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 鑫
7月3日,為期3天的第十七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在京落下帷幕,多項交通運輸領域最新技術和設備集中亮相,交織成一幅未來出行新圖景。
這圖景里,有智能交通新動態。走進展館,一輛由陸行體和飛行體兩部分組成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吸引觀眾圍觀。“目前已進入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小鵬匯天有關負責人介紹。
滴滴展位的自動駕駛新一代前裝量產Robotaxi車型通過多種傳感器協同配合,實現全場景、全工況感知識別;京東物流推出的新一代城市配送無人機,最大飛行里程達24公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融合不斷深入,加快促進交通技術與設備的更新換代。
這圖景里,有綠色交通新趨勢。在中交集團展位,我國自主研發的清淤利器——“太湖之星”生態清淤智能化一體平臺船的微縮模型備受關注;云南交投攜手華為打造高速公路超快充綠色充電走廊,實現電動汽車“秒級補能、全程綠電”……綠色產品和服務成為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助推器。
這圖景里,還有高效物流新模式。順豐聯合深圳地鐵打造的福田—碧海灣空鐵聯運示范線,通過無人機、驛站、無人車、地鐵有機銜接,助力物流配送更高效;四川港航集團推出的多式聯運數智平臺,通過歸集全省“鐵公水空郵”全要素數據,應用AI大模型等技術,打造功能齊全的“物流超市”。
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造和交通裝備制造技術大幅提升,交通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正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不斷注入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4日 07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