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凌晨,整個烏克蘭的天空被死亡之火點燃。俄羅斯武裝部隊傾瀉出近500枚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以及鋪天蓋地的伊朗“沙赫德-136”自殺式無人機(烏方戲稱“伊朗小摩托”),對烏克蘭中部、西部多個州發動了開戰以來罕見的飽和式混合打擊。
這一次,俄軍的目光盯住了烏克蘭的血管——煉油廠、油庫、鐵路樞紐等關鍵能源與基礎設施。戰果來得迅速而殘酷。
烏克蘭最西部的利沃夫州德羅霍貝奇煉油廠,距離波蘭邊境僅53公里,也沒能逃過厄運。當地民眾驚恐地拍下畫面:巨大的油罐區烈焰沖天,至少五個火點瘋狂吞噬著設施。東部的克列緬丘格煉油廠,則承受了70多架無人機、2枚“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的毀滅性“組合拳”,意圖再明顯不過——徹底抹掉這座煉油能力。
利沃夫州的飛機修理廠、切爾卡瑟州的烏軍陣地、波爾塔瓦州的鐵路設施、尼古拉耶夫州的軍火庫和無人機生產基地……俄軍這一輪打擊名單長得驚人。俄羅斯總參謀部似乎終于從血與火的教訓中“開竅”:炸毀一座煉油廠,遠比在戰場上爭奪一個壕溝更能掐住烏克蘭的喉嚨。能源,是現代戰爭真正的血液。
戰報可以粉飾,但空中那慘烈的一幕卻無法掩蓋。烏克蘭空軍一架寶貴的F-16戰斗機,在攔截“伊朗小摩托”時,竟與這慢悠悠的無人機迎頭相撞,瞬間化作火球。飛行員未能彈射。
烏方事后描述細節令人扼腕,這架F-16可能攜帶了6枚空空導彈(4枚AIM-120中距彈,2枚AIM-9格斗彈)。它在成功擊落第6個目標后,彈藥耗盡。面對第7架嗡嗡襲來的“小摩托”,飛行員選擇俯沖下去,試圖用機炮解決這個廉價卻致命的威脅,與時速僅180-200公里的無人機,在夜空中轟然相撞。
這架F-16,成了“伊朗小摩托”戰績簿上又一個血紅的標記——2架F-16、2架蘇-27、1架米格-29。諷刺的是,面對如此慘烈的損失和基礎設施的重創,烏克蘭軍方發布的“戰果”卻堪稱“數學奇跡”:宣稱俄軍發射的477架無人機中,249架被擊落,226架被電子干擾失效,只有區區2架命中目標——其中一架,“恰好”撞毀了那架F-16。
這牛皮,吹得連以色列那套被吹上天的“鐵穹”都得自愧不如!騙騙后方焦慮的民眾或許可以,但前線的士兵和燃燒的煉油廠,都在無聲地戳破這虛幻的泡沫。殘酷的事實是,6月29日凌晨,無論是烏軍寄予厚望的F-16戰機,還是西方援助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在俄軍狂風暴雨般的混合飽和攻擊面前,都顯得力不從心。最終“攔截”住俄軍導彈和無人機的,是那些熊熊燃燒的煉油廠油罐、是化為廢墟的鐵路設施,是烏克蘭正在被撕裂的國土。
北約峰會剛剛落幕,歐洲確實又承諾了新一批武器援助。美國調門雖降,援助也尚未完全中斷。然而,冰冷的現實是,經過兩年多的消耗,北約國家的武器庫存早已見底。炮彈、導彈、防空系統……生產線爬升的速度,遠趕不上烏克蘭戰場這個無底洞吞噬的速度。隨著俄軍找到了“伊朗模式”——用廉價無人機和導彈進行持續不斷的消耗戰,西方援助的實際力度,恐怕只會越來越弱。
更致命的“抽血泵”在別處:中東的熾熱戰火從未停歇。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寶貴的武器彈藥生產與交付能力,正被以色列戰場大量、優先地占用。當華盛頓和布魯塞爾需要在基輔和特拉維夫之間做資源分配的殘酷選擇題時,答案往往不言自明。
烏克蘭,一個資源稟賦與戰爭潛力遠遜于俄羅斯的國家,被硬生生拖入了一場比拼誰血更厚的消耗戰。俄羅斯學會了伊朗“小摩托”的廉價消耗戰術,找到了打擊煉油廠這個事半功倍的“七寸”。而烏克蘭背后的北約集團,不僅自身庫存告急,還被另一個戰場持續“抽血”。
煉油廠沖天的火光和F-16的隕落,不是戰役的結束,而是一個更殘酷階段的開始。當俄羅斯的導彈和無人機能夠保持這種高強度、連續性的轟炸節奏,當西方的援助因自身困窘和戰略分心而不可避免地衰減,烏克蘭軍隊賴以支撐的骨架——后勤、燃料、武器供應,還能維持多久?
北約峰會的宣言言猶在耳,利沃夫煉油廠的火光卻已映紅半邊天。西方倉庫漸空,中東戰火正熾,而克里姆林宮的導彈生產線仍在轟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