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正從過去的盲目擴張,轉變為健康可秩序發展。
6月20日,財政部公布了我國5月份的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了14.6%至1941億元,今年5月份全國賣地不足2000億元,這是2015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賣地收入下滑,其中最受影響的當然是地方,過去全國許多地方都一定程度上依賴土地出讓金,現在隨著土地出讓金大減,地方的壓力也在增加。
今年前五個月,全國財政總收入達到11.2萬億元,由于土地出讓金收入下滑,這個數字盡管很高,但仍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赤字。
刺激增長,當然需要花錢。在前五個月總收入達到11.2萬億元的同時,總支出也躍升至14.5萬億元,這也導致預算赤字達到了3.3萬億元。
看起來這不是一個好的信號,但對房地產而言,這顯然是一件大好事,從無序發展盲目擴張,到健康可持續發展,房地產這回總算是穩了。
凡事無絕對,土地出讓金回到十年前,對宏觀經濟短期內造成了一定的拖累效應,但如果任由房地產無序發展,未來的損害也一定會更大。
高盛經濟師王立升在上述數據發布后的報告中寫道:“我們維持對今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可能進一步下降至5至10%的預測,并繼續認為房地產建設和投資領域尚未觸底。”
高盛能夠做出這樣的預測,并不意外。
其中的關鍵仍然在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來看不是稀缺,而是供給過剩。
如果以一二線城市單獨來看,房地產當然還是稀缺的資源,但全國的一二線城市全部加在一起,顯然也無法代表全國基本盤。
因此,在除開一二線城市之后,其他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早已經面臨飽和,甚至不乏一些樓盤成為“鬼城”。
早在幾年前,社科院專家就認為,我國當下的城市規劃足以容納34億人居住,而我國目前人口也不過14億人,從這個角度出發,全國房地產市場的飽和,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夸張的地步。
這也能夠解釋土地出讓金大幅下滑。不是沒有土地可賣,而是就市場的角度來看,拿來土地繼續蓋樓,已經失去了價值。
今年前五個月,全國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為11281億元,同比下降11.9%,較2024年同期(12810億元)直接減少1529億元。
而2024年全年,我國土地出讓收入為48699億元,同比2023年下降16%(2023年為57996億元),減少了9297億元。
如果按照高盛的預測,今年土地出讓收入還會在2024年的基礎之上下降5至10個百分點,那么今年我國土地出讓收入,可能為保持在4萬億元左右。
和峰值2021年相比的話,短短四年時間,賣地收入已經下滑一半以上。那一年不僅僅是房價的巔峰,也是我國賣地收入的巔峰,一年時間創造了8.7萬億元的賣地收入,堪稱神話。
但如今,再也回不去了。
從歷史數據對比來看,我們很容易發現房價和土地出讓金直接的關系,房價越高,總體的來說賣地收入也越好,反過來房價越低,賣地收入似乎也會減少。
看起來這很合乎邏輯,但實際上也暴露了國內地產開發商的短視,只知道跟風市場,卻從未考慮過市場的長期發展。
造成今天的局面,對房地產市場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對房地產市場來說,現在賣地收入下滑,有利于市場健康發展,并消化過剩產能,但壓力加大的,無疑就是地方。
2020年時,土地出讓金占地方財政的比例高達30%,到了今年,已經縮減至21.5%,縮減的錢能夠從哪里彌補呢?
除了常規性鼓勵消費之外,只能夠通過節流來完成。
更大的問題還不僅僅是地方的開支收入,相比之下,債務才是一個巨無霸。
地方城投平臺土地抵押資產價值縮水,疊加土地收入減少,部分高負債地區償債指標可能還會惡化。
地方沒錢,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收入,但在短期之內,這仍然是一個大問題,于是乎房地產稅也就順應時代出現了。
今年前五個月,全國房產稅收已經來到了2000億元,同比增長11%,其增速也居各種稅種前列,盡管目前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完全鋪開,但該稅種的普及,大概率也只是時間問題。
從增長來看,房地產行業過去一直都是支柱型產業,地方依賴賣地提供收入,大量的農民工進城也催動了住房需求,宏觀上還能夠帶動GDP增長,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但我們蓋樓的速度,顯然要遠遠大于人們對住房的需求。
隨著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房地產迎來過剩時代,也幾乎是注定的;一個過剩的時代,開發商拿地意愿減弱,賣地收入下滑,這些也都在情理之中。
真正重要的其實還是路徑依賴。
一個過去的支柱型產業,現在進入到了下行期,短期內我們還無法徹底擺脫地產帶來的拖累影響,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長期來看,我們能否重新找到一個新的增長點,從而擺脫房地產帶來的負面效應,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新的增長點,制造業轉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這些看起來都是增長點,但歸根結底,支撐這些要素發展下去的,最終還是消費。
消費就是需求,只有有了需求,才會有生產,才會有供給。
因此,要想滿足這一切的前提條件,說到底還是14億人口的消費能力;今天我們仍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消費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我們創造了消費的環境和氛圍,那么我們距離轉型成功,其實也就只有一步之遙。
而這一步之遙,目前我們已經成功邁出去了半步。
房地產的未來,就是一二線繼續發展,三四五線去庫存的模式,短期內的陣痛,也是為了長期更好的發展,就這一點來說,房地產未來仍然可期。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