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經貿圈子里最抓馬的新聞是什么?不是某個小國貨幣崩盤,也不是歐洲又吵吵著要加稅,而是美國突然對中方擺出了前所未有的“求和”姿態。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美方還在高調宣布要對全球加征關稅,現在卻急吼吼地要和中方坐下來談——這畫風轉變得,連華爾街的資深分析師都撓破了頭。
一、關稅戰打成“爛尾樓”,美國不得不認栽
先說說美國現在的尷尬處境。今年4月,美方信誓旦旦地宣布給75個國家90天的關稅暫緩期,擺出一副“不妥協就加稅”的架勢。結果呢?90天過去了,真正談成的協議只有3份,其中兩份(美英、美越)還卡在細節上沒簽字。更打臉的是,中方直接對美方的關稅政策發起反制,直接導致全球只有2個國家向美國妥協。
特朗普(資料圖)
這數據簡直是把美國的臉按在地上摩擦。更要命的是,中美之前約定的關稅豁免期8月12日就要到期了。美方現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財長貝森特公開放風說“未來幾周要和中方會談”,甚至主動提出時間地點都可以商量——這哪是談判,簡直是求著中方賞臉見面。
二、芯片領域突然松口,美國在打什么算盤?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最近在芯片問題上突然對中方“網開一面”。AMD的MI308芯片被批準重新申請對華出口,英偉達的H20芯片更是直接拿到了“通行證”。要知道,就在幾個月前,美方還在拼命限制對華芯片出口,現在卻主動給芯片企業開綠燈,這180度大轉彎背后,顯然是在釋放某種信號。
有分析認為,美國這是想用芯片合作當籌碼,換取中方在其他貿易問題上的讓步。但問題是,中國芯片產業這兩年突飛猛進,早就不怕美國的封鎖了。現在美國主動松口,與其說是“施舍”,不如說是“認慫”——畢竟,再封鎖下去,中國芯片技術可能就要反超了。
特朗普(資料圖)
三、談判桌上,美國這次真的“服軟”了?
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美方這次談判的態度確實和之前不太一樣。貝森特明確表示,談判會“非常良好”,甚至愿意討論貿易以外的合作領域。要知道,過去美國談判代表可都是把“美國優先”掛在嘴邊的,現在突然改口說“可以談更多”,這轉變不可謂不大。
更關鍵的是,美方這次在時間地點上都表現得異常靈活。原本8月9日到期的關稅暫緩期被硬生生拖到8月12日,就是為了給談判留出時間。甚至有消息說,如果中方覺得不方便,談判地點都可以選在第三國——這種“遷就”的態度,在以往的中美談判中可是很少見的。
四、美國的“B計劃”:拿小國撒氣?
不過,美國這次對中方“服軟”,并不意味著它放棄了貿易施壓的策略。相反,特朗普最近放話稱,可能要對100多個較小國家征收超過10%的關稅。這招“柿子專挑軟的捏”玩得倒是挺溜——既然治不了中國,那就找其他國家“薅羊毛”唄。
但問題是,這種策略真的管用嗎?巴西總統盧拉就說過,特朗普只尊重那些“不怕硬剛”的談判對手。現在美國對中方小心翼翼,對小國卻頤指氣使,這種雙重標準遲早會反噬自己。畢竟,國際社會又不是傻子,誰愿意和一個“欺軟怕硬”的國家打交道?
芯片(資料圖)
五、中方態度很明確:看美方表現再說
面對美國的“熱情”示好,中方的態度倒是出奇地淡定。既沒有急著官宣談判時間,也沒有明確表態會不會讓步。這種“以靜制動”的策略,其實就是在給美國施壓——你要是真想談,就得拿出誠意來;要是還想著玩“極限施壓”的老把戲,那就免談。
畢竟,中國現在手里捏著的牌太多了。無論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還是快速崛起的科技產業,都是美國無法忽視的籌碼。現在美國主動求和,中方當然要好好評估一下:你到底能讓步多少?能不能真正取消那些不合理關稅?如果只是想“緩兵之計”,那中方也沒必要急著點頭。
結語:美國“下血本”的背后,是貿易霸權的衰落
從關稅戰潰敗到芯片領域讓步,從調整談判態度到轉向小國施壓,美國這一系列操作背后,其實反映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全球經貿格局深刻變革的今天,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已經行不通了。
特朗普政府現在急著和中方談妥,說白了就是認清了一個事實:繼續和中國打貿易戰,美國只會輸得更慘。但問題是,如果美方只是想通過“緩兵之計”來爭取時間,而不是真正改變貿易政策,那這場談判最終可能還是會無疾而終。
畢竟,在國際經貿博弈中,實力才是硬道理。中國不怕談,但更不怕不談——畢竟,市場在我們手里,技術在我們手里,未來也在我們手里。美國要是真想談,就得拿出足夠的誠意;要是還想玩“極限施壓”的老套路,那就等著被現實狠狠打臉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