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一周年之際,俄羅斯文化部長柳比莫娃率代表團訪問朝鮮,金正恩攜女兒一起,觀看俄朝藝術團聯袂獻上的慶祝活動。
演出期間,大屏幕播放朝鮮士兵在庫爾斯克作戰的視頻,還展出一系列照片,顯示金正恩與朝鮮一眾官員在機場迎回陣亡將士,并為棺槨蓋上朝鮮國旗,雙手長久停留棺木之上。金正恩及現場觀眾紛紛落淚。
俄羅斯文化部長柳比莫娃(左)6月28日抵達平壤訪問
其中一個畫面尤其值得注意,就是金正恩三次簽署作戰命令的手令特寫,日期分別是2024年10月22日、12月12日及12月22日。這三個時間節點,基本與庫爾斯克局勢吻合。
比如10月22日這個時間。當時韓國方面表示,有鑒于俄朝簽署協議,朝軍派兵前往烏克蘭可能性極大。烏克蘭方面也表示,襲擊俄軍后方目標時,造成多名朝鮮士兵受傷。烏情報部門則宣稱,已有數千朝軍入俄接受訓練,均被俄方否認,稱是西方在炒作。
到了12月份,朝軍在庫爾斯克作戰被證實,但由于不熟悉地形地勢,以及對先進武器和現代化作戰不夠熟練,朝軍傷亡數字持續上升,社交平臺也頻頻出現朝軍俘虜照片。
雖然自去年10月以來,外界一直傳言朝鮮向俄羅斯派兵,雙方也在今年4月正式承認此事,但這次是朝鮮官方首次以影像形式,公開確認朝軍入俄參戰并死亡的事實。之所以選擇此時公布,也是朝方深思熟慮的結果。
金正恩親自迎回陣亡士兵棺槨
不久前,韓國情報院情報推測,俄羅斯可能會在今年7月或8月,對烏克蘭發起大規模攻擊,朝軍最快7月入烏作戰。在此之前,紹伊古兩周兩訪平壤,除了希望朝方提供更多武器援助外,就是希望朝方派兵助俄一臂之力。
事后紹伊古也證實,朝鮮將派1000工兵赴俄清除地雷,另派5000名軍事建筑人員協助重建庫爾斯克。鑒于俄朝深度合作,且朝方也承認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屬于俄羅斯,未來以“條約義務”為由,將其軍事存在延伸至頓巴斯,在法律層面已無實質障礙。如今公開圖像,很可能是在為下一步派兵做鋪墊。
畢竟俄羅斯手里是真的有朝鮮想要的東西。韓國情報機構證實,俄朝已啟動寧邊核設施升級,朝鮮第三代核反應堆將采用俄羅斯液態金屬冷卻技術;海軍方面,朝鮮最新的“海嘯-2”級潛艇的推進系統,也移植了俄“基洛”級潛艇;經濟上,參戰的外匯收入,相當于朝鮮一年GDP的3%。
演出期間的畫面
這種合作本質上就是“以鮮血換技術”,朝鮮也能借此突破多年制裁禁錮。俄朝軍事合作也延伸到文化領域。在慶祝演出中,朝鮮農樂與俄羅斯芭蕾的融合表演,被柳比莫娃部長盛贊為“兩國文化在血與火中融為一體”。
再一個,演出期間播放的畫面,對朝鮮民眾也是一個不小的沖擊,俄朝士兵并肩作戰、兩國國旗并排升起、以及金正恩在機場迎接陣亡將士的哽咽,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是宣傳的一種,告訴朝鮮民眾援助俄羅斯的合法性與必要性,凝聚民心力量。
除此之外,還有利于塑造朝鮮軍隊的國際形象。此前西方媒體都嘲笑朝軍是“落后散兵”,難以適應現代戰爭,但影像證明,朝軍依靠自己的戰術,幫俄軍收復庫爾斯克,有效抵消烏軍的無人機優勢,烏軍精銳部隊也不得不承認朝軍“難以對付”。
畫面中那些染血筆記本、殘缺武器等遺物,都闡明一個道理:在強大的精神意志面前,技術劣勢是可以補足的。
紹伊古訪問朝鮮
總的來說,朝鮮在俄朝簽約一周年之際,公開朝軍入俄參戰畫面,就是一場完美的宣傳,對內安撫民眾,對外展示同盟決心,更進一步還能深度捆綁俄羅斯,沒準能突破國際孤立。
不夸張地說,俄烏戰爭為朝鮮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用鮮血敲開了西方的圍堵,敲開了通向軍事現代化的大門。視頻中金正恩的眼淚與國旗,既是哀悼,更是“逆天改命”的野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