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又有一部掃黑反腐劇拍進了觀眾們心坎里。
央視正在熱播的《以法之名》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吧,作為一部由多位老戲骨、實力派演員加持的大劇,一上線熱度就沖到了站內的榜一。
就連劇中的一句“誰在栽贓,誰在陷害”的臺詞就引得全網的模仿學習,似乎有前年《狂飆》全民追劇那味道了。
別的不說,就看這部劇在微博取得了9.1的超高分就知道劇的實力有多強了。
在這部《以法之名》的身上,不光看到了爆劇的樣子,更看到了一部“高質量”劇的內核。
以至于網友在看完了之后發出感嘆:感謝央媽讓自己吃到了“細糠”。
是啊,在這個短劇、網劇盛行的形勢下,很多劇都開始以流量為主、質量為輔了,拍劇時長短、請的演員也都是流量咖。
主打一個“流量”之上,壓根不關心質量如何。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爆劇多,但高質量劇卻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好在,央視又一次出手了,為大家帶來了這部長劇《以法之名》。
就連“人民網評”在看完了這部劇之后也忍不住出來發表看法了,一句話道出了觀眾們的心聲:
《以法之名》,法治實踐與影視的完美結合。
短短12個字,哪怕全文只字沒有提到演技,依然句句都說進了觀眾們的心坎里。
這就是一部優秀劇的實力!
回看這些年以來同類型的劇不是沒有,但真正能引得觀眾共鳴的幾乎沒有。
所以一直以來,《人民的名字》都是大家的“白月光”之作,直到這部《以法之名》的出現又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在這次的點評中,人民網評是這樣說的。
該劇多次融入了“檢察偵查”領域的真實案例,既符合實際又容易引起觀眾共鳴,更完美的實現了法治實踐與影視的完美結合。
然而事實的確如此,現在有太多的劇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懸浮”,拍出來的內容不接地氣、晦澀難懂。
所以很多觀眾們不愛看,而這部劇就不一樣了,融入的案例都是真實的事件,就連檢察部都是那么的真實!
尤其是劇中的第十一檢察部,主打的就是一個“刀刃向內”,而且劇中的每一場審訊戲都是以真實的法律邏輯與現實邏輯為基礎的。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嘴蔣欣的演技了,劇中她的每一場審訊戲都堪稱名場面。
審訊黑社會頭目萬海時,她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問的問題也是直戳重點,一句話就能問出核心問題。
再加上那壓迫感十足的眼神,直接把黑社會大佬都問的啞口無言。
除了劇情、演員之外,這次人民網評還說了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有關于劇組當時拍攝的故事。
這下我們才知道,原來這部劇歷時了3年才完成整部劇的創作!
要知道現在很多的劇兩三個月都拍完了,很少有劇組能這么用心下功夫的拍出一部長劇。
但《以法之名》不是這樣的,創作者歷時了3年,奔赴了4個省份、十幾個的城市“采風”找靈感,為的就是能拍出一部最真實真接地氣的作品。
不光走過的地方多,他還一路從最高檢到基層單位走訪,采訪了超過100位的檢察官,同時查閱了大量的卷宗。
就是沖這一點,這部劇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
難怪大家在看劇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劇情這么的真實、帶感,原來背后的創作者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努力。
這還沒完,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該劇在故事線、人物線上的編排與同類型題材劇做出了不一樣的結構。
摒棄了傳統的結構,采用的則是更為精彩的設計,讓觀眾們全方位的了解到了人民檢察官的日常與工作。
正如最后人民網評所說的那樣:
“既展現了當代中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果,又體現了司法為民的精神內涵。”
最后,就是這部劇在人物創作手法上的小巧思了。
其中一定要說的就是男二李光潔了,他飾演的李人駿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可算是把大家給難倒了!
正當大家以為他是壞人的時候又出現了一些事讓人覺得他是好人。
還有馮嘉怡飾演的局長,你說他是壞人吧,他也沒干什么壞事,反而還把關鍵證據給了工作人員。
但要說是好人吧,他卻一直在阻止萬海案的深入調查。
就是這樣的來回橫跳,讓觀眾們對于劇情越來越上頭!
但不管怎么說,這部《以法之名》是真真實實拍進了觀眾們的心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
你們覺得反腐掃黑劇的“天花板”是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