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替美國發聲,絕不當下一個車臣,這才是普里戈津叛亂的原因,
2023年6月23日,普里戈津帶著瓦格納殺向莫斯科,震驚了全球。有人說他一時沖動,也有人說他替美國唱戲。但如果你認真聽聽他那幾段錄音,再回頭看看瓦格納這些年的演變,就會發現,這不是一場單純的兵變,而是一場權力、利益和生存空間之間的全面攤牌。
一場不愿被閹割的反擊
普里戈津不是瘋子,他是個老江湖。他從來就不是正兒八經的軍人,而是個混過監獄、炒過熱狗、給克里姆林宮送過盒飯的商人。他靠軍火、關系和膽子,一點點把瓦格納養成了一支在非洲、烏克蘭、敘利亞都有生意的“半官方”軍隊。關鍵是——不歸俄國防部管,只聽他普里戈津的。
而這,正是問題的根。
2023年6月,俄國防部突然宣布:所有志愿部隊必須簽字“入編”,歸軍方指揮。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瓦格納從今天開始不再屬于你普里戈津了。權力、人、槍、錢,全得上交。
普里戈津當然不干。這不是整編,這是滅門。他公開撕破臉,罵國防部長紹伊古是“叛徒”“戰五渣”,還指控軍方故意不給瓦格納彈藥,想把他們耗死在巴赫穆特戰場上。能公開罵到這份上,說明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他怕的不是普京,是“卡德羅夫模式”
普里戈津最怕的,不是上軍事法庭,而是被“收編”。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瓦格納不是車臣。”
什么意思?車臣當年跟俄打了兩場血仗,后來卡德羅夫選擇了跪,在普京的庇護下活成了一個表面風光、實際被鉗制的“看門人”。今天的卡德羅夫再也不是那個能挑俄軍后背骨的車臣指揮官了,只是個領著預算、逢迎上意的“總管”。
普里戈津不想這么活。他的瓦格納不是靠國家養的,是靠“自己打仗、自己掙錢”的。他要的,是自主權,是在敘利亞接合同、在非洲挖金礦、在烏克蘭打硬仗,然后自己決定打到哪一步、收多少錢、誰來談判。
如果被編進俄軍,他什么都不是了。
“美式臺詞”不是投誠,是武器
普里戈津在叛亂時說了一句讓人瞠目結舌的話:“烏克蘭沒有威脅,是軍方騙了總統。”這話聽著像美歐智庫寫的,不像一個俄國愛國者會說出來。
于是很多人說他“替美國發聲”“唱美國的調子”。但別忘了,他說這話的時候,手里還有幾千號人,正開著坦克往莫斯科走。他不是在給美國投誠,他是在給自己博空間——爭取國際同情,爭取國內共鳴,也許還想看普京能不能下決心砍掉紹伊古這顆棋子。
說白了,這是他在拿“外部聲音”對沖“內部打壓”。用美國的邏輯去罵俄國軍頭,未必是立場問題,更像是策略。
他不是要變節,而是想告訴克里姆林宮:“如果你們不讓我活,那我就讓你們難堪。”
莫斯科沒被打,但紅線被踩了
普里戈津的車隊只差200公里就進了莫斯科。這不是演習,這是赤裸裸的軍事威脅。
最后瓦格納撤了,普里戈津被“流放”白俄羅斯,刑事指控也被撤銷。但那不是因為他妥協了,而是因為普京還沒準備好付出內戰代價。
這場叛亂雖然“和平落幕”,但政治后果遠未結束。俄羅斯軍隊的威信和統一被嚴重撕裂,普京“強人”形象第一次出現裂痕。而且,一支擁有重裝備、忠于個人、不歸國家管制的私軍,能殺到首都門口不被攔住,這說明俄內部早已不是鐵板一塊。
結局是暫時的,火種還在
別被“瓦格納撤了”迷惑。普里戈津只是換了個方式活著,瓦格納也不會真的解散。非洲的業務、烏克蘭的殘余力量,依舊是克宮無法完全掌控的變量。
而且他打出來的這一槍,讓很多人看清了俄羅斯的現實:高層內斗,軍隊體系混亂,普京能依靠的人越來越少。更要命的是,這種混亂,一旦放在烏克蘭戰場上,只會帶來更大的戰略崩塌。
普里戈津最終沒能掀翻克宮,但他提醒了所有人:在俄這個體制里,“忠誠”是租的,“刀”才是自己的。
而瓦格納,暫時收了刀,但未必徹底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