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關稅協議落地:表面吃虧,越南為啥還答應?
今天特朗普突然宣布,美國和越南達成了關稅協議,還說是他親自跟越南方面拍板的。離他之前定的最后期限只剩一周,這時間卡得夠緊。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協議對越南不算友好。
美國收20%關稅,越南零關稅:越南賣給美國的東西要被征20%的稅,以后出口量估計得下滑。但美國賣給越南的東西零關稅,好在越南本身買美國貨不多,沖擊不算太大。
轉口貿易狠收40%關稅:這才是關鍵!以前很多東大商品通過越南“洗個澡”再出口美國,現在這條路被堵死了。特朗普明擺著是沖著東大來的,越南等于是當了回“擋箭牌”。
但越南為啥愿意簽?其實政治賬比經濟賬更重要:越南和東大在島礁、歷史上有疙瘩,心里跟東大不親近,一直想往西方靠攏。美國正好借機拉攏,承諾放松技術限制,兩邊等于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各取所需。
全球關稅談判:誰是硬骨頭?誰只能妥協?
現在明擺著,大部分國家在特朗普面前只能低頭:
加拿大、韓國、印度這些:美國沒往他們“命根子”上捅,雖然談判費勁,但最終還是得妥協。比如韓國,汽車產業雖然重要,但美國沒下死手,只能談個“不那么要命”的條件。
最難啃的是歐盟和日本:
歐盟:經濟體量大,底氣足。特朗普提過分要求?歐盟直接反制,你敢加稅我就敢報復,談起來肯定拉鋸。
日本:特朗普這次太狠,直接對汽車產業加稅。日本汽車利潤大頭全在北美市場,要是妥協了,等于斷了命脈。首相石破茂就算被美國施壓,也絕對不敢松口。
美東“關稅協議”是真是假?其實是稀土換資源的買賣
網上有人說美東達成了“第三份關稅協議”,這純屬搞錯了。實際上,美國和東大最近的動作,本質是“稀土換資源”的交易:
美國放松制裁:恢復對東大的乙烷出口(重要化工原料),開放西門子的EDA芯片設計軟件。
東大讓步:解除稀土出口限制。歐美沒稀土簡直抓瞎,只能用放松制裁來換。
這事兒跟關稅沒啥關系,就是互相掐脖子后的妥協。但接下來的美東關稅談判才是真硬仗,畢竟美國想重振汽車、重工業,而東大是主要“對手”,談起來肯定火花四濺。
特朗普打關稅戰的真實目的:不是為了還債,而是要“重塑美國”
很多人以為特朗普加關稅是為了還美債,這純屬誤解。美國剛通過法案提高國債上限,印錢接著花,根本不是沒錢還的問題。他的真實目的有三個:
1.重振汽車和重工業:
汽車產業是工業強國的根基,美國當年多厲害,現在海外市場被日韓歐搶走不少。加關稅就是為了保護本土汽車,減少外來品牌沖擊。
鋼鐵、鋁這些重工業涉及造船、基建,特朗普喊的“制造業回流”,指的就是這些能撐住產業基礎的大塊頭,不是讓衣服鞋子廠回來。
2.卡死稀土命脈:
稀土是信息化時代的“維生素”,芯片、新能源啥都離不開。美國現在嚴重依賴東大供應,被卡得難受,所以急著自己搞稀土產業,擺脫依賴。
3.逼東大“脫鉤斷鏈”:
堵死轉口貿易,就是想讓東大企業沒法通過第三國賣貨給美國,只能把工廠遷到越南、墨西哥這些地方。這樣一來,東大的產業鏈可能被拆分,美國就能趁機搶市場份額。
普通老百姓該咋看?這盤棋跟咱生活啥關系?
買東西可能變貴:美國加關稅,越南出口成本上升,說不定會漲價。但東大商品要是被堵在門外,美國本土貨價格可能也會漲,畢竟少了競爭。
產業轉移加速:很多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可能真得往東南亞、墨西哥搬,以后就業、供應鏈都可能受影響。
稀土博弈影響科技:美國要是卡不住稀土,芯片制裁就沒法徹底落地;但要是東大稀土出口被限制,全球高科技產業都得跟著哆嗦。
說白了,特朗普這通操作,就是想把全球產業鏈按美國的想法“洗牌”。但能不能成呢?歐盟和日本會不會讓步?東大又該怎么接招?這棋才下到一半,后面熱鬧事兒還多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