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俄羅斯幫助中國宣傳制造業產能一事,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甚至在北約峰會期間,都引起了國際熱議。
畢竟,按照俄羅斯的說法,中國目前每個月可以生產50萬架FPV無人機。
如果在戰時可以生產70萬架。
這則消息一經公布,在歐美可謂是引起軒然大波。
這就要說一個事實,按照君明查證之后,目前沒有任何權威報道,歐美國家可以生產FPV無人機。
注意是沒有權威報道。
但是有小道消息稱,美國戰時FPV無人機的月產量可以達到200萬架,年產量約3000萬架。
但是沒有任何信息來源可以佐證。
【中國FPV無人機,產能不止50萬架】
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可以了。
畢竟,FPV無人機看似比較簡單,實則極為考驗生產國家的工業制造能力。
而俄羅斯此舉相當于給中國“打廣告”,向西方展示中國工業生產能力。
只不過在中國網友看來,俄羅斯看不起誰呢這是?
看似一個月生產50架FPV無人機,對于西方而言是天方夜譚。
但是對于我們而言,完全就是小兒科。
之所以俄羅斯會得出這樣一個數據,原因就是按照俄方對5813名受傷士兵的調查,其中有75.5%的士兵均被FPV偷襲。
而烏克蘭也有消息表示,大部分傷亡均由FPV無人機導致,前線烏軍士兵認為最大的威脅就來自FPV無人機。
通常情況下,3架至7架FPV就可以摧毀一輛坦克。
如果按照10架FPV無人機可以對消滅一名士兵,一個月投入五十萬架FPV,至少可以消滅5萬名士兵。
一年就可以消滅60萬,三年就是180萬。
看到這,大家意識到FPV的厲害之處了嗎?
別說俄羅斯有羨慕中國的無人機產能,整個西方對中國都是羨慕不已。
甚至可以說,別說月產量50萬架,就算是年產量50萬架。
歐美國家都感到很滿足了。
這是俄羅斯根據自己和北約博弈三年多,猜測出來的實際生產力。
而且還是充分考慮到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之后,才得出如此恐怖的一個數字。
對此,中航工業針對此前的烏軍無人機成功偷襲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對我們的戰爭啟示是什么的問題,做出回應。
按照中航工業的說法,這個時候就要說一說火力覆蓋了。
聽說,有人說我們一個月可以生產50萬架無人機。
華強北:兄弟,你看不起誰呢?
【中國工業產能,不可估量】
只能說這家工廠初具規模,隔壁工廠的產能也許比這家工廠還要可怕。
而且FPV并非多么高端的設備,所有原材料均為民用級別,價格相當低廉。
對于我國而言,真正限制我國產能的永遠是訂單、是需求,而不是其他。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想,月產量絕對要高于50萬架和70萬架。
甚至隨時可以突破以億為單位,而且上不封頂。
別忘了,我國汽車年產量為3000萬,這還不是產能的上限。
閑置產能的單位也是以千萬為主的。
這還是目前運轉的產線中,幾乎所有的產線都采用了成本最低的運轉辦法,那就是每天只生產8個小時,不需要兩班倒,工人只上白班。
而這些生產線在設計之初,是可以實現三班倒,24小時不停歇進行運轉。
因此,中國汽車最大產能可以破億。
相當于每天可以生產30多萬輛。
再拿中國手機產能來說,去年的產量為16.7億部,這在全球范圍內也屬于獨一無二的存在啊。
當然,這依舊不是我們的上限。
畢竟這叫產量,不叫產能,生產多少是靠訂單決定的。
因為眼下全球對于手機的需求量就十多億,我們沒有必要生產那么多。
至于FPV無人機,生產起來必定沒有汽車和手機那么復雜。
甚至如果你能買到所有零部件,恰好懂點技術,自己都能手搓一臺。
但是全球范圍內具備手搓汽車和手機的人,寥寥無幾。
這屬于真正的高端技術活。
即便如此,俄羅斯還宣稱我們的月產量為50萬架,戰時可以生產70萬架。
這話說出來,且不說別人信不信,俄羅斯相信嗎?
如果說是翼龍、彩虹、雙尾蝎那種大型軍用無人機,月產如果達到50萬架,那么我們無話可說。
但是如果特意寫明是FPV無人機,屬實有點瞧不起人了。
這其實也可以說明,貧窮真的限制了想象力,人永遠認為自己沒有見過的,就是別人在吹牛,包括工業產能。
因為工業產能與訂單無關,只要有足夠的訂單,產能分分鐘可以到位。
而且俄羅斯還宣稱,月產量為50萬架,在戰時會提升到70萬架。
不得不說,這屬實有點離譜了,這究竟是打仗還是過家家?
按照正常邏輯,如果在戰時,產能至少會飆升十倍。
最需要的產品,至少會暴漲一百倍。
只有后方制造出裝備在倉庫堆積如山,等待向前線運輸,從未出現過前線士兵等后方裝備生產這一說法。
就拿口罩來說,我國在2019年生產了50億只口罩。
生產量占據全球50%以上,最高日常量可以達到2000萬只。
從數據上來看,這一產量確實不少。
【中國口罩生產線,產量極為恐怖】
結果伴隨著2020年疫情爆發之后,口罩在初期出現短缺的情況。
伴隨著國家成立醫療物資保障組,下設口罩生產專項工作組。
隨后比亞迪、上汽、廣汽等生產制造汽車和的企業,提交了跨界生產醫療口罩的申請書。
在2020年的2月底,中國口罩產能飆升了5倍以上。
這個時候,限制口罩生產數量并不是產能,而是原材料,因為熔噴布嚴重不足,價格也從每噸兩萬元,飆升至每噸七十萬元。
而當時的熔噴布主要依賴進口,2019年的中國產能只占據全球1%的份額。
大多數生產設備也從國外采購。
按照2019年公開資料顯示,熔噴布的生產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科學、流體力學、紡絲工藝等多學科的知識。
屬于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
國外諸多企業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技術積累,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工藝與核心技術。
看似簡單的熔噴布,纖維的直徑、長度和分布以及均勻度等參數,會影響熔噴布的過濾效率、透氣性等關鍵性能。
國外企業在這方面也擁有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當時的中國,無法在短期內突破相關技術瓶頸。
而德國和美國等企業所生產的熔噴布,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生產出的熔噴布質量穩定、性能也比較優異,占據高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而熔噴布生產設備價格昂貴且技術復雜,關鍵部件存在缺口,設備交付周期比較長。
意味著國外企業在熔噴設備制造領域具有壟斷地位,掌握著核心設備的生產技術和制造工藝。
比如說熔噴設備的熔噴頭,就是關鍵零部件。
對于設計和制造精度要求極高,國外企業生產的熔噴頭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噴絲效果,提高熔噴布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國內企業在設備制造方面起步比較晚,技術水平有限,難以生產出能媲美國外的設備。
大多依賴進口。
同時進口設備的價格比較高昂,而且供貨的周期也比較長。
這就導致我們的國產熔噴布產業的發展和產能擴張速度,一直沒有得到提升。
但是在疫情來臨之后,中石化決定投資2億建設熔噴布生產線,所有設備緊急進行國產化研發。
到了2022年3月份,國內熔噴布生產線正式運行,第一塊合格的國產熔噴布產品出廠,質量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按照正常來說,全新建設一條熔噴布的生產線,僅采購設備就需要半年的時間。
如果要自行研發所有零部件,至少需要數年的時間。
結果看似屬于高科技的熔噴布,在中石化從研發到建設生產線,再到調試設備,只用了11天就搞定了。
還實現了熔噴布國產化,徹底打破了國外對我們的壟斷。
隨后大家就再也不擔心口罩會斷供了。
這一點,想必很多人當時有明顯的感覺,那就是隨處都可以買到口罩。
事實上,關于熔噴布生產線國產化這件事,不是外國卡脖子不賣設備,而是等到外國貨輪抵達中國,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中國打破,國外的熔噴布壟斷】
對于當時的中國而言,真的屬于時間不等人。
只能選擇盡快國產化。
而中石化的工程師也將全國可以搜集到的替代品全部找到。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所有設備只用了幾天就運往中石化的車間連夜測試。
當時也顧不上所謂成本,我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盡快實現熔噴布國產化。
到了2020年4月,我國跨界轉產口罩的獲批企業達到2993家。
同年我國對外出口2240億只口罩,相當于為中國以外的國家,每個人提供了近40只口罩。
即便如此,還是被訂單限制了上限,也就是說2240億只口罩,也不是我們的產能上限。
這就可以看得出來,半個月的時間,產能直接翻了五倍,一個月之后產能飽和,擴產的速度被訂單限制。
這才是我國戰時正常的暴產能速度。
對此,自然可以認為,所謂平時月產50萬,戰時為70萬的說法,自然就是看不起我們,甚至是侮辱。
要知道,我國無人機制造企業超過2300家,如今屬于供大于求。
嚴重缺少訂單。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表示月產量為50萬架,就算是真的,也是因為只有50萬架的訂單。
我們沒有必要多生產一架。
換個角度來看,是不是可以認為,有500萬的訂單,那產量就是500萬,有5000萬的訂單,產量就是5000萬?
畢竟,我國擁有整套無人機產業鏈,所有的零部件和生產設備全部國產化。
就連技術和知識產權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中國工業實力,領先全球】
對此,君明可以說,所有具有這樣特征的產品,在我國就相當于產能無限,有多少訂單,我們就能生產多少。
也可以說,俄羅斯也許是經過三年多的沖突,丟失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做夢都不敢做的大一點。
下次,下次俄羅斯一定要記住,凡是涉及到中國產能和工業實力,一定要往大了說,越大越好。
涉及到中國武器裝備的實力,一定要往小了說,越小越好。
至于其中的原因,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說也是白說。
畢竟,智者才能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