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你的肩膀好像被凍住了!肩膀里面包裹關節的那層袋子(關節囊)發炎、變厚、變緊了,導致肩膀活動困難、疼痛。它還有個形象的名字叫“凍結肩”或“五十肩”(因為40-60歲人群多見)。
為什么會得?
最主要原因:肩膀長時間不動!比如手臂骨折打了石膏、中風后手臂活動少、手術后不敢動肩膀。
其他風險:年齡(40歲以上風險高,尤其女性)、糖尿病、甲狀腺問題、心臟病、帕金森病等。
不一定有明確原因:有時就是不知不覺發生了。
它怎么發展的?
1. “凍住”期(疼!):肩膀一動就疼,越來越僵。可能持續2-9個月。晚上可能疼得更厲害,影響睡覺。
2. “凍結”期(僵!):疼痛可能減輕一點,但僵硬達到頂峰,動起來非常困難。可能持續4-12個月。
3. “解凍”期(緩~):僵硬慢慢減輕,活動范圍逐漸恢復。這個過程最慢,可能持續5-24個月。
整個過程可能長達1-3年!雖然很多人能自己慢慢好起來,但積極治療能縮短時間、減輕痛苦。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
主要感覺:肩膀疼痛 + 活動困難(梳頭、穿衣、摸后背、抬手都費勁)。
醫生診斷:醫生會讓你自己活動肩膀(看你能動多少),再幫你活動肩膀(看被動能動多少),兩者都受限是重要特征。可能會拍片子(X光、MRI等)主要是為了排除其他問題(比如骨折、肩袖撕裂)。
怎么治?
核心是動起來!物理治療(康復鍛煉)是重中之重!在醫生指導下,堅持做專門的拉伸和活動度練習。疼也要在能忍受的范圍內動,不然更僵!
緩解疼痛:
止痛消炎藥:如布洛芬等(按醫囑服用)。
打封閉(注射):往關節里打點藥(激素+麻藥),能較快減輕疼痛和炎癥,尤其在早期效果好。
熱敷/冷敷:看哪個對你緩解疼痛更有效就用哪個。
嚴重或頑固的情況:
液壓擴張:往關節里打無菌水,撐開粘連的組織。
麻醉下手法松解:全麻后,醫生幫你把僵硬的肩膀掰開。
微創手術(關節鏡):很少需要。在肩膀開幾個小孔,用攝像頭和工具進去把粘連的組織松綁。效果通常不錯。
重要提醒并不是所有肩膀痛都是肩周炎!心臟病、膽囊問題、頸椎病、肩袖損傷、甚至腫瘤也可能引起肩膀痛。別自己瞎猜亂治,先找醫生確診!
別怕打封閉:局部打藥,劑量小,短期用幾次很安全,能有效緩解疼痛利于鍛煉。
堅持鍛煉是關鍵:治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是否能堅持做康復練習。
在家可以試試這些動作(在醫生同意且無劇痛的前提下):
1. 甩手:站直,輕輕前后甩胳膊,幅度慢慢加大。30下一組,做3組。
2. 畫圈:面對墻,用手指在墻上慢慢畫圈(從小圈開始)。30圈一組,做3組。
3. 爬墻:側身對墻,用患側手指像走路一樣在墻上往上爬,到最高點做個記號,下次爭取超過它。20-30次。
4. 毛巾操:兩手在身后抓住長毛巾兩端(一手上一手下),下面的手往下拉,上面的手被動往上抬(感覺肩膀前側拉伸)。30下一組,做3組。
5. 展翅:站直或坐直,雙臂向兩側平舉(像飛機翅膀),盡量抬到90度,堅持10-15秒放下。30次一組,做3組。
原則是動作要慢,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活動,感覺有拉伸感但不引起劇烈疼痛。每天堅持!
怎么預防和避免復發?
最重要:別讓肩膀閑著!尤其受傷、手術后,在醫生指導下盡早開始安全活動。
坐久了動一動:辦公、看手機45分鐘,起來活動下肩膀(轉轉圈、聳聳肩、擴擴胸)。
注意保暖:避免肩膀受涼,尤其是睡覺時蓋好。
控制基礎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