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游新聞報道稱,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提出一項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新法案,計劃對繼續進口俄能源的國家加征500%關稅,目標直指中國和印度。
格雷厄姆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透露,這項法案已獲得84名參議員支持,法案規定,任何國家若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卻未支持烏克蘭,其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被征收500%關稅。格雷厄姆明確點名中國和印度,稱兩國購買了俄羅斯70%的石油,變相支持普京。
特朗普(資料圖)
中方對此早有明確表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多次強調,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始終不變,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外部干擾。此前,中方已通過對等反制措施回應美國關稅施壓,并明確表示不會接受單方面的高額關稅威脅。
俄羅斯方面反應迅速。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格雷厄姆的言論并不令人意外,其立場早已被俄羅斯視為極端反俄表現。佩斯科夫質疑該法案的實際效果,認為其更多是政治表演,而非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印度的處境尤為尷尬。莫迪政府一方面希望維持與美國的貿易關系,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棄俄羅斯能源。G7峰會期間,莫迪未能與特朗普會晤,僅獲得一次通話機會。通話中,莫迪明確表態,巴印停火問題無需美國調解,拒絕任何外部干預。這一強硬回應被解讀為印度不愿在美俄之間選邊站隊。
特朗普的態度耐人尋味。盡管格雷厄姆聲稱獲得特朗普支持,但特朗普本人并未公開確認。特朗普曾表示暫緩對俄制裁,以便為和平談判創造條件。國務卿魯比奧也明確反對歐盟強化對俄制裁,稱特朗普不會支持此類措施。分析認為,特朗普更關注經濟利益,尤其是對華貿易談判,而非激化與俄羅斯的矛盾。
特朗普(資料圖)
從經濟角度看,500%關稅的威脅更多是政治姿態。中國已證明其反制能力,不會因美方威脅而改變立場。印度同樣面臨兩難選擇,既想擴大對美出口,又無法完全切斷與俄能源合作。
中俄印三國在能源和貿易領域的合作已形成穩固三角。俄羅斯提供能源,中國負責制造,印度則試圖在兩者間尋找平衡。美國的制裁法案試圖打破這一平衡,但實際效果存疑。中國不會因關稅威脅改變對俄合作,俄羅斯也早已適應西方制裁,印度則可能成為最大受害者。
從政治角度看,格雷厄姆的法案更像是對特朗普政府的施壓工具。共和黨內部對華鷹派勢力強大,通過渲染中俄威脅轉移國內矛盾。但特朗普面臨壓力,經濟問題仍是核心議題。若對華關稅戰升級,美國經濟可能進一步受損,這顯然不符合特朗普的利益。
印度的外交困境在于高估了自身籌碼。莫迪政府以為可以通過強硬表態換取美國讓步,卻忽視了特朗普的商人本性——利益至上。印度既無法替代中國在供應鏈中的地位,又不愿犧牲本國農業市場,這種搖擺態度只會讓美國更加輕視。
特朗普(資料圖)
未來局勢發展有三種可能:一是法案在參議院通過但特朗普否決,二是印度被迫讓步接受美國條件,三是印度堅持立場導致關稅生效。無論哪種結果,中美俄印四國博弈都將更加復雜。印度若繼續幻想左右逢源,最終可能付出沉重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已延長對俄制裁,美歐在對俄政策上出現分歧,特朗普政府更傾向于通過談判結束沖突。這種背景下,格雷厄姆的激進法案顯得格格不入,其政治意義遠大于實際價值。
印度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南亞地緣格局。若屈服于美國壓力,印度可能失去俄羅斯這一重要能源伙伴;若堅持對抗,又可能面臨經濟制裁。莫迪政府需要認清現實,中美俄三國博弈中,印度的影響力有限,盲目對抗只會損害自身利益。
這場關稅博弈最終可能無疾而終。美國無法承受與中國全面貿易競爭的后果,俄羅斯已適應制裁常態,印度則會在最后一刻尋求妥協。但無論如何,三國角力已讓印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莫迪政府需要拿出比強硬表態更務實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