化深度開發。據悉,“怪物大師”動畫第一季將于2026年1月上線,馬口鐵徽章、亞克力立牌、活版印刷書簽和棉花娃娃等周邊產品也正在制作中。
接力社“怪物大師”系列線下活動(接力社供圖
同樣,基于雷歐幻像的另一套IP作品《墨多多謎境冒險》,同名IP電影、動畫片劇、廣播劇、游戲產品和周邊衍生品或已經上市,或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中。上半年,三環社開發推出的三款“墨多多謎境冒險”游戲盒,每款銷售均逾10萬盒。“墨多多”IP已從單一的圖書形式演變成全產業鏈運營態勢。
三環社《墨多多謎境冒險彩色漫畫(陽光版)》
此外,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湘少社”)的“笨狼的故事”、閩少社的“拇指班長”等IP均已進入深度運營階段。
湘少社《笨狼的故事30周年紀念版》(全8冊)
閩少社“拇指班長(升級版)”系列(共22冊)
好故事是IP運營的前提,縱觀這些探索出多元盈利模式的原創IP,無不是圍繞被市場驗證過的好內容和廣泛的用戶基礎而展開。處于內容產品上游的出版機構,正在逐漸告別購買或引進版稅成本較高的成熟IP,轉而花時間和精力從頭培育原創IP,與作者共同經營和孵化內容IP,這或許才是行業最大化發揮內容價值,將優質內容產業化的有效路徑。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原創IP的開發與運營主要還是集中在一些品牌影響力和內容資源整合能力較強的少兒出版社,對于一些中小型社來說,就連紙質書出版都面臨著“新一代作者版權意識越來越強,圖書作品授權時間越來越短,且將作品的多媒介版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現實。從長遠來看,這也或將造成行業的“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研學熱”持續蔓延
近年來,如果要說出版業最火熱的業務板塊,一定是文創和研學。放眼少兒出版界,在文創開發方面,主要還是圍繞圖書產品開發周邊,要么作為眾籌等新媒體渠道的定制化產品存在,要么作為讀者福利隨書附贈,鮮少有像上述二十一世紀社“神獸頂呱呱”這樣的文創品牌。而眾多少兒出版機構卻對研學和游學項目抱有極大熱情,尤其是今年以來,傳統少兒出版社推出的研學課程屢見不鮮。
這一方面與教育部將研學活動正式納入全國中小學必修課程,且中央財政和地方各省每年都會出臺地方研學教育專項補貼等政策紅利有關,但更重要的或許是,相對于圖書產品,研學課程擁有較高的客單價,且少兒出版機構又具備天然的專家和教育資源,在閱讀推廣活動的基礎上策劃延伸出一條研學路線,也更水到渠成。不過相對于各地方出版和發行集團對于研學活動的公司化和項目化運營,單體出版社或圖書公司打造研學活動的隨機性較強,也暫未形成品牌化和規模化。
整體來看,當前少兒出版機構打造的研學活動主要有幾大特點:
一是發揮出版主業優勢,依托自身優質的書刊資源設計研學課程,打造紅色主題教育、人文歷史、自然科學等不同主題的研學路線。比如,青島出版集團圍繞愛國主義和海洋國防教育,打造了“我愛祖國海疆”研學項目,目前已在全國多個城市落地。
新蕾出版社(簡稱“新蕾社”)從2021年起配合書刊已推出研學活動數十種(),今年5月,其依托《百科探秘·航空航天》雜志推出了“飛向星辰,探索未來”主題研學活動,帶領用戶走進中國航天的前沿火箭制造基地,并配合航天工程師與雜志主編舉辦科普講座。
今年開年,深耕0—14歲兒童大地理產品出版的北京天域北斗文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北斗研學”品牌,推出了針對北京、西安、河南等不同城市的長線研學和單日研學活動。在其微信小程序“北斗天下游”中可見,長線研學產品中銷售最好的是定價6988元的“六天五晚西安游”,已售出48件;單日研學產品中銷售最好的是定價258元的“遇見故宮”,已售出79件。
“我愛祖國海疆”研學項目(圖片來自“青島出版集團”微信公眾號)
“飛向星辰,探索未來”主題研學活動(圖片來自“新蕾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二是充分利用重要時間節點,推出系列研學活動滿足用戶不同需求。針對2025年的“超長暑假”,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推出了4場研學課程,包括《中國少年報》紅領巾小記者廣西雙城夏令營交流活動、《中國少年報》紅領巾小記者廣東嶺南雙城夏令營交流活動、“對話千年文明——132小時解鎖孩子的敦煌歷史地理啟蒙之旅”,《兒童文學》現場作文擂臺賽創作夏令營交流活動,從思想教育、科學素養、社會通識、身心健康、實踐育人等多方面為研學活動賦予新內涵。
《中國少年報》紅領巾小記者廣東嶺南雙城夏令營交流活動招募海報(圖片來自“中國少年報”微信公眾號)
三是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研學活動銷量的爆發式增長。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非遺里的中國》欄目組聯手打造了“非遺記”研學IP,在去年6月首先推出了洛陽、南京兩條研學路線,火爆一時,曾在直播間創下1小時600萬元的銷售業績。()
無獨有偶,6月18日,“年糕媽媽”矩陣賬號“三只糕的媽媽”視頻號,推薦《東方娃娃》暑期郵輪研學產品,直播6小時總GMV超200萬元。()
“非遺里的中國年”研學項目
東方娃娃-年糕媽媽郵輪研學直播
艾媒咨詢《2024—2025年中國研學游經濟市場運行監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研學旅行市場規模已達1791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132億元。市場機會尚在,但需要在研學活動的特色定位和內容差異化方面下功夫。
隨著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多項針對研學的全新行業標準,再次明確了研學的“教育剛需”屬性,“教育含金量”進一步上升,少兒出版機構在抓住市場機遇的同時,也得隨時注意各類政策變化,以跟隨導向,精準切入。
AI助力閱讀和教育服務轉型
在AI浪潮的席卷下,如何通過數智化重塑少兒出版產業生態,已經成為各少兒出版機構的“必答題”,當前的少兒出版也亟需依靠科技創新來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在6月初舉辦的2025年全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年會上,來自全國的50多家出版社社領導分享了各自在AI應用和數智化方面的探索實踐()。
整體來看,少兒出版機構基本上都將AI技術應用到包含優化選題策劃、輔助內容創作、提高編校質量、賦能圖畫設計、市場分析與營銷等全流程中去,有效提升了內容生產效率和質量。自2023年3月組建AI應用與美術編輯室至今,閩少社已構建起“AI+插圖”的AI量產模式,用AIGC制作圖書插畫近百個品種,涵蓋文學、低幼、教育、知識等類別。三環社“我的第一個人工智能好朋友”系列開創了“AI+圖書”的新模式,配套微信小程序用戶量迅速突破50萬。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的《小步日誦》,全書共需要384張圖,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繪圖,時間成本節省60%,費用節約了68%。新蕾社則借用AI技術為《奇妙博物館》《兔兔的古代求生記》等期刊、圖書制作了簡單好玩的小游戲。
同時,依托AI等新技術,各出版機構加快布局閱讀和教育服務系統,從數字化產品到平臺建設,真正為青少年的成長和教育服務。其中數字閱讀服務類型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微信小程序、App、硬件產品。比如,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課外時光·少兒個性化數字閱讀服務項目”,二十一世紀社的“世紀童書”讀者服務平臺,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的“小鳳凰FM”,浙少社的在線數字童書館“浙里聽聽”,閩少社的“好書伴成長”數字閱讀平臺,晨光出版社的“晨光同步助手”和“晨光十八藝”,少年兒童出版社打造了國內首個少兒科普領域專業大模型、“少兒科普數據開放平臺”以及沉浸式閱讀平臺“上少童聲”,海豚傳媒打造了兒童智能教育硬件品牌“豚小蒙”、兒童數字學習平臺“豚小蒙”App且正在探索AI教育陪伴智能機器人(),等等。
多款“豚小蒙”玩教具爆品
在數字教育項目開發方面,湘少社打造的湘少版小學英語教材配套App“E英語寶”用戶量已超200萬,“博雅悅知”平臺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解析、泛教育課程及分級閱讀服務。
技術革新對少兒出版從業者提出了新要求,必須熟練掌握AI工具,將其作為智能輔助生產常態,畢竟上述項目和平臺最終都要通過人來實現。為了加快“AI+出版”復合型編輯,2024年年底,閩少社專門成立由策劃編輯和社外創作人員組成的創研部,構建“數據驅動+創意引導”的生產模式。2025年年初,二十一世紀社不僅成立了人工智能合資公司——江西朗知中文數智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出版領域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應用,還成立了AI數智運用項目組,將編輯運用AI技能作為崗位考核指標。青島出版集團也在2024年成立了AI編輯工作室。
當然,面對AI新技術這把“雙刃劍”,出版社在使用過程中也面臨著多種問題和挑戰——盜版問題、內容同質化問題、AI版權歸屬與認定責權問題和人員工作量增加、插畫“AI味兒”太濃等,還需持續優化和探索,實現真正的技術賦能。
行業呼吁嚴打盜版
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的市場機會,當下的少兒出版乃至整個出版業未來都將重視需求端的結構性變化,從產品思維、生產服務方式上進行系統性變革。
而當前整個行業除了要應對轉型發展之變,對于影響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盜版問題也演變到了白熱化階段。
不止一位少兒出版人指出,盜版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少兒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在重點新品上市之初,一旦產品暢銷,無論是榮獲圖書大獎的產品,還是在新媒體渠道賣爆的圖書,在市場上有了聲量或起色后,馬上被圖書盜版商模仿,以抄底價銷售,造成正版產品銷量的斷崖式下滑。
比如,去年浙少社打造的超級暢銷書《國之脊梁——中國院士的科學人生百年》(),自今年年初被幾大電商平臺的盜版書沖擊,正版書從日銷1萬冊以上下降到日銷100冊左右。
再如,近日,小學生整本書公益閱讀活動全國百班千人讀寫計劃的《2025年小學生暑期分年級閱讀推薦書目》甫一發布,便在某電商平臺發現了盜版預售鏈接。該書目因名師、專家、校長三級選書制的專業性而備受行業和讀者歡迎,入榜童書在電商平臺的銷量都能翻好幾番,尤其是在兒童文學難賣的線上銷售生態中,進入該榜單的兒童文學產品通常都能實現幾萬冊的銷量,書目研制方和書目入選出版機構都長期深受盜版困擾。
為了優化童書市場生態,維護出版社和讀者權益,浙少社社長鄭重牽頭,將上半年的工作重心之一放在打擊盜版上,該社聯合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等專業機構開展盜版圖書專項調查,其呼吁各方共同抵制盜版的行為,引起了更多同行以及相關協會和部門的廣泛關注,為出版社主動迎擊和治理市場亂象樹立了典范()。
2024年全國出版從業人員收入調查開啟!
去年你掙了多少錢?
歡迎掃碼參與不記名問卷調查!
分享、在看與點贊,商務君至少要擁有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