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后,特朗普的自負情緒愈發膨脹。近期,他可謂“成果頗豐”:美國國際開發署被宣布解散,參議院更以51票贊成、50票反對的微弱優勢,艱難通過了特朗普寄予厚望的“大而美”法案,這讓他倍感舒心與得意。
特朗普的得意并未持續太久。奧巴馬與小布什紛紛發聲,指出關閉國際開發署將嚴重損害美國利益,眾多政壇重量級人物也發出警告,稱“大而美”法案將使美國債務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甚至可能將美國推向“破產”的邊緣。目前,美國眾議院仍在就該法案能否通過展開激烈辯論,特朗普能否最終笑傲政壇,仍是未知之數。
正當特朗普摩拳擦掌,準備對歐盟、日本、伊朗和俄羅斯等國展開極限施壓之際,新的變數卻悄然降臨。
不到24小時,特朗普接連遭遇4大噩耗!
第一件事,美國20個州集體“發難”,特朗普遭多方聯手“逼宮”
特朗普或許并非美國歷史上聲名最為顯赫的總統,但絕對堪稱“官司纏身”最多的總統。
據新華社消息,7月1日,美國20個州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聯邦法院發起了訴訟。這20個州的總檢察長指出,特朗普所支持的“共享醫療保險數據”舉措,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
在此次訴訟事件中,加利福尼亞州在州長紐森的帶領下,再次充當起反對特朗普政策的“排頭兵”。
此前特朗普政府推行關稅政策時,加州也曾提出法律挑戰。
1日,加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稱特朗普政府數據共享顛覆了全民醫保隱私保護原則,在移民社區引發恐懼,導致未入籍居民及其家人患病后不敢就醫,或引發健康危機甚至死亡。此前加州就貿易戰起訴過特朗普,特朗普再入主白宮后,民主黨州也常起訴他,國際社會已不奇怪。但特朗普不容忍多州聯合起訴,視其為“反叛”。關鍵在于加州等民主黨州是否妥協,其實民主黨州不會輕易放過針對特朗普的機會。此外,特朗普對國會掌控力漸弱,民主黨議員會設法應對他。
第二件事,默克爾再度出山,矛頭直指美國。
在大西洋彼岸的德國也出現了新動態,已卸任總理職務多年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于7月2日公開發聲,對特朗普政府最新出臺的關稅政策提出批評。
默克爾指出,當面臨特朗普帶來的關稅威脅時,歐盟各成員國務必保持團結一致,防止任何單一國家獨自承受沖擊。她認為,歐盟應當通過談判來化解問題,而非對美國心生懼意。
此前,特朗普向歐盟發出最后通牒,宣稱若美歐談判在7月9日前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他將針對歐盟產品征收高達50%的關稅。
身為歐盟的“鐵娘子”,默克爾在德國乃至整個歐盟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此時她挺身而出,呼吁歐盟團結,無疑是為歐盟成員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讓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隨后,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公開表明立場,將對美國施加的關稅壓力采取反制舉措。
早在6月底,馬克龍就曾表示,法國“必須動用一切可行手段來應對美國的關稅措施”,同時支持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快速且務實”的解決方案。
馬克龍還強調,倘若美國堅持維持10%的關稅,歐洲將不得不針對美國產業采取等值的回應措施,以此捍衛歐盟的經濟利益。
7月9日這一關鍵時間節點正悄然臨近,從當前局勢來看,歐盟似乎并未流露出向美國施壓妥協的意愿。在“是否與美國徹底分道揚鑣”這一至關重要的議題上,歐盟內部遠未達成統一意見,分歧極為明顯。鑒于當下這般態勢,美國或許會趁此機會,逐一對歐盟成員國展開勸說,以此阻礙歐盟形成統一的協議立場。所以,在最終結果尚未明朗之前,誰也無法確鑿地判斷美歐之間的貿易談判是否會走向破裂的結局。
第三件事,以色列再度遭遇襲擊,美國這下開始慌神了。
當地時間7月2日傍晚,以色列南部城市斯代羅特拉響防空警報,以國防軍稱正全面調查。部分媒體稱因監測到加沙地帶火箭彈射向該城。以軍表示監測到兩個“空中目標”從加沙地帶發射,已成功攔截,暫無人員傷亡報告。
之前,7月1日晚,也門胡塞武裝宣布向以色列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和3架無人機,目標為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等4處地點。胡塞武裝發言人稱發射“巴勒斯坦 - 2”型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精準命中目標”,致機場運轉中斷。以多地防空警報拉響,遭胡塞武裝導彈與無人機聯合襲擊,其中高超音速導彈攻擊了本 - 古里安國際機場。
以色列表示將對胡塞武裝報復。以國防部長稱對待也門將如對待德黑蘭,將對胡塞武裝發動打擊,讓攻擊者付出代價。
7月2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一名高官透露,哈馬斯已做好簽署停火協議準備,但協議須徹底終結沖突。
幾乎在同一時刻,內塔尼亞胡對外宣稱,以色列方面正在全力以赴,致力于讓所有被扣押的人員能夠安全返回自己的家園,并且會將哈馬斯徹底鏟除。
以色列外交部卻表示,只要哈馬斯放下武器、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加沙沖突就可以在明天結束。
這不由得讓人疑惑不已:以色列到底想干什么?
實際上,在“要不要與哈馬斯談判”的問題上,以色列內部出現了分歧。內塔尼亞胡想要的,是徹底消滅哈馬斯,但要求內塔尼亞胡與哈馬斯談判的重要人物,也不少。
以色列強硬派,試圖趁機將加沙的一部分占為己有,但也有很多人認為,以色列應該在擊敗哈馬斯后從加沙撤軍。
美國一邊呼吁停火,一邊向以色列提供大量軍事支持。當然,只是暫時停火。
顯而易見,特朗普此番行動的真正意圖,乃是試圖以緩兵之策來迷惑伊朗與哈馬斯。
但毫無疑問的是,哈馬斯絕不會“放下武器、俯首稱臣”,伊朗同樣也不會對美國和以色列許下的承諾有絲毫信任。
內塔尼亞胡即將前往白宮訪問,此次訪問除總結近期相關損失外,或許還會與美方商討再度對伊朗實施打擊的計劃。在不久前以色列與伊朗的沖突中,內塔尼亞胡曾極力邀請特朗普對伊朗采取軍事打擊行動。
第四件事,伊朗向美國與以色列強硬放話。
7月2日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薩維表示,如果敵人再次對伊朗發動侵略,伊朗將做出更具毀滅性的回應。
伊朗方面宣稱,美國不僅為以色列提供全方位支持,甚至直接對伊朗發動攻擊行動。不過,伊朗迅速且果斷地展開反擊,憑借強硬舉措成功迫使美國和以色列在極短時間內倉皇撤離。
伊朗明確指出,倘若沒有美國及其盟友在背后強力支撐,以色列根本難以維持其現有的存在狀態。而美軍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軍事打擊這一極端行為的背后,伊朗認為是以色列已然面臨難以支撐的艱難局面。
據路透社7月1日報道,據兩名美國官員說,伊朗軍方上個月在波斯灣的船只上裝載了水雷,此舉加劇了華盛頓的憂慮,擔憂在以色列針對伊朗全國多地發動襲擊之后,德黑蘭正在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做好準備。
目前,關于“誰才是這場沖突中的最大贏家”這一問題,美國、伊朗和以色列三方依舊各持己見,未達成一致。7月1日,以色列國防部宣稱,在伊朗對以色列發起的導彈攻擊中,以色列成功攔截了86%的導彈,并且對伊朗無人機的攔截成功率更是超過了99%。
按照以色列的表態,本輪伊朗導彈襲擊已造成以各地至少30人受傷。
當然,這僅是以色列方面的公開表態。從特拉維夫與海法多次遭受炮火襲擊、眾多建筑被炸毀成廢墟的實際情況來看,以色列的實際傷亡人數或許遠超其公布的數據。
局勢緊張,一觸即發。以色列顯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接下來,且看美國將如何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