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爆點正在形成,這個地區可能是俄羅斯的下一場戰爭!近期,阿塞拜疆與俄羅斯的關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局面,一系列事件的爆發使得兩國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6月27日,俄羅斯執法部門在葉卡捷琳堡展開行動,逮捕實施暗殺的嫌疑犯時,與阿塞拜疆犯罪集團發生沖突,這一事件成為了兩國關系惡化的導火索。沖突導致2名阿塞拜疆人不幸喪生,另有9人被捕。此消息傳出后,阿塞拜疆方面反應強烈,迅速召集俄羅斯大使表達抗議。
作為對俄羅斯的報復,阿塞拜疆執法部門于6月30日突襲了俄羅斯衛星媒體在阿塞拜疆的辦公室,并抓捕了7名俄羅斯記者,宣稱他們為 “俄羅斯間諜”。這一舉動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氛圍。7月1日,阿塞拜疆駐俄羅斯大使穆斯塔法耶夫被緊急召至俄羅斯外交部。俄羅斯外交部就阿塞拜疆最近的不友好行動表示強烈抗議,著重強調阿塞拜疆方面正在蓄意破壞雙邊關系。
與此同時,伊朗也被卷入了這場復雜的地緣政治紛爭之中。當地時間7月2日,前伊朗駐阿塞拜疆大使透露,伊朗正在深入調查阿塞拜疆是否在12天的戰爭中向以色列提供了支持。他鄭重警告說,如果這種支持得到證實,伊朗將被迫對阿塞拜疆作出嚴肅回應。
此前在6月30日,一架以色列空軍戰機丟棄的副油箱在里海南岸的馬贊德蘭省附近海域被伊朗人發現并撈走,這一發現再次證實以色列空軍戰斗機可能利用阿塞拜疆領空或者基地,對德黑蘭和伊朗全境發動襲擊。
在阿塞拜疆與俄羅斯關系緊張的局勢下,烏克蘭也趁機介入。當地時間7月2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致電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表示支持阿塞拜疆對抗俄羅斯。澤連斯基稱:“我與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進行了交談,感謝他對烏克蘭、烏克蘭人民以及烏克蘭領土完整的支持。在俄羅斯殘酷對待阿塞拜疆公民并威脅阿塞拜疆的局勢下,烏克蘭將給予明確支持”。烏克蘭近年來與阿塞拜疆在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升溫,此次澤連斯基的表態,意圖利用阿塞拜疆與俄羅斯的矛盾,進一步對俄羅斯形成牽制,以在俄烏沖突中獲取更多戰略優勢。
目前,阿塞拜疆與俄羅斯雙方均采取了報復措施,互相抓人,這使得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未來,隨著伊朗調查結果的出爐以及烏克蘭的介入,該地區局勢將如何發展,國際社會正拭目以待。
【兵國大事】認為,在烏克蘭戰爭接近尾聲之時,阿塞拜疆突然與俄羅斯爆發沖突,事情絕不簡單。因為這背后有著復雜的地緣、政治、軍事、經貿等綜合因素,我將從這些方面詳細為大家梳理分析,為什么該地區極有可能成為烏克蘭、中東之后的最大爆點?
阿塞拜疆,地處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其地理位置之獨特,戰略意義之重大,在世界地緣政治版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東瀕廣袤無垠的里海,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不僅是阿塞拜疆豐富油氣資源的寶庫,更是連接中亞與歐洲的重要能源通道;南接伊朗,兩國在漫長的邊境線上,既有歷史文化的交融,也存在著地緣政治的微妙博弈;西連亞美尼亞和土耳其,這一區域不僅是民族矛盾的敏感地帶,也是大國勢力角逐的前沿;北鄰俄羅斯,作為曾經的蘇聯加盟共和國,阿塞拜疆與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是歷史、文化還是經濟、軍事,都難以割舍。
蘇聯解體沖擊南高加索,阿塞拜疆于1991年獨立后陷入外交困境。獨立初期,穆塔利博夫政府親俄。俄羅斯,作為阿塞拜疆的北方鄰國,一直將高加索地區視為自己的傳統勢力范圍,阿塞拜疆則是這一勢力范圍中的關鍵一環。
從歷史上看,阿塞拜疆曾長期處于俄羅斯帝國和蘇聯的統治之下,這種歷史淵源使得俄羅斯在阿塞拜疆擁有深厚的影響力,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領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俄羅斯控制著阿塞拜疆的能源出口通道,通過管道將阿塞拜疆的石油和天然氣輸送到歐洲市場,這不僅為俄羅斯帶來了巨額的經濟利益,也使其在歐洲能源市場上擁有了強大的話語權。在軍事上,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部署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對阿塞拜疆的安全局勢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俄羅斯的軍事存在,既可以為阿塞拜疆提供安全保障,也可以對其形成威懾,使其在外交政策上不得不考慮俄羅斯的利益。
1992年埃爾奇貝領導的人民陣線上臺,阿塞拜疆轉向親西方與土耳其,并提出 “大阿塞拜疆” 理念,引發伊朗強烈不滿,兩國關系緊張。1993年蓋達爾?阿利耶夫執政后,推行平衡外交,與俄羅斯簽署《友好、合作與相互安全條約》緩和關系,同時1994年與西方石油公司簽訂 “世紀合同”,開放能源市場,減少對俄依賴。
2003年伊爾哈姆?阿利耶夫繼任總統,延續多元化外交。阿塞拜疆與俄羅斯保持能源、軍事合作,同時加入 “古阿姆集團” 等西方主導組織,實施 “戰略對沖” 策略。
2020年納卡戰爭的勝利,成為了阿塞拜疆外交政策的重要轉折點。在這場持續44天的戰爭中,阿塞拜疆在土耳其的支持下,浴血奮戰,成功收復了被亞美尼亞占領的納卡地區大部分領土。這一勝利,不僅增強了阿塞拜疆的國際地位和自信心,也如同一劑催化劑,促使其外交政策發生了新的調整。
戰后,阿塞拜疆開始更加積極地追求地區領導地位,試圖在南高加索地區建立獨立于俄羅斯和伊朗的勢力范圍。這一轉變的標志之一是阿塞拜疆推動的 “贊格祖爾走廊” 計劃,該計劃旨在打通土耳其與中亞的陸路通道,削弱俄羅斯對地區交通的控制,同時減少對伊朗的依賴。這一計劃的提出,引發了俄羅斯和伊朗的強烈關注和擔憂。
在這一時期,阿塞拜疆與俄羅斯的關系開始出現明顯的裂痕,兩國之間的矛盾和分歧逐漸浮出水面。盡管俄羅斯在納卡沖突后派遣維和部隊進入該地區,但阿塞拜疆對俄羅斯在沖突期間的中立態度不滿,認為俄羅斯偏袒亞美尼亞。此外,阿塞拜疆開始加強與烏克蘭的軍事合作,這被俄羅斯視為對其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挑戰。阿塞拜疆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不僅源于地緣政治利益的沖突,也與歷史遺留問題和民族情感有關,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使得兩國關系變得愈發復雜和緊張。
阿塞拜疆與伊朗的關系則更加緊張,兩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斷升級。伊朗對阿塞拜疆在納卡戰爭后的擴張傾向表示擔憂,特別是阿塞拜疆與以色列日益密切的關系,讓伊朗感到如芒在背。伊朗指責阿塞拜疆允許以色列利用其領土發動對伊朗的襲擊,這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矛盾。阿塞拜疆與伊朗之間的緊張關系,不僅影響了兩國的合作,也對地區的穩定和安全造成了威脅。
與此同時,阿塞拜疆繼續深化與土耳其和西方國家的合作,不斷拓展其外交空間和影響力。2024年7月,阿塞拜疆與中國宣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與伊朗宣布重新開放阿塞拜疆在伊朗的大使館,這一系列舉動被視為阿塞拜疆在地區格局中擴大影響力的重要步驟。通過與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阿塞拜疆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支持;與伊朗重新開放大使館,則為兩國關系的改善和合作提供了契機。
2025年初以來,阿塞拜疆與俄羅斯的關系急劇惡化,兩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斷升級,對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安全格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使得地區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和不穩定。
對伊朗來說,阿塞拜疆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忽視。伊朗與阿塞拜疆共享約760公里的邊界,兩國在民族、宗教等方面有著密切聯系。伊朗境內有約2000萬阿塞拜疆族人口,占伊朗總人口的約20%,是伊朗的第二大民族。伊朗擔心阿塞拜疆可能利用族群關系鼓勵或支持伊朗阿塞拜疆人的獨立運動,因此對阿塞拜疆的外交政策高度敏感。此外,伊朗也希望通過與阿塞拜疆的合作,擴大自己在南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提升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
在這種大國博弈的背景下,阿塞拜疆采取了 “左右逢源的平衡外交” 策略,在各大國之間尋求平衡,維護自身的獨立和利益。
而里海地區蘊藏約480億桶石油、8.3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其資源開發分配主導著阿塞拜疆、俄羅斯、伊朗的關系走向。自蘇聯解體,五國圍繞里海 “海”“湖” 定義爭論不休,2018年《里海法律地位公約》將其定義為特殊水體,規定水面共享、底床分割,為開發奠定法律基礎,但邊界劃分仍存爭議。
能源領域,阿塞拜疆憑借70億桶石油、2.5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量,成為地區能源格局關鍵。其與俄羅斯合作源于蘇聯時期管道依賴,后因俄烏沖突,阿塞拜疆借TANAP等管道搶占歐洲市場,沖擊俄能源主導權;與伊朗雖有天然氣互換、油田開發討論,卻因阿與西方合作產生分歧。阿塞拜疆推進能源出口多元化,歐盟與土庫曼斯坦擬建設的跨里海管道將強化其地位;俄羅斯則聯合伊朗,計劃通過阿塞拜疆年輸氣550億立方米穩固影響力。
貿易上,2025年一季度阿塞拜疆與俄羅斯貿易額達14.3億美元,俄為其最大進口國,但政治惡化后阿暫停合作,雙邊貿易面臨下滑。阿塞拜疆與伊朗貿易規模小,不過交通領域合作升溫,拉什特-阿斯塔拉鐵路等項目推進,凸顯經濟利益對合作的驅動。
交通走廊建設中,“南北運輸走廊”“東西走廊” 提升阿塞拜疆樞紐地位,但其 “贊格祖爾走廊” 計劃引發與俄競爭。俄羅斯通過與伊朗合作,平衡阿塞拜疆在地區交通中的影響力,三國在里海地區的合作與競爭還在持續。
但如今俄羅斯的影響力正在衰退。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軍事存在,曾經對地區安全格局和三國關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然而,近年來開始出現松動,其軍事存在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逐漸呈現出收縮與調整的態勢。
在亞美尼亞,俄羅斯曾經設有第102軍事基地,這是俄羅斯在南高加索地區的重要軍事堡壘。根據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的協議,該基地預計將擁有容納6000兵力,2個俄軍機械步兵旅,800輛主戰坦克以及步兵戰車等重型裝備,空軍方面也將有30余架各類型作戰戰機保持長期作戰準備。這座基地宛如一把利劍,高懸在高加索地區的上空,對維護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和保障地區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隨著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特別是俄烏沖突的爆發,俄羅斯的軍事戰略重心發生了轉移,這座基地也未能幸免。為了應對烏克蘭戰場的緊迫需求,俄羅斯不得不從高加索地區抽調大量精銳部隊,其中包括從第102軍事基地撤離部分兵力,其中包括從高加索地區撤離第58集團軍。
第58集團軍作為俄羅斯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在車臣戰爭、俄格戰爭、敘利亞內戰等多次實戰中都展現出了強大的戰斗力,其威名令敵人聞風喪膽。這一撤離行動,打破了地區軍事力量的平衡,也為地區安全格局帶來了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軍事存在也受到地區國家態度變化的影響。亞美尼亞作為俄羅斯的傳統盟友,近年來開始與西方國家加強聯系,其態度的轉變猶如一把雙刃劍,既為亞美尼亞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構成了挑戰。
亞美尼亞申請加入歐盟、接受北約軍事援助等舉動,表明其在外交政策上正在逐漸向西方靠攏。這種變化引發了俄羅斯的高度關注和警告,俄羅斯認為西方國家可能不真心幫助亞美尼亞,只是利用其來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俄羅斯的擔憂并非毫無道理,西方國家的介入可能會打破地區原有的軍事平衡,導致地區局勢更加復雜和不穩定。
相比之下,阿塞拜疆作為南高加索地區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積極發展自身軍事實力,并與土耳其和西方國家加強軍事合作。阿塞拜疆的這一舉措,猶如在俄羅斯的后院燃起了一把火,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軍事影響力構成了直接挑戰。
近年來,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關注度和投入進一步減少。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忙于烏克蘭戰場的消耗戰,集安組織這邊的事情幾乎完全擱置。這一情況為阿塞拜疆等地區國家提供了更大的外交空間,也加速了俄羅斯影響力的衰退。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關注度的下降,使其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地區國家的外交政策變化和地區沖突的發展,從而導致其在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逐漸減弱。
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經濟整合戰略,曾經是其維持地區影響力的重要法寶,猶如一張緊密的大網,將地區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然而,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和俄羅斯自身實力的調整,這張大網開始出現松動,其經濟整合戰略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試圖通過建立一系列區域經濟組織來維持其在后蘇聯空間的影響力,包括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等。這些組織猶如一座座橋梁,連接著俄羅斯與地區國家,旨在通過經濟合作、政治協調和軍事互助,實現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和政治穩定。
然而,阿塞拜疆于1999年退出了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并于1997年加入了 “古阿姆集團”(GUAM),該組織被認為是西方和烏克蘭在俄羅斯邊境一帶建立的 “反俄包圍圈”。阿塞拜疆的這一選擇,猶如一顆投向俄羅斯經濟整合戰略的炸彈,表明其對俄羅斯主導的經濟整合模式持保留態度,也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構成了挑戰。
近年來,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加劇,俄羅斯開始調整其經濟戰略,更加注重與亞洲國家的合作。在高加索地區,俄羅斯試圖通過加強與伊朗和土耳其的合作,構建新的經濟聯系網絡。2025年1月,俄羅斯與伊朗簽署了為期20年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標志著兩國關系進入新階段。這一條約的簽署,猶如一座新的里程碑,不僅涉及能源合作,還包括貿易、投資、科技等多個領域,旨在加強兩國在面對西方壓力下的經濟合作,共同應對外部挑戰。
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對高加索地區的經濟整合戰略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俄羅斯繼續推動與亞美尼亞等傳統盟友的經濟一體化,試圖通過加強經濟合作,鞏固與這些國家的關系,維持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開始尋求與阿塞拜疆等國家在特定領域的合作,如能源和交通等。
2024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巴庫期間,與阿塞拜疆簽署了一系列經濟和政治協議,推動兩國在多個領域的合作。這些協議的簽署,表明盡管兩國在政治上存在分歧,但在經濟領域仍有合作空間,也為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經濟整合戰略帶來了新的機遇。
然而,阿塞拜疆對俄羅斯主導的經濟整合仍保持警惕。阿塞拜疆積極發展與土耳其、歐盟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關系,參與多個國際經濟組織和倡議。這些努力旨在減少對俄羅斯的經濟依賴,增強自身的經濟獨立性。
俄羅斯影響力的衰退為土耳其在高加索地區的擴張創造了條件。土耳其作為阿塞拜疆的傳統盟友,近年來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顯著提升。
在納卡沖突中,土耳其為阿塞拜疆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和支持,包括先進的無人機和軍事顧問,幫助阿塞拜疆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此外,土耳其還通過與阿塞拜疆在能源、交通等領域的合作,擴大了其在該地區的經濟存在。土耳其與阿塞拜疆共同推動了跨安納托利亞天然氣管道(TANAP)項目,將阿塞拜疆的天然氣通過土耳其輸送到歐洲市場,實現了互利共贏。土耳其的這一擴張趨勢被視為其 “泛突厥世界” 理念的實踐,也反映了其在地區和全球舞臺上更加積極的外交政策。
俄羅斯影響力的衰退為西方國家提供了擴大在高加索地區影響力的機會。美國長期關注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地位和資源潛力,將其視為在歐亞地區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影響該地區的政治格局和國家關系,以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美國與阿塞拜疆在能源、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美國企業在阿塞拜疆的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有大量投資,為阿塞拜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持,也增強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歐盟則通過 “歐洲鄰國政策” 和 “東部伙伴關系計劃” 加強與該地區國家的聯系,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和民主進程,提升其在該地區的話語權。通過跨安納托利亞天然氣管道(TANAP)和跨亞得里亞海管道(TAP),阿塞拜疆將天然氣直接輸往歐洲,成為歐盟 “去俄羅斯化” 能源戰略的重要替代方。
俄羅斯影響力的衰退也為中國提供了新的外交機遇。中國通過 “一帶一路” 倡議加強與高加索地區國家的合作,與阿塞拜疆在能源、交通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推進。2025年4月,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訪華期間,阿塞拜疆與中國企業簽署了6項可再生能源合作協議,包括在里海阿塞拜疆海域開發 吉瓦海上風電項目。這些合作不僅促進了中國與高加索地區的經濟聯系,也為中國在該地區的外交影響力提供了支撐,實現了互利共贏。
以色列,在阿塞拜疆與俄羅斯、伊朗的關系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雖不常引人注目,卻在關鍵時刻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兩國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近年來,阿塞拜疆與以色列的關系發展迅速,成為影響地區格局的重要因素。
阿塞拜疆與以色列的戰略合作,主要基于共同應對伊朗威脅的需要。據報道,在過去十多年里,以色列向阿塞拜疆出售了數十億美元的先進武器裝備。這些武器包括無人機、防空系統等,大大提升了阿塞拜疆的軍事實力,特別是在2020年納卡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色列的無人機在納卡戰爭中對亞美尼亞的軍事設施進行了精確打擊,為阿塞拜疆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作為回報,阿塞拜疆向以色列出售石油,并允許以色列在其國土上建立針對伊朗的情報中心和秘密行動基地。以色列無人機攻擊伊朗目標的行動中,有幾次就是從阿塞拜疆的基地起飛的。這種合作使以色列能夠從北部方向對伊朗形成威懾,增強了其在地區安全格局中的地位。阿塞拜疆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以色列對伊朗進行情報收集和軍事行動的重要前沿陣地。
大家發覺沒有,阿塞拜疆面臨如此復雜的局勢,牽扯的勢力眾多,堪比混亂的中東。所以【兵國大事】認為,如果阿塞拜疆站錯陣營,自己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等著他們的可能就是一場戰爭的開始!不排除成為第二個烏克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