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事情報總局7月披露的衛星圖像顯示,西伯利亞貝加爾地區正在擴建軍事訓練基地,超過400節軍用列車車廂正沿著西伯利亞鐵路向歐洲方向移動,這些異常動向印證了基輔方面的預警,朝鮮可能向俄烏戰場增派第三批作戰部隊,規模預計達3萬人。
對此韓國國家情報院掌握的線索表明,自去年10月首批1.1萬名朝鮮軍人入俄以來,平壤已通過海運、空運方式,累計向俄方輸送超過400萬枚炮彈及遠程火箭系統,如今新一批增援部隊,正接受俄制裝備適應性訓練,預計最快8月投入戰場,若加上6月部署的6000名工程兵,朝鮮在俄兵力將達到4.7萬之眾。
而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半年內三訪平壤的密集行程,揭示了莫斯科的焦慮,據俄《軍工信使》披露,俄軍總參謀部為朝軍制定了漸進式部署方案,首批部隊負責保障庫爾斯克方向后勤線,第二梯隊部署至哈爾科夫方向,第三批精銳則將直接投入頓巴斯主戰場。
俄朝深度協作建立在雙方戰略互需基礎上,俄方承諾向朝方提供衛星導航、戰斗機發動機等尖端技術,朝鮮則獲得了糧食、能源的穩定供給,更關鍵的是,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中,共同防御條款的存在,使兩國形成了事實上的軍事同盟。
在庫爾斯克克普列霍沃村戰場,朝鮮工兵部隊展現出令北約觀察員震驚的戰術素養,他們采用一字長蛇陣穿越雷區,以士兵身體作為排雷工具,這種近乎悲壯的行軍方式,在48小時內開辟出3條進攻通道,隨后的特種作戰中,朝軍三人戰斗小組展現出的穿插能力,讓據守鋼筋混凝土工事的烏軍第92突擊旅措手不及。
俄軍訓練教官評價稱,這些士兵能在零下20度環境中連續急行軍12小時,對AK12突擊步槍的掌握速度,甚至比俄軍義務兵快三倍,烏克蘭第47機械化旅指揮官則無奈表示,這些朝鮮士兵像饑餓的狼群,根本不在乎傷亡數字。
面對俄朝聯動,美韓緊急升級了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演規模,但軍事專家指出,朝鮮4.7萬兵力對俄軍而言雖屬杯水車薪,其戰略價值卻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緩解俄軍兵源壓力、測試新裝備實戰性能,以及為朝軍積累信息化戰爭經驗,而更深遠的影響在于經濟層面,朝俄貿易額激增至23億美元,朝鮮通過軍火貿易獲得的硬通貨,正轉化為平壤地鐵系統升級、遠程火箭炮量產等具體項目。
這場戰爭正在重塑東北亞權力格局,一個擁有核武器且具備實戰經驗的朝鮮,將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全新挑戰,當朝軍士兵在頓涅茨克的焦土上架設觀察哨時,他們或許正在見證歷史,這不僅關乎俄烏戰局的走向,更預示著21世紀地緣政治博弈規則的深刻變革,對于深陷制裁的平壤而言,這場軍事協作正打開一扇通向大國棋局的窄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