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2025年7月1日,伊朗前空軍上尉阿塔·巴赫拉米坐在鏡頭前,滿臉寫著后悔。
他說出了一個憋了九年的秘密:要不是魯哈尼非要買法國陣風,伊朗早就有100架中國殲-10了。結果呢?啥也沒買著。
當年這個決策到底多離譜?伊朗空軍現在為啥這么慘?
作者-彤
那次讓人扼腕的錯過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100架殲-10差點就是伊朗的了。
2016年3月,當阿塔·巴赫拉米跟著空軍司令納西爾扎德踏上中國土地時,他眼中滿含期待。這個從小就對戰斗機著迷的德黑蘭小伙子,在德黑蘭大學學的是航空航天工程,從F-5輕型戰斗機一路飛到F-14A"雄貓",技術過硬得很。
成都的機庫里,殲-10CE靜靜地擺在那里,三角翼加鴨式布局,看著就威武。
中方介紹說,這家伙用的是國產WS-10B發動機,推力能到135千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能同時跟蹤10個目標、打4個。巴赫拉米聽了心里直癢癢,這數據比伊朗那些老古董強太多了。
更讓他興奮的是飛行表演。殲-10起飛快得像離弦的箭,爬升猛得像要撕裂天空,急轉彎、垂直爬升、桶滾,這些高難度動作做得行云流水。巴赫拉米心里拿它跟伊朗的F-14比,越比越覺得殲-10性價比高得離譜。
他甚至坐進了駕駛艙體驗。玻璃化座艙顯示屏,操控設計很人性化,比F-14那套老古董強了不知道多少倍。配的霹靂-15空空導彈射程能到200公里,對付以色列的F-16、F-15完全夠用。
巴赫拉米激動得當晚就在筆記本上寫滿了計劃。組建8個中隊,覆蓋伊朗西部和南部空域,總成本約50億美元。他還建議搭配空警-500預警機和數據鏈,構建完整作戰體系。在他看來,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納西爾扎德將軍也很滿意,表示回國就上報。巴赫拉米回程路上整理筆記,滿腦子都是殲-10在伊朗天空翱翔的畫面。他壓根沒想到,這個計劃會在德黑蘭撞上政治的南墻。
你說奇怪不奇怪,一個這么靠譜的軍事建議,咋就敗給了政治考量?這里頭的門道,還真不簡單。
政治算盤打得響,軍事賬算得稀爛
說起政治考量,魯哈尼當時確實有自己的小九九。
這位伊朗前總統可是個標準的親西方派,剛簽完核協議,正做著改善與西方關系的美夢呢。
在他眼里,法國的陣風戰機才是伊朗空軍的未來。別看這玩意兒單價高達2億美元,是殲-10的三倍,但架不住它有"外交紅利"啊。
魯哈尼的如意算盤打得挺響:買陣風能換取歐洲在核協議上的支持,一舉兩得。至于軍費預算常年不足80億美元的現實?那都不是事兒,政治收益更重要。
可巴赫拉米不這么想。回到德黑蘭后,他在空軍司令部會議上激烈反對陣風計劃。這小伙子準備了詳細的對比表格,像個較真的會計師一樣,一項一項地分析:陣風的維護成本是殲-10的三倍,法國的交付周期長達數年,還附加各種政治條件。
"從法國購買陣風,這可不是什么好事!"巴赫拉米在會上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懣。他強調,殲-10的霹靂-15導彈射程已經超越美制AIM-120,足以應對中東空戰需求。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技術支持靈活得多,不像法國那樣附加一堆政治條件。
但魯哈尼的顧問團壓根不聽這套。他們認為采購陣風能換取歐洲在核協議上的支持,外交紅利比軍事實用性重要得多。這群政客眼里,軍事裝備就是政治工具,技術指標都是次要的。
更離譜的是,法國人的態度還特別傲慢。不僅抬高價格,還要求30%的預付款,附加嚴格的使用限制,包括禁止對特定目標實施打擊。這哪是賣武器,簡直是賣大爺。
巴赫拉米被召到國防部,收到一份明確優先采購陣風的文件。他試圖再次陳述意見,結果被高層直接打斷。這場爭論讓他與軍方高層的裂痕越來越深,也動搖了他對體制的信心。
與法國的談判持續了好幾個月,就像肥皂劇一樣拖拖拉拉。最終,因為核協議問題,法國態度更加強硬,陣風采購徹底黃了。伊朗空軍竹籃打水一場空,什么新裝備都沒得到。
可惜啊,政治理想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當初的豪言壯語,后來都成了什么樣呢?
現實啪啪打臉,別人家的成功更扎心
2025年的"獅子行動",把魯哈尼當年的決策后果暴露得一覽無余。
以色列人這次是真的狠。F-35I隱身戰機像幽靈一樣,悄無聲息地飛進伊朗領空,對革命衛隊總部進行了精準斬首。更令人難堪的是,以色列無人機甚至大搖大擺飛入德黑蘭上空轟炸,伊朗防空部隊竟因懼怕以色列特工襲擊而不敢開火。
伊朗空軍的表現簡直慘不忍睹。那些F-14A因為航電老化,連安全升空都費勁,更別說跟以色列的先進貨色過招了。防空部隊試圖用F-5二代機伏擊F-35I,結果就像用彈弓對抗狙擊步槍,還沒升空就被壓制在跑道上。
短短十二天戰事中,伊朗損失了30%的現役戰機。自研的"巴瓦爾-373"防空系統和蘇制米格-29、美制F-14組成的攔截網,幾乎全軍覆沒。整個德黑蘭上空濃煙滾滾,街上亂成一團,那場面簡直不忍直視。
巴赫拉米痛心疾首地指出:"如果2016年采購了殲-10,現在早已交付完畢。以色列戰機進入伊朗領空前必須三思。"話里滿含著無奈和后悔。
最讓人心疼的是,這種打臉本來完全可以避免。巴基斯坦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人家現在多風光。
就在伊朗被以色列暴揍的同時,巴基斯坦空軍在印巴沖突中大放異彩。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在議會證實,巴方使用殲-10CE擊落印度三架陣風戰機和一架無人機,自身無一損失。殲-10CE配備的霹靂-15導彈展現出遠超預期的射程和精度,助巴基斯坦迅速奪取制空權。
這一戰果引發國際關注,連中國官媒都證實了殲-10CE的實戰表現。巴基斯坦的成功讓伊朗軍方悔得腸子都青了,社交媒體上,伊朗網友感嘆:"如果我們早買殲-10,以色列絕不敢如此囂張。"
更諷刺的是,伊朗還曾與俄羅斯簽署50架蘇-35采購協議,但因為俄烏沖突,俄方以"優先保障烏克蘭戰場"為由拖延交付。哪怕是有一個中隊蘇-35護航,伊朗也不至于在以色列面前如此無力反抗。
網友在軍事論壇上疾呼:"別把100億美元浪費在12架F-35上!買200架殲-10C和配套設備,再加100架梟龍戰機,這樣大家都會怕你!"可惜這些聲音,遲到了整整九年。
吃了這么大虧,伊朗總算醒悟了,可惜時機早就不是當年那個時機了。
現在想買,難了
面對慘痛教訓,伊朗終于意識到當年錯失的不僅是100架戰機,更是整個空軍現代化的戰略窗口。
6月底,停火協議簽署不到48小時,一架伊朗政府專機就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
帶隊的正是9年前考察殲-10的納西爾扎德,如今已是伊朗國防部長。據隨行人員透露,此行重點考察殲-10CE及配套生產線。
可現在想買,門檻高了不少。伊朗身邊的中東國家多與中國交好但和伊朗關系微妙,哈梅內伊年事已高繼任者政策不明,中方擔心技術可能流入第三國。
所以軍事專家推測,折中方案可能是中方提供散件組裝,或合資建立維修中心。
更要命的是時間和錢的問題。即便立即簽約,飛行員培訓也需一年,首批戰機最快2028年才能服役。而以色列正在接收第45架F-35I,未來兩年還將增購30架。時間窗口越來越小。
采購規模也大幅縮水。因為外匯短缺和付款方式問題,伊朗計劃采購36架殲-10CE,總價值約18億美元,遠低于2016年100架的設想。這點數量,連當年計劃的零頭都不到。
最關鍵的是,現代空戰早就不是單機的較量了。巴赫拉米在采訪中特別強調:"光有殲-10C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空戰是體系的對抗,沒有預警機和數據鏈支撐的單機再先進,也如同離群孤雁。"
伊朗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架戰斗機,還有相應作戰體系中的其它設備。別的國家花了數十年才部署完成,而以色列對伊朗的耐心可不夠多,不會給伊朗太多時間慢慢補課。
更深層的問題是,伊朗軍方調查顯示,防空部隊因內部派系矛盾,作戰意愿嚴重不足。就算現在買來了最先進的裝備,如果指揮體系不理順、士氣不振作,還是打不了硬仗。
網友在知乎等平臺討論:"為什么我們沒有殲-10C?"有人將矛頭直指魯哈尼,認為其外交幻想導致空軍落后。巴赫拉米如今定居德黑蘭,他拒絕美化魯哈尼的決策,堅稱其耽誤了空軍現代化的黃金時期。
買飛機容易,補課難。九年前錯過的不只是100架戰機,更是整個現代化的黃金期。
結語
買武器這事兒,從來都不只是技術活兒,更是眼光活兒。
伊朗這次栽跟頭,說到底還是政治浪漫主義碰上了軍事現實主義,結果當然是現實獲勝。有時候,一個決策錯了,代價可能要用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來償還。
最諷刺的是,法國人壓根沒把伊朗當回事,各種刁難各種拖延,最后什么也沒賣成。反觀中國,不僅技術過硬價格實在,售后服務也靠譜,巴基斯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當然,裝備只是基礎,關鍵還得看人。巴基斯坦能用殲-10打出漂亮仗,除了裝備給力,更重要的是人家軍隊團結、訓練有素。
換成你來選擇,技術實用重要,還是外交面子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