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AI前瞻(公眾號:zhidxcomAI)
編譯 江宇
編輯 漠影
智東西AI前瞻7月3日消息,生成式AI正在改變互聯網的流量走向。用戶不再依賴傳統搜索進入網站,而是直接在AI工具中完成信息消費。
以新聞行業為例,Google搜索中用戶看完AI摘要后不再點擊網站的比例明顯上升,而與此同時,ChatGPT里的新聞查詢量也快速增長,反映出更多用戶正在把信息需求從傳統搜索轉向生成式AI。
Similarweb的最新報告指出,這種遷移正在削弱傳統SEO和搜索排名的價值,也讓內容方失去流量和曝光機會,被AI直接截斷。
一、69%搜索結果“零點擊”,AI切斷流量傳導
作為全球搜索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搜索引擎,Google的流量變化具有代表性,也揭示了更普遍的趨勢:AI正成為搜索入口和信息分發鏈條的新核心環節。
以新聞網站為例,其原始訪問量從2024年年中的23億次峰值,逐步下降至2025年5月的17億次左右。
與此同時,自2024年5月Google推出AI摘要(AI Overviews)以來,用戶在搜索結果中看完AI生成的答案后就不再點擊任何網站的比例,也從56%一路上升到69%。
▲新聞網站的原始訪問量(橙)與零點擊率(綠)(圖源:Similarweb)
在AI摘要功能上線前,新聞網站的訪問量和搜索點擊率總體相對平穩。但AI摘要功能推出后,兩條趨勢出現明顯背離:一邊是原始訪問量迎來幾個峰值后,持續走低,從23億次減少到17億次;另一邊是“零點擊率”持續攀升,到2025年春季達到69%。
新聞只是最早感受到沖擊的行業之一,背后是全領域的信息分發正遭遇相同的“零點擊”困境。
二、ChatGPT提示詞激增212%,流量去向AI
Similarweb數據顯示,2025年5月,新聞相關提示詞在ChatGPT中的請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長212%,相關網站的跳轉訪問量也漲到超2500萬次,是去年的25倍。
▲ChatGPT新聞相關提問量與谷歌搜索新聞訪問量(圖源:Similarweb)
同時,內容能否被推薦、推薦多少,已越來越取決于平臺算法和合作關系。例如《紐約時報》,雖仍位列ChatGPT導流前十,但過去一年流量增長僅為3.1%,遠低于路透社(8.9%)、紐約郵報(7.1%)和Business Insider(6.5%)。
▲ChatGPT的導流量及前10名新聞網站的接收量,《紐約時報》排在第8名。(圖源:Similarweb)
這被視為其對OpenAI發起版權訴訟后的間接反映。
此外,這類流量依舊存在“攔截效應”,因為用戶很多時候直接在AI對話中得到答案,形成點擊量的再度流失。
例如用戶在ChatGPT中搜索“美股盤前走勢”,往往就能直接獲得AI生成的摘要,不需要再點擊財經網站,這種使用場景正在快速普及。
最受歡迎的提示詞主題包括股票(33%)、金融(21%)、體育(17%),可見AI分發已深度嵌入多行業的用戶搜索路徑。
面對AI帶來的流量稀釋,Google推出Offerwall功能,允許網站在AI摘要之外嘗試引導用戶付費、訂閱或留下聯系方式。
但這套方案能否抵御AI分發模式對傳統廣告流量的沖擊,尚未有清晰答案。
結語:AI不僅在搶流量,也在搶話語權
生成式AI的興起,已經不再只是改變搜索引擎的分發邏輯。 當AI產品直接生成答案并吸引用戶停留時,它不僅搶走網站的流量,也在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首選渠道,掌控用戶的第一反應入口。
未來,誰掌握生成式回答的接口,誰就把控了信息的第一落點。 這不僅是對傳統搜索的一次沖擊,也是一場話語權的轉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